2022-07-04【周易的预断原理】31-40

【周易的预断原理】(31) 颐卦三爻为什么“十年勿用”?

  ——周易预断事例之二十七

“十年勿用”是一个长期预断,这个预断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呢?我们说是根据这个爻的性质,也根据颐卦的态势。颐三是个阴爻,这个性质是最明显的,除了这个性质,还有它在卦体中居于什么位置,处在过程的什么阶段,这也是性质,这些性质必须在对颐卦的卦体和易道做出全面地系统地考查之后才能了解,所以先要掌握颐卦的整体态势。

颐卦是个平衡卦,这个平衡卦说不上多稳定,也说不上多微妙,论稳定远不如复卦,论微妙远不如剥卦。颐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五爻是开端,三爻是终结。颐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上,围绕着稳定与发展这个主题,展现了每个爻的地位、性质、愿望与作用,这些内容,可以看作是颐卦的态势。为了更清楚起见,我们把颐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頤:貞吉。觀頤,自求口實。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兇。

六二,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

六三,拂頤,貞兇,十年勿用,無攸利。

六四,顛頤,吉;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

六五,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

上九,由頤,厲,吉,利涉大川。

先看初爻。颐是一个“原筮卦”,“原筮卦”的初爻就是“大君”,是执政,这个爻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稳定卦体,这也好比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至发生动乱。另一个作用或任务就是实现诸爻的通达,这也好比是“政通人和”,爻辞就用“靈龜”来形容这个爻地位、性质与作用。但是稳定与通达有一致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不一致。如果是稳定与通达发生了矛盾,这里就有一个取舍问题,是谋求稳定放弃发展?还是谋求发展放弃稳定?复卦是一个最稳定的平衡卦,复初不必担心别人篡位,所以爻辞讲“出入無疾,朋來無咎。”这是在稳定的基础上谋求发展。剥卦是个极其微妙的平衡卦,初爻稍有动作,卦体就有倾覆之灾,所以初爻辞讲“蔑貞兇”,这是设法谋求稳定。颐卦的稳定程度介于剥、复之间,如果初爻在原位保持不动,那么卦体也就能保持稳定,这就是卦辞上讲的“貞吉”;如果是贪得无厌,得陇望蜀,那就是爻辞上讲的“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其结果就面临凶险。

再看上爻。上爻没有维护稳定的任务,或者说在稳定的状态下,上爻没有什么利益可得,因此上爻的愿望也就主要是谋求发展。颐上也是一个强爻,好比一路在野的强大诸侯,即便是不能推翻“大君”,也要最大限度的扩张自己的势力。初上两爻的地位、性质不一样,但又都想扩张,这样矛盾也就在这两个爻之间展开。介于上下两个阳爻之间的四个阴爻,也就好比成了口中的食物,卦辞讲“觀頤,自求口實”,既是颐卦的一个卦象,也是对颐卦变化的一个总体预断。

颐卦中的四个阴爻虽然没有能力与上下两个阳爻抗衡,但也不都是毫无作为的“鱼肉”,它们凭借天道或人道上的优势,或寻求稳定,或图谋发展。五爻甲是天道上的开端,尽管是个阴爻,但别的爻对它也不能伤害,爻辞“拂經,居貞吉,不可涉大川。”就是说这个爻宜保持爻位不动;二爻辞讲“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是说如果是这个爻向上征伐,那就面临凶险,因为这正与天道相悖。四爻辞讲“顛頤,吉”这是支持上爻搞颠覆的爻。

我们已经知道了颐卦的态势,也知道了其它爻的一些动向,现在我们看看三爻,二爻与三爻之间是个“天人合一”,如果二爻向三爻做水平移动,那么这就是“拂頤”,对三爻来说,这本来是一个良好的局面,但是二爻的命运并不由自己掌握,一方面是受初爻的影响有可能向上,那么这就出现了“顛頤,拂經于丘頤,征兇。”上爻就好比是个“丘”。另一方面,上爻按照天道应当至二,对上爻而言这就是“利涉大川”。两个阳爻一凭人道,一凭天道,最后矛盾集中到二爻这里,无论谁占上风,则二三之间“天人合一”的局面都被破坏,这就给三爻带来灾难,所以三爻即便保持稳定,也还是面临凶险,这就是“貞兇”。三爻的凶险与环境的变化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这个爻处在终结阶段,只能承受,不能进取,如果把它取象为“虎”,这也只能是个“睡虎”,正因为它是只“睡虎”,所以四爻辞才说“虎視耽耽,其欲逐逐,無咎。”

颐三己在颐卦中是只“睡虎”,不能发挥作用,这应当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虎”不会总睡,它还有醒来的时候,为什么爻辞还断定它“十年勿用,無攸利”呢?原来这与颐卦整体的变化有关,颐卦“自求口實”以后变成大过,颐三变成了大过四,这个爻本身起了很大变化,一是由阴变阳,二是由“只入不出”变成“只出不入”,三是由四至五是个“天人合一”,按理说这个爻该发挥作用了,但是恰恰五爻也是一个阳爻,而五爻处在“天人相背”当中,这样一来,己爻这只“虎”就好比遇上狮子,它的作用也就被打了折扣,爻辞用“棟隆,吉,有它吝”来形容这个爻,“吉”是说它免除了危险,“有它吝”是说它的作用受到了限制。颐三和大过四是个“同时异位”,大过变坎以后,颐三也就变成了坎三,坎三也是一个阴爻,也是只能承受不能进取,当然也就不能发挥作用,坎三的爻辞是“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自颐三到坎三正好是一个周期,坎三的处境完全证实了颐三“十年勿用”的预断。

颐三的预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要想判断准确,一是要对自身的地位、性质、能力等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二是要对环境有一个正确的了解,特别是对环境的变化有一个准确的估计,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传统易学上,颐卦曾被人曲解为“相面”的卦,我们说“面相”有其生理特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生理现象,比如健康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的情绪,比如喜、怒、哀、乐等等,但要说到人的素质、品质、才能以及政治倾向等等,这决不是“面相”能反映的,当然也就不能相信相面先生们的胡言乱语。

【周易的预断原理】(32)  大过上爻为什么“兇,無咎”?

  ——周易预断事例之二十八

    我们已经知道,“兇”与“咎”都是经文中常用的断语,“兇”的意思是祸殃、不幸、恶暴,“咎”的意思是过失、怪罪、灾祸、仇怨。如果把“吉”当作一种理想的状态、完美的状态,那么“凶”就是最坏的状态,接近死亡的状态。“咎”不是理想状态,也不是最坏的状态,它介乎吉凶之间,其原因多由自身,“無咎”则是没有过失、怪罪、灾祸、仇怨等等。一般说来,“兇”就包含着“咎”,当然“兇”的程度要比“咎”更大、更甚,判断一个爻处在凶险当中,这里就有“咎”的内容,为什么大过上的断语去却是“兇,無咎”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我们也把大过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大過:棟橈,利有攸往,亨。

初六,藉用白茅,無咎。

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

九三,棟橈,兇。

九四,棟隆,吉,有它吝。

九五,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

上六,過涉滅頂,兇,無咎。

大过是个平衡卦,假定中间四个阳爻完全等量,比如说都是包含着五个或六个天数的爻,那么无论上下两个阴爻是个什么样的阴爻,这个卦都是个绝对平衡卦。我们知道,在绝对平衡的状态下,卦爻是不会运动与变化的。大过卦有许多异构体,但不能排除大过卦有陷入绝对平衡的可能。

但是这种绝对平衡,原来也只是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平衡,大过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四爻己有这样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定位数可变换。比如说它现在是地数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个天数上岗;如果是天数定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一个地数上岗。这里也同乾坤一样,有一个“用九”、“用六”的问题。如果是天数替换下地数,这个爻的量就会增加,如果是地数替换下天数,这个爻的量就会减少。四爻的量如果发生变化,则二与四这个“跷跷板”就会发生倾斜,四爻的量增加,二爻就会出现向上的趋势;四爻的量减少,二爻就会“下沉”,这样一来,绝对平衡的局面就会被打破。大过卦中地道的作用不明显,主要是天道与人道起作用。大过卦还是个“天心”与“地心”合一的卦,“地心”贵衡,“天心”贵恒,大过卦可以说是个既衡又恒的卦。

以上是大过卦的一些特点,掌握了这些特点,大过卦中的许多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为什么初爻讲“藉用白茅,無咎”呢?原来这里既与阴阳有关,也与平衡有关。初爻支撑着卦体,以坚实为佳,但初爻是个阴爻,爻辞以“白茅”为喻。这里说不上坚实,但由于卦体平衡,所以也就没有灾祸。

为什么二爻要说“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無不利”呢?原来“枯楊生稊”是从天道上讲二与上的关系,说明它接近死亡,但还有一线生机。“老夫得其女妻”是从人道上讲二爻与初爻的关系,由初至二合乎人道,有阴阳和合之象,但两者又有着一个时间差。“無不利”这个断语与临二相同,但内容是不一样的,临二甲是临卦的开端,处在“三道分途”当中,具有所向披靡的能力,那是真正的“無不利”;大过二是大过的终结阶段,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那么它的“無不利”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里与四爻的量变有关,假定四爻的量变小,上爻就有了一种至二的趋势,假定四爻的量变大,初爻就有了一种至二的趋势。上爻至二合乎天道,初爻至二合乎人道,所以四爻的量不管变大变小,对二爻都有利。

为什么三爻要说“棟橈,兇”呢?从天道上看,三爻处在初上两个阴爻之间,是一个既不能得到接济,也难发挥作用的爻,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是个“死爻”,爻辞取象为“棟”,说明它还不如“枯楊”有着一线生机。

为什么四爻要说“棟隆,吉,有它吝”呢?四爻取象为“棟”,说明它和三爻一样,也没有生机,与三爻的不同的是,三的天道走向是上,所以说“橈”,四的天道走向是五,所以说“隆”。说“吉”是因为没有哪个爻能够伤害四爻。说“有它吝”是因为五爻也是一个强爻,四爻的作用被五爻所抑制。

为什么五爻要说“枯楊生華,老婦得其士夫,無咎無譽”呢?。原来“枯楊生华”是从天道上讲五与初的关系,说明它也接近死亡,但也还有一线生机。“老婦得其士夫”是从人道上讲五爻与上爻的关系,由五至上合乎人道,有阴阳和合之象,但两者也有着一个时间差。“無咎無譽”是对这两个走向的断语,至初合乎天道故“無咎”,至上合乎人道,但不合时宜,故“無譽”。

通常人们的理解是“華”在上,“稊”在下,大过卦则是反了过来,因为这是一根倒下的甚至是断裂了的“枯楊”。这根“枯楊”的根在四,顶在二。当然,大过是个“复筮卦”,“复筮卦”本来就是个颠倒,如果再颠倒回去,那么真正的根还是甲,顶则是己。

我们知道了大过卦的特点,也知道了初、二、三、四、五爻的处境,那么对于上爻既判断为“兇”,又说“無咎”也就不难理解了。大过卦的平衡局面,使得诸爻很难行动,如果是诸爻不动,那么上爻既失去接济,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凶险,这是一个现状判断,但是,由于天道与人道的作用,上爻无论是作为“枯楊”的“華”也好,“稊”也好,总还有一线生机,所以无咎,这是一个预断。在这里,现状判断可以说是看到了现象,而预断则是从本质上说的。

在周易的判断当中,对于同一个爻做出不同的甚至是矛盾着的判断,这样的情况是很多的,比如师卦二爻的断语就是“吉,無咎”;临卦上爻的断语也是“吉,無咎”;益三的“兇事無咎”等等,所以我们在探讨周易的判断时,一定要区分出哪些反映的是现象,哪些反映的才是本质。

【周易的预断原理】(33)  坎卦上爻为什么“三歲不得”?

  ——周易预断事例之二十九

坎卦上爻的爻辞是“系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兇。”辞义不用多做解释,这是一个陷入极度艰难当中的爻。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得坎上如此艰难?为什么“三歲不得”?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些问题。为了探讨方便,这里也把坎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坎:有孚,維心亨,行有尚。

初六,習坎,入于坎窞,兇。

九二,坎有險,求小得。

六三,來之坎坎,險且枕,入于坎窞,勿用。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

九五,坎不盈,祗既平,無咎。

上六,系用徽纆,寘于叢棘,三歲不得,兇。

对于坎卦,通常的解释是,坎是八纯卦之一,由两个三爻卦的坎构成,“習坎”就是“重坎”,坎的取象一般是“水”,性质是“险”,坎卦重险,或者是是艰险重重,上爻处险之极,所以极度艰难和凶险也就不奇怪了。

其实,运用八卦理论,是根本解释不了坎卦的,坎卦中确实有两个“坎”,但不是什么上坎下坎,而是空间上一个“坎”,时间上一个“坎”。空间上的“坎”就是低洼之处,这个低洼之处一般就是指初爻,当然这里还有两个条件,一是初爻为阴,二是中间有阳爻。阴的一个取象是“穴”,这一点可以从需卦得到证明,需卦有两个阴爻,一个叫“出自穴”,一个叫“入于穴”,可见单就阴阳做比较时,阴为“穴”,阳为“丘”、“陆”、“陵”等等。坎初为阴居下,上面二、五为阳,所以爻辞把坎初叫做“坎窞”,这是空间上的“坎”。时间上的“坎”是指终结阶段,处于终结阶段的爻是“只入不出”,只能承受不能进取,这也是个“坎”,具体到坎卦也就是三爻,三爻为己为终结。所以三爻辞也说是“入于坎窞”。坎卦的两个“坎”都在下卦,可见这里的“坎”与三爻卦的坎一点关系也没有。空间上的“坎”因为低洼,容易存水,但不能认为直接就是“水”,低洼之处也可能就是个干谷。至于时间上的“坎”更与“水”没有关系,它只是表示这是个终结阶段。在传统易学当中,“坎为水”,水是五行之一。在先天八卦中,坎还代表西,在后天八卦中,坎则代表北,这些东西似乎成了千古定论,其实这完全背离的坎卦的本义。当然,从运动的角度讲,无论是遇到空间上的“坎”,还是遇到时间上的“坎”,都难于行动,所以说“坎为险”还是有些道理的,只不过这里说的“坎”,不是八卦上的“坎”。

坎卦的两个“坎”一个是初,一个是三,二、四、五、上爻都不是“坎“,当然这也不是说这几个爻与“坎”没有关系,二、三、四、五爻与初爻为邻,这可以说它们都在初爻这个“坎窞”的边上。比如说二爻讲“坎有險”,这个“險”就因为它有进入初位的趋势;三爻讲“險且枕”也是因为它在初爻的边上;五爻讲“坎不盈,祗既平”是因为五爻不仅在初爻这个“坎”的边上,它还有填平“坎”的作用。二爻与三爻在时间上有直接联系,也可以说它接近时间上的这个“坎”。

上爻既不与初爻为邻,与三爻也没有时间上的直接联系,这可以认为它与两个“坎”都没有关系,或者说上爻置身“坎”外。从爻辞“寘于叢棘”也可知上爻不在“坎”中,既然不在“坎”中,那么上爻凶险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坎卦是个严重的整体失衡卦,二爻与五爻都有压迫初爻之势,二与五这种向下的趋势,都是对上爻的拉动,这种拉动,形似两条绳索,这就是爻辞上说的“系用徽纆”。坎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上爻至二是个“天地皆合”,但是不合人道,二爻有拉动上爻的倾向,但二爻至三是个“天人合一”,如果是二爻至三,那么上爻也就不能至二。上爻“反身”至五合乎人道,也合乎地道,但是不合时宜,所以上爻也不可能至五。一方面是被拉动,被拖曳,另一方面又不能动,这就是上爻凶险的原因。

现在我们来看看坎上“三歲不得”这个问题。上爻虽然失去自由,但还不是与外界完全隔绝。五爻是个阳爻,五爻至上合乎人道,这其实也是个“匪寇婚媾”,但是五爻的地道走向是初,天道走向也是初,天道与地道的合一就是“律”,五爻的处境,可以说是“道”与“律”发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五爻也不可能至上。坎卦能够至上的是初爻与四爻,初爻至四,四爻至上,是既合天道,也合地道,只是不合人道。在这种情况下,保持爻位不动,听凭数的交流,这就是卦辞上讲的“維心亨”,在卦体上,“心”就是四爻。四爻辞讲的“納約自牖”也是说的它与上爻的沟通。但是初、四两爻都是阴爻,上爻的“得”是指从阳爻那里获得,二爻为阳,但由二至上正与天道犯顶;五爻为阳,上爻为丁,站在丁的角度上,五爻的到来需要三个时间单位,所以上爻才讲“三岁不得”。

在经文中,“年”与“岁”都是时间单位,还是相同的时间单位,但它们的用法还是有区别的,“年”是表示自此而往,“岁”则表示自昔而今。比如说站在甲的立场上,自甲至丁可以说是需时“三年”,如果是站在丁的立场上,则由甲到丁就是“三岁”。这种情况说明,时间分“以往”和“已往”,“以往”是未来,“已往”是过去。对未来的判断是预断,对过去的判断是总结。坎上的“三岁不得”算不上预断,只是对过去的事情所做的一个总结,或者说是个现状判断。但是这个判断也不是没有意义,因为只有“鉴往”,才能“知来”。我们已经知道了上爻是“三岁不得”,那么三岁以后呢?自丁算起,三年以后就是庚,这个庚就是二爻戊所变,那时候庚就会接济上爻,不过这时候的上爻就要变辛,自丁至辛,需要四个时间单位,这也可以认为坎上四年以后就会时来运转。

【周易的预断原理】(34)  离四的“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是怎么回事?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十

离卦也是所谓的八纯卦之一,内卦是三爻卦的离,外卦也是三爻卦的离。离在五行当中是“火”,离的性质是光明。当作方位时,在先天八卦中为东,在后天八卦中为南,这大概就是传统易学留给我们的一些“定论”。特别是离卦四爻辞讲“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这个“焚如”更成了“离为火”的一个证明。

其实“離”的本义是一种鸟,也就是“鹂”,“鹂”可飞可停,因此引申义就有了两个,一个是从可飞的角度看是脱离、离开,另一个是从可停的角度看是附丽、附着。如果是附着而不能动,那就成了“罹”。经文中的“離”字多为丽,也就是附着,只有小过上的“飛鳥離之”宜解为“罹”,这是一种因附着过度而遭受的灾难。无论是分离还是附着,都与“火”、“明”等没有任何关系,把“火”、“明”、“东”、“南”等等附着在“离”上,实在是易学上的一大灾难。

那么离卦的主旨是什么呢?为什么离四要讲“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呢?让我们先把离卦的卦辞与爻辞录出:

離:利貞,亨。畜牝牛吉。

初九,履錯然,敬之,無咎。

六二,黃離,元吉。

九三,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

九四,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

六五,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上九,王用出征,有嘉折首,獲匪其醜,無咎。

离卦是一个整体失衡卦,它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从这个态势中可以看到,初爻的形势并不乐观,至二合乎人道与地道但不合时宜,初二之间隔着三个时间单位;至三合乎天道但不合地道与人道;至四是三道不合;至五合乎地道但正与天道犯顶。在这四个选择中,比较好的选择是三,因为这既是初爻的一个出路,也有利于卦体的稳定,爻辞讲“履錯然,敬之,無咎。”就是说的初爻至三,三爻有压迫初爻之势,但三爻至初正与天道犯顶,初爻凭借天时上优势,所以对三爻是“敬之,無咎”。

离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三,初爻对三虽是“敬之,無咎”,但三爻终归是一个潜在的威胁,三爻壬在四个时间单位以后就可以变丙,那时三爻至初就成了天地皆合,所以从稳定卦体的角度考虑,宜减损三爻的力量。三爻壬的一个取象就是“牛”,卦辞讲“畜牝牛吉”就是说如果三爻这个“牛”是一头温顺的“牝牛”那就好了。正因为离卦是个整体失衡卦,因此,消除隐患,保持卦体的稳定,也就成了离卦的主旨。

我们说離字的意思就是分离、离散、附丽、附着,那么离卦卦中到底谁与谁离散?谁又附着于谁呢?离卦中主要讲了两种离散或附着情形,一种是空间上的离散与附着,另一种是时间上的离散与附着。

先说空间上的离散与附着。我们知道,在卦体上,六爻按其位置可分相邻与相对两类,相对的爻只有离散,没有附着;相邻的爻,彼此就有附着的可能。因此,相邻是附着的必要条件。

再说时间上的离散与附着。我们知道,六爻按照天道路线是一根“拐子”,在这个“拐子”上,爻有开端,有终结,有包承,这样从空间角度看,爻与爻就出现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不合时宜等等这样一些关系。如果是两个爻在时间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关系又比较密切,那么这里就会出现时间上的离散与附着。这种附着,不限于空间上的相邻。两种附着都是以离散为前提,区别就在于一个是时间上的联系比较紧密,一个是不大紧密。

离卦二爻与五爻的关系就是一种空间上的附着。在传统易学当中,二爻与五爻都被当作“中”,它们的关系也就是“应”。几乎没有人看到二爻与五爻还有个空间上相邻的关系。离卦二爻为甲,五爻为庚,两者空间上相邻,时间上隔着四个时间单位,它们是离卦中的两个阴爻,彼此相安无事,二爻辞讲“黃離,元吉。”就是说二爻甲是天元,有五爻附着,五爻为庚,庚的一个取象就是“黄”,两个爻相安无事,所以吉祥。由于庚与甲在时间的联系不算紧密,因此这种附着,就是一种空间上的附着。

离卦三爻为壬,它也与二爻为邻,由于壬甲之间仅隔着两个时间单位,关系比较密切,因此三爻与二爻之间的关系既是空间上的附着,也是时间上的附着。为什么时间上还有附着呢?原来作为终结阶段的天元甲,具有吸纳能力,这种能力随着时间的间隔起变化,间隔越大,吸纳能力越小,间隔越小,吸纳能力越大,壬与甲的间隔较小,因此也就有了一个时间上的附着问题。离三的爻辞是“日昃之離,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兇。”在卦体上,二爻为中,它的一个取象是“日”或“日中”,三爻偏离了日,所以叫“终日”或“夕”,但这是在二爻与三爻有时间上的直接联系的情况下讲的,离卦三爻与二爻没有时间上的直接联系,因此这里就说“日昃之離”,因此这是一种时间上的附着。前面谈到,离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三,三爻是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离卦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爻的动向,三爻是个“三道分途”的爻,依照天道当至上,依照人道当至四,依照地道当至初。现在又由于二爻的吸引,因此可以说是“四道分途”。对于三爻的走向,爻辞指出了两种,一种是至上,这就是“鼓缶而歌”,另一种就是被二爻吸纳,这就是“大耋之嗟”,无论是那种走向,这个爻也面临着凶险。

我们知道了离卦的主旨,也知道了三爻的处境,那么对于四爻的“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也就不难理解了。四爻为地元己,它是离卦中的“王”,四爻至五是个“天人合一”,也是个阴阳和合,这在六十四卦中是极其少有的一种良好局面。那么为什么爻辞要说“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呢?原来这都是说的表面现象。三爻是个强大的阳爻,如果三爻至四,那就是“突如其來如”,但三为壬,四为己,由三至四需要七个时间单位,这也就是说三爻不可能至四。四爻也是个强大的阳爻,具有极强的喷发能力,这种能力就叫“贲”,它就象是大火燃烧,所以爻辞说“焚如”。经文中没有“火”字,但凡讲“焚”的地方都是指的己爻的这种“喷发”能力。这种能力源于己爻的内部,不喷发就是“死”,喷发了就是“棄”,因此爻辞又说这个爻是“死如,棄如”。“突如其來如,焚如,死如,棄如”似乎是一个极凶的状态,有谁知道它是一个极吉的状态呢!四爻之吉,我们还可以从五爻得到证明,五爻的爻辞是“出涕沱若,戚嗟若”,这是一个大悲的状态,其实是大喜,原因就是四爻至五是个“天人合一”,阴阳和合,所以五爻的断语是“吉”。

当然四爻动与不动也还有个考虑,那就是卦体的稳定。离卦虽然三五失衡,三占地利,但五占天时,从动态角度看这两个爻又处在平衡状态。四爻的发动,无疑对这个平衡要产生影响。另外二爻的增益是不可避免,如果是四爻减损自身,那么又会带来新的不平衡。权衡利弊,四爻以不动为好,所以四爻辞是“有象无断”,而这些象又统统都是现象、假象,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从实质上看问题。

【周易的预断原理】(35)  咸二的“兇,居吉”是怎么回事?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十一

在周易的断语当中,常有看似矛盾的判断,比如说吉与凶,是不并存的两种状态,是吉就不是凶,是凶就不是吉,不会同时同地出现一个既吉又凶的情况。但是咸卦二爻的爻辞是“咸其腓,兇,居吉。”“咸其腓”是象,“兇,居吉”是断,那么这个爻到底是吉还是凶呢?这是本文要探讨的一个问题。

咸卦是个局部失衡卦,二与四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四爻有压迫初爻之势。咸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由于四爻至初正与天道相悖,所以这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咸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四,四爻是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咸卦的命运取决于四爻的动向,如果把“咸”字解释为感应的话,那么咸四就是“感源”,其它爻都受这个爻所“感”,依据它们与四爻的关系,感应的情况与结果也就有了差别。

“咸”字的一般解释是全、皆、都、悉,有普遍、全面的意思。在卦体上,具有这种性质或能力的爻一般有两个,一个是初爻,一个是天道上的开端。初爻是“基础”,一动一静,对全局都有影响;天道上的开端是“機”,有着喷发能力,一动一静,也常常影响全局。临卦初爻讲“咸临”,就是因为它是“基础”,二爻也讲“咸临”,则因为它是天元甲,是天道上的开端。咸卦四爻既不是“基础”,也不是天道上的开端,为什么它也有影响全局的能力呢?这是由咸四本身所决定的,也是咸卦这个卦的特殊形态所决定的。

咸四是个强爻,但处在“三道分途”当中,依照天道当至上,依照地道当至初,依照人道当至五。当然咸四还有一个选择是不动。按照时间计算,咸四不可能至五,因为由丙至甲需要八个时间单位。咸四至初合乎地道,但正与天道犯顶。咸四至上合乎天道但不合地道,当然至初至上都不合人道。在卦体上,四爻是“人心”,这个爻的特点是不能直接看到,因此它的意图与动向就需要通过其它爻来认识。“心之官则思”,四爻辞讲“憧憧往來,朋從爾思”,就是说四爻的意图要通过对“往来”的考查,其它爻则遵从四爻的意图与动向。

四爻的环境怎样呢?这我们可以用两个平衡来概括,一个是三爻与五爻处在平衡状态,这是一个静态平衡,另一个是初爻与四爻处在“天地相悖”当中,这是一个动态平衡。初爻的柔弱,使这个爻的支撑作用也减弱,三、五之间的平衡,使得五爻这个开端的喷发能力也受到抑制,在这种情况下,四爻这个既不是“基础”也不是开端的爻,却对全局有了决定性的影响。

四爻对全局都有影响,但对各爻的影响情况与程度是不同的。从人道上看,三爻当至四,四爻当至五,但是三爻是个终结阶段,没有进取的能力,所以爻辞说“往吝”;四爻至五隔着八个时间单位,也根本不能至五,这种情况,造成了这三个爻之间没有交流、交往,彼此相安无事或者说是影响不大。影响大的就是初、二、上这三个爻,因为它们与四爻处在同一个“圆圈”上,四爻的一举一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这三个爻。既然四爻的人道走向严重地不合时宜,那么四爻的选择就还有三个,一是不动,二是依照天道至上,三是依照地道至初。假定四爻不动,那么任何爻也不能对四爻造成伤害,所以爻辞讲“贞吉”,但是四爻不动,其它爻也都不能动,这样卦体就会陷入僵局。假定四爻至初,那就等于撼动卦体的“基础”,卦体也就有倾覆之灾,但是四爻至初正与天道相悖,因此这种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说一点可能性没有,因此初爻辞只讲“咸其拇。”这是一个“有象无断”的爻。假定四爻至上,这合乎天道,只是不合地道与人道,这种可能性较大,上爻辞讲“咸其輔、頰、舌。”这也是个“有象无断”的爻,之所以“有象无断”,就是因为这里很难判断。但也不是没有判断,卦辞上讲的“取女吉”就是指的四爻至上,四为阳,上为阴,合乎人道的阴阳和合叫“匪寇婚媾”,不和人道的阴阳和合就叫“取女”。

说到卦爻的运动与变化,必须区分出是爻的运动与变化,还是数的运动与变化。我们通常所说的什么初爻至二、二爻至三等等,是包含着这两种运动与变化,它们总是交织在一起,一般也就不做区分,但在许多卦中,这种区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这两种运动的主体不一样,引起的变化也不一样。爻的运动就是场所的变更,或者说是爻位的变化。在这种变动中,阴阳的变化,只是视觉上变化,不一定就是爻本身的变化。比如屯卦变蒙卦,这里爻位是变更了,但阴阳却没有变化,说变化也只是视觉,例如屯初为阳,蒙初为阴,单就就初位看是阳爻变成了阴爻,联系爻位的变更,就知道蒙初原来就是屯上,这里就没有阴阳变化。数的运动也有个场所的变更问题,但在场所不变的情况下,数也可能会运动,比如复卦与无妄,单就两个卦的爻位看,两个卦的爻位完全相同,这也可以说两个卦的场所没有变更,但某些爻的阴阳却起了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数运动的结果。爻的位与数的关系,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一句是“位动数不动”。一句是“数动位不动”,再一句就是“位动数也动”。“位动数不动”指的就是数随着爻做整体运动,相对于这个位来说,数没有运动与变化。“数动位不动”指的就是位处于静止状态,而位中的数在不断周流,周流的结果是引起爻的阴阳变化,这种变化,才是爻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卦爻的运动与变化,既有场所的变更,也有阴阳的变化,这些运动与变化,就是“位动数也动”。

为什么这里要说卦爻的运动与变化这个问题呢?因为咸卦就牵扯到这个问题。假如说咸四的运动就是场所变更,那么所谓四爻至初就是说的四位来到了初位,这样一来,原来的初位就会来到二位,原来的二位就会来到上位,原来的上位就会进入四位,这好比一个轮子,顺时针旋转了90度。如果这个轮子是个封闭的轮子,这种转动也就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是这个轮子有断裂,这个断裂点就在初二之间,初为乙,二为戊,自乙至戊需要三个时间单位,自戊至乙需要七个时间单位。假如是四爻向上,二爻就要至初;假如是四爻至初,二爻就须至上,二爻至上,是正与天道犯顶,现在我们知道二爻凶险的原因是什么了,原因就是它无论是至上还是至初,都是走不通的路。

咸二的处境本来是很好的,二爻至三是个“天人合一”,也是一个阴阳和合,就因为四爻的发动,给二爻造成如此的凶险。但是,假设四爻保持爻位不动,只是输出天数,或者说让数周流,那么二爻无论是得还是失,或者是不失不得,只要是爻位不动,就会保持吉祥状态,“居”就是爻位,“居吉”就是讲这个爻位不动就会吉祥。

咸二的判断对我们的启示是,某些看似矛盾的判断其实是各有所指,一定要区别出卦爻的运动是数动还是位动,这样才能看出这些判断是针对的什么。传统易学的研究,对什么数的运动与位的变更根本没有区分,还把咸卦说成是什么“少男”与“少女”的交媾,试想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所谓预测,怎么能够让人信服呢?

【周易的预断原理】(36)  恒五为什么“婦人吉,夫子兇”?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十二

“婦人吉,夫子兇”的字义比较简单,用不着解释。但是如果要问为什么恒卦五爻要讲“婦人吉,夫子兇”?这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了。让我们先录出恒卦的卦辞与爻辞:

恒:亨,無咎,利貞。利有攸往。

初六,浚恒,貞兇;無攸利。

九二,悔亡。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貞吝。

九四,田無禽。

六五,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

上六,振恒,兇。

恒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现在我们看看恒卦的态势。从静态角度看,恒卦是个失衡卦,从动态角度看,恒卦又是一个平衡卦,因为三爻虽有压迫初爻之势,但初三之间是个“天地相悖”。动态平衡是恒卦的一个主要特点。

恒卦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天心”与“地心”合一。“天心”就是天干之“辛”,在甲和己之间,辛是交汇点,也是分界点,己的影响能否到达甲,就看能否通过辛,通过了辛,就能到达甲的势力范围,通不过辛,那么己的影响就只能限定在自身的范围以内。打个比方,从地球发射卫星登月,随着火箭的加速,地球对这个卫星的引力就会越来越小,在地球与月球之间,一定有这么个区域,地球对卫星的引力成了零,而月球对这个卫星的引力也是零,这时候只要再加一点点推力,卫星就会向月球靠近,随着月球对卫星的引力越来越大,卫星就会越来越靠近月球。如果我们把地球当作己,把月球当作甲,那么辛就是双方的引力为零的那个区域,所以我们说辛就是“天心”。假设地球与月球的质量相等,“天心”一定在地球与月球的正中间。当然我们知道地球的质量远大于月球,所以地球与月球的“天心”一定是在靠近地球的一侧。

恒卦的“地心”就是初爻,恒初恰恰是辛,所以我们说恒是个“天心”与“地心”合一的卦。虽然合一,但两者的作用是不同的,“地心”的作用就是支撑卦体,卦体的稳定与卦体的平衡有关,因此我们说“地心”贵衡,如果卦体失衡,它就努力寻求平衡。“天心”的作用是创新,惟有创新才能持久,所以“天心”贵恒。作为恒卦初爻的辛,同时肩负着这样两种任务,这两重任务,通俗地说,也就是既要稳定,也要发展。卦辞与爻辞中的判断,就是以此为标准,有利于稳定与发展就是吉,而凶、吝、咎、悔等等判断,究其原因,不是伤害了稳定,就是阻碍了发展。

“天心”与“地心”都是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这不等于说人们没有一点主动权,恰恰相反,正是人们承认这种存在,尊重这种存在,才能认识和把握这种存在的本质与规律,并在适当的地方与时候,给其一定影响,使其向着有利于人的方面发展,人们的这种认识与作为,经文上就叫“德”。恒卦不只是一个讲衡与恒的卦,还是一个讲“德”的卦,讲“德”可以说是恒卦的第三个特点。

“德”是什么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是很难用一句两句话做出定义的。正因为难以定义,因此对“德”的理解也就成了中国文化当中最困难和最混乱的问题之一,这里我们不打算一一追踪历史上人们对“德”的理解,只是就周易中的“德”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经文中有“德”字,“德”的“初筮告”就是讼卦三爻讲“食旧德”,之后有小畜上讲“尚德载妇”,益五讲“有孚惠我德”,单是一个恒卦就有两处,一是恒三的“不恒其德”,二是恒五的“恒其德”。考查这些辞句,我们可以得出“德”的两个意义,一是“德”就是“得”,也是“失”,“食旧德”是因为没有新“得”,“有孚惠我德”则是“失得”。“得”,与“失”都是“德”,也是“性”(爻的本性),如果一个爻既没有“得”,也没有“失”,短时间可以,长时间就成了“死爻”了。“有得有失”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只得不失”或“只失不得”就是疾患或灾难。得与失的辨证关系具有客观的性质,无论是“天心”的求恒,还是“地心”的求衡,都是通过爻的得失来实现。假如从量上对“德”做个区分,也可以说“失”是“上德”,“得”是“下德”,因为没有“失”就没有“得”,“失”是“得”的前提,“得”是“失”的结果。

“德”的另一个意义就是“循道”。经文中说的“道”就是人道,就是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样一个顺序,坚持这个顺序就是“德”,“不恒其德”与“恒其德”就是这样一种意义上的“德”。我们知道,人道的顺序是人们观察的顺序、叙述的顺序,也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反映的是人们的意志、愿望与要求,因此具有主观的性质。

“德”具有客观的一面,也有主观的一面,只看到客观看不到主观是不对的,同样只看到主观看不到客观也是不对的。主观上的“德”与客观上的“德”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是,一个是较量,一个是选择。客观上的“德”说到底就是天道与地道的较量,是“天心”与“地心”的较量,是“恒”与“衡”的较量。主观上的“德”则是选择,这种选择可能有多种,也可能就一种或者一种也没有,一种也没有的选择也是“选择”,是“别无选择”。选择当然要有一个利益方面的考虑,而利益又有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分,有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分,选择的正当与否要看各方的利益能否得到兼顾,选择的实现则看主观上的“德”是否与客观上的“德”相吻合,这里需要的就是智慧。

恒卦是一个比较微妙的动态平衡卦,三爻处在“三道分途”当中,依照天道当至上,依照地道当至初,依照人道是至四。三爻如果选择至上或至初,那就是“不恒其德”,其结果就是“或承之羞”,因为这不仅偏离了人道,也会造成卦体的倾覆。五爻的天道走向是初,地道与人道的走向是上,坚持至上就是“恒其德”,就能长时间地保持卦体的稳定,既符合人的愿望,也符合“衡”与“恒”的要求。

五爻的“恒其德”也不是没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婦人吉,夫子兇”。“婦人”在这里是阴爻的比喻,“夫子”是阳爻的比喻,这句爻辞的意思就是,如果这个阴爻保持不变就吉祥,如果变成阳爻就凶险。

为什么五爻变阳就凶险呢?我们先看看五爻变阳的可能性,恒卦四阳五阴,由四至五是个“天人合一”,也是一个“阴阳和合”,如果单单考察四爻与五爻的关系,无论是说“婚媾”,还是说“云雨”,都是非常罕见的良好态势。但是对于四爻而言,它的最佳选择也许就是不动,不为财而动,也不为色而动,因为它本身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与二爻保持平衡,如果一旦要动,二与四的平衡就被打破。四爻辞为“田無禽”,这是一个“有象无断”的爻,从这个象辞中不难体会到,四爻视外界为“空”,没有吸引或威胁,也没有动的要求与欲望,这是一个有选择而不选择的事例。五爻并非没有变阳的可能,而这个可能性非常之大,假定五爻变阳,那么卦体就会变成大过,五至上虽然还是合乎人道,但却没有了地道的作用,“夫子兇”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具有客观性质的“德”是“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只按照自己的规则行事。具有主观性质的“德”虽然是遵循人道,但人道又有乾道与坤道之分,这是方向正好相反的两条道,因此也就没有统一的道,当然也就没有统一的“德”,历史上“道德家”们的谬误,从根本上说,一是把一己的“德”说成全民的“德”,或者说是把“私德”说成了“公德”;二是把具有主观性质的“德”,当成了客观性质的“德”,或者说把对人的思想与行为的规范,当成对万事万物的规范。

【周易的预断原理】(37)  遯四为什么“君子吉,小人否”?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十三

“君子吉,小人否”是遯卦四爻的爻辞,辞义并不复杂,无非是说这个爻如果选择当君子呢就吉祥,如果选择做小人那就闭塞。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爻当君子就吉祥?当小人就闭塞?这就不能不联系卦体与易道,看看这个爻处在什么地位,处于什么阶段,是什么样的态势,使得四爻有这样的两个选择。

遯卦是个失衡卦,同时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遯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这与咸卦是一样的,唯一的不同就是咸上为阴,遯上为阳。由于这个不同,两卦的主旨也就大相径庭。我们先说说“遯”是什么意思。

从遯卦的卦象与爻辞来看,遯的本义就是盾,是一种防御用的武器。盾的材质与形状可以千差万别,但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那就是防御。为什么我们说遯就是盾呢?首先从卦象上看,遯卦有四个阳爻和两个阴爻,如果是以阳象征坚硬部位,以阴象征柔软部位,那么这里的阴阳便是用来表现盾的形象,任何形状的盾,总应该有这样两个部位,不可能都坚硬,也不可能都柔软,两个部位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盾牌。其次从爻辞上看,初爻讲“遯尾”,二爻讲“執之用黃牛之革”,这分明就是说的盾的部位、材质、作用等。初既为“尾”,则上就是“首”,这是盾牌的两个部位。二爻为阴,“執之用黃牛之革”,说明它是可执的部位,是柔软的材质,当然这是一种富有韧性的材质,而其它阳爻,当然也就是坚硬的部位。因此我们说遯卦的卦象就是盾牌,“遯”字的本义也是盾。

盾牌的功能是防御,因此“遯”字的引申义就是退避。自古至今,人们知道“遯”字的引申义,却把它的本义丢弃了。遯卦的主旨确实是讲退避的道理,但是人们不知道,遯卦为什么要退避?是谁退避?往哪里退避?还有谁不愿退避?等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对遯卦态势的分析才能明白。

我们说咸卦的主旨是讲全面的感应,这是因为四爻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举一动,决定着咸卦的命运。从维护卦体的稳定与卦爻的交流考虑,咸四应当上行,这就是卦辞上说的“取女吉”。当着上爻受四爻影响由阴变阳以后,咸卦也就变成了遯卦,卦体的态势也就发生了变化,明显的是,四爻的上行遇到了困难,咸四上行是以强临弱,遯四上行却是以强临强。四爻上行的势头受挫,这也就给其它爻带来影响。比如咸初讲“咸其拇”,这是一个有象无断的爻,表明它的行止,要看四爻的动向;遯初讲“遯尾,厲,勿用有攸往。”这里的“厲,勿用有攸往。”原因就是因为四爻的上行受挫。咸二的爻辞讲“咸其腓,兇,居吉。”这里的“兇”是因为四爻上行,就会推动二爻至初;遯二讲“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这也是因为四爻停止至上,二爻也就免除了危险,但它对初、三、上爻的牵制作用却加强了。从这些爻辞的变化当中,可以看出上爻是阴是阳的作用。正是这样一个变化,遯卦的主旨也就由咸卦的全面感应变成了退避。

遯卦的主旨是退避,那么是谁在退避?向哪里退避呢?原来就是四爻要退避,四爻既然上行受挫,所以就要退避到它出发的那个地方去,四爻丙最初的出发点是五爻甲,所以甲就是丙退避的目的地,由四至五合乎人道,合乎人道的行为是“君子”,所以四爻辞讲“君子吉”。

六爻当中,有赞成四爻退避的,当然也有不赞成退避的,具体说就是二爻与三爻,二爻的“執之用黃牛之革”和三爻的“系遯”,都是意在牵制四爻,这是一种对交流的期望。一方面是试图退避,一方面又是退避受到了牵制,遯卦实际上是陷入了僵局的一个卦,那么到底遯卦的结局怎样呢?我们这里有必要看看五爻的态度。五爻的爻辞是“嘉遯,貞吉”,这个“嘉遯”,也就是嘉勉、提倡的意思。五爻为什么要嘉勉、提倡四爻退避呢?我们知道,五爻甲在遯卦中是个具有“只出不入”性质的爻,尤其这还是一个强爻,有着巨大的喷发能力或进取能力,由它来提倡退避,的确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但是,也正因为这个爻的性质,由它来倡导退避,也就更具说服力。退避的目的是什么呢?那就是维护卦体的稳定,当着矛盾的发展危及卦体的稳定的时候,退避三舍也就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当然五爻倡导的退避,也还有自身安全的考虑,比如说四爻至五合乎人道,但是不合时宜,不合时宜的进取,难免给对方造成伤害,但这里说的不合时宜,一般是在四个时间单位以内,如果是超过了四个时间单位,往往是相安无事,遯四丙至五爻甲,需要八个时间单位,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两个爻没有碰撞问题,因此对四爻来说就是“好遯”,对五爻来说则是“嘉遯”。

“嘉遯”就是嘉勉、提倡退避,这一点传统易学是比较一致的,但是没有人想到,“嘉遯”就是“遯甲”。就是退回到甲那里去。在六十四卦中,的确存在着“遯甲”现象,但也有“进甲”现象,甲在“原筮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在“复筮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原筮卦”中进入甲的行动就是“遯甲”,“复筮卦”中进入甲的行动就是“进甲”。蒙三为甲,蒙二至三的行动就是“进甲”,因为这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强行进取,所以爻辞说是“子克家”。升卦二爻的“孚乃利用禴”,也是说此爻为甲,“孚”可以到这里来进行禴祭,寻求庇护,不过这里说的都是“进甲”,而不是“遯甲”,“遯甲”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也是很难实现的,这就好比把出了壳的小鸡再放入原来的壳中,除非是一开始就不出壳,遯五讲“貞吉”就是说不宜行动,打个比方就是“不出壳”。

在古代方士术数中,“遯甲”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起源于《易纬乾凿度》,盛行于南北朝 。神其说者,以为出自黄帝 、风后及九天玄女 。其法以十干的乙、丙、丁为三奇,以戊、己、庚、辛、壬、癸为六仪。三奇六仪,分置九宫,而以甲统之,视其加临吉凶,以为趋避,故称“遁甲”。《後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及望云省气、推处祥妖,时亦有以效於事也。” 李贤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今书《七志》有《遁甲经》。”运用天干进行占卜的方法还有许多,但是人们不知道,在卦体上,天干是与爻位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脱离了卦体,也就不知道天干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遯甲”术是建立在九宫、八卦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真实的卦体的基础上,当作游戏则可,用于预断势必祸国殃民。

【周易的预断原理】(38)  “喪羊于易”为什么“無悔”?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十四

“喪羊于易,無悔”是大壮卦五爻的爻辞,“易”字一般的解释是“场”,“喪羊于易”就是羊丢失于草场,可以想见,羊丢失了,对于主人来讲,怎么说也是一种损失,难免恼悔,为什么爻辞判断为“无悔”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掌握大壮卦的态势。

大壮卦是个失衡卦,由于大壮卦的天道是辛甲壬己庚癸,所以这又是一个动态平衡卦。大壮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三,初、三两爻都是强爻,我们先看这两个爻。如果单就初、三两爻做比较,我们可以说它们各有优势,初的优势是占有天时,三的优势是占有地利。两个爻都是“三道分途”,初的人道走向是二,地道走向是五,天道走向是三;三的人道走向是四,地道走向是初,天道走向是上。初的爻辞是“壯于趾,征兇,有孚。”“壯于趾”是说这个强爻支撑着卦体,卦体能否稳定主要取决于这个爻。“征兇”是说征伐三爻有凶险,因为这不合人道与地道。“有孚”则是说初爻也还不是孤立的,它有自己的服从者。三的爻辞是“小人用壯,君子用罔,貞厲。羝羊觸藩,羸其角。”“小人用壯”是说三爻可以与初爻相搏,但这是“小人”的行经。“君子用罔”是说三爻如果坚持至四就是“君子”,但由壬至己需要七个时间单位,况且四爻也是一个强爻,因此这个前程也令人迷惘。三爻想保持稳定也很艰难,这就是“貞厲”。三爻的处境就象是爻辞所形容的那样,是“羝羊觸藩,羸其角”。三爻的周边,除了上爻是个阴爻以外,初二四这三个爻都是阳爻,恰便似筑起了一圈藩篱,卡住了三爻这个“羝羊”的角。

同样的“羝羊觸藩”这个象也出现在上爻上,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壮上是个阴爻,说不上自身强壮,但居于高位,也有相当的能量。大壮上也是“三道分途”,依照天道当至二,依照地道当至三,依照人道当“反身”至五。正是这个“三道分途”,也使上爻陷入藩篱当中,所以爻辞也说“羝羊觸藩”。设想上爻至二,从阴阳的角度讲,那么这就是一个以弱攻强,而二爻与四爻互衡,使得上爻难以至二。设想上爻至三,虽然合乎地道,但正逆天时。设想上爻至五,这不合地道,而在由癸变乙之后,五爻就会变戊,由乙至戊还需要三个时间单位。所以爻辞断为“不能退,不能遂”,只不过这里没有“羸其角”的问题。

大壮二四互衡,都是强爻,但两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四为开端,二为终结。从终结的角度讲,二爻没有进取能力,但其它任何爻也不能伤害到这个爻,所以爻辞判断为“贞吉”。从二四互衡和任何爻都不能伤害的角度讲,四爻也是“贞吉”,但四爻有进取能力,特别是由四至五是个“天人合一”,又是一个“阴阳和合”,所以四爻讲“悔亡。藩決不羸”,“悔”是因为其它爻都是这个爻的后续阶段,讲其后续阶段,似乎这个爻遭到冷落,其实正是这个爻才是大壮卦的“发动机”,所以悔事可以一笔勾销。“藩決不羸”正是表示这个爻的通畅程度。“壯于大輿之輹”则是说四爻的空间位置及其作用,大壮卦的“大輿”就是五初三上这四个爻构成一个“圆圈”如轮,四爻处在这个“圆圈”的中央如“辐”,但因为大壮是个复筮卦,所以这个“辐”从总过程上讲就成了“輹”。

了解了大壮卦的整体情况,现在我们也就知道为什么大壮五要讲“喪羊于易,無悔”了。在四五之间的“天人合一”和“阴阳和合”的条件下,四爻“藩決不羸”,预示着五爻没有任何羁绊,获得了充分的自由,还有什么东西比自由更令人神往呢?当然这个自由说的只是“羊”的自由,不是说人的得失。五爻虽然是个弱爻,但它的前程很好,作用也很大,五爻的人道与地道走向是上,天道走向是初,这就是说,如果三爻一旦“用壮”,那么五爻可以趁势至上,这是“君子”之行。如果五爻支持初爻,就可以抑制三爻的“小人”行径,保持卦体的稳定。五爻可以说是动静咸宜,进退自如,有着这样一个良好的态势,那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

大壮五给我们的启示是:强壮与孱弱不仅仅取决于阴阳,还取决于时与位,取决于它的环境。一般说来,阳壮阴弱,但这只是单就阴阳做比较,如果放到整体当中,就要看它们的时与位,看它们的环境。大壮三不可谓不壮,可惜的是它周围的环境不利,大壮五说不上强壮,但时位具佳,有能力和三爻一决高下,老子的“柔弱胜刚强”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传统易学说不清为什么大壮五要讲“喪羊于易,無悔”,假如有个牧羊人正巧卜得此爻,算命先生可以告诉他,这是好事,回家去吧,不要后悔。如果是一个其它行当的人也卜得此爻,真不知道算命先生又该如何解释。

【周易的预断原理】(39)  晉五为什么“往吉,無不利”?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十五

在周易经文中,有许多表示吉利的辞句,晉卦五爻的“往吉,無不利”就是这样的一个辞句,词义显现、明确,用不着解释,但要弄清晋五这个阴爻为什么就“往吉,無不利”?却也不是一件容易事。

首先,我们还是要弄清晋卦的态势,这里包括卦体的平衡状况、诸爻的强弱和三道走向以及主要矛盾等等。晋卦是个失衡卦,晋四与晋上是强爻,其它是弱爻。晋卦的天道是乙戊己丙甲丁,从这里可以看出,初爻的地道与人道走向是二,天道走向是四;二爻的天道与人道走向是三,地道走向是上;三爻处于终结阶段,人道走向是四;四爻的天道走向是上,地道走向是初;人道走向是五;五爻的天道走向是初,人道走向是上;上爻的天道走向是二,地道走向是四,人道走向是“反身”至五。晋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四,由于初四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晋卦还是一个动态平衡卦。

掌握了以上内容,我们也就不难明白卦辞与爻辞的意义了。晋卦在天道上的开端是五爻,终结是三爻,从身份上说,它们一个是“王”,一个是“王母”,只是它们的实力都不是很大。实力不大也就难以对其它爻产生影响,但这里有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处在终结阶段的爻,实力越小,它的吸纳能力也就越大,晋卦发挥的就是终结阶段的这个特点,所谓“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就是由“王母”出面安抚强大的诸爻,用隆重的仪式迎接诸侯,以消除它们对“大君”的威胁,维护卦体的稳定,实现诸爻的通达,显然这是解决主要矛盾的一个最佳选择。假如三爻的实力很大,那么它也就可能不选择“康侯”,而诸侯也可能心生疑忌。

这里我们不妨把晋卦与遯卦做个比较,晋与遯的天道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晋卦三五为阴,遯卦三五为阳。晋三的实力不及遯三,遯三的吸纳能力不及晋三,因为这个差别,所以遯三的爻辞是“系遯,有疾,厲,畜臣妾吉。”而晋三的爻辞是“眾允,悔亡。”这就是说,遯三虽然强大,但其作用也就是“系”是“畜”,本身却是“有疾,厲”,晋三虽然柔弱,却可以虚席以待,只看是不是“眾允”。同样晋五的实力不及遯五,遯五的喷发能力大于晋五,遯五仅仅是为了卦体的稳定,才选择了“嘉遯”,即嘉勉、提倡退避,晋五对诸爻的影响力不如遯五,因此才选择了“失得勿恤”,也就是放弃了对其它爻的控制、干预,任由它们自己去发展,反正是不论结局如何,对五爻本身都没有伤害,在这样的一种态势下,才出现了晋五的“往吉,無不利”。既然是“無不利”,也就说明晋五的选择不是一个,而是多个,在这多个选择中都恰当、良好,那么晋五的多个选择具体是什么呢?一个是不动,这是一种超然的态度,爻辞“失得勿恤”说的就是这个选择。另一个是依照天道至初,这里的“至初”不是说的占据初位,而是对初爻进行接济,这有利于卦体的稳固。再一个选择是依照人道至上,这里有一个时间差,但可以等待,这个选择是个“君子之行”,有利于诸爻的通达,这可以叫“王用亨于南山”。几个选择对五爻本身或对卦体都没有害处,所以是“往吉,無不利。”

晋五是晋卦的开始阶段,因此它的判断除了“悔亡”以外,都是属于预断,尽管这个阶段以后的事情还没有发生,但它之前的“遗存”已经造成了这样一个态势,这个态势对晋五来说是客观的,为什么晋卦四上为阳?其它爻为阴?为什么晋五的天道走向是初?人道走向是上?这些都不是晋五所能决定的,甚至它自身为什么是个弱爻?为什么处在五位?这些也不是它所决定的,它只能是在一“出生”就面对这样的现实,不承认这个现实就不是唯物主义。但是承认这个现实不等于说这个爻没有作用,作为晋卦的开始阶段,它不只是承认现实、面对现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自身的条件,发挥自身的作用,改变现实。夸大晋五的作用是不对的,它没有控制全局、包打天下的能力,只能是“失得勿恤”;它也不是一点作用也没有,从对初爻的接济和与上爻的沟通来看,它也可以说是能够建功于朝或利民于野,它只是“往”,不是征、伐,象这样的能够得到朝野两方面都欢迎的爻,在六十四卦中还是不多见的。

【周易的预断原理】(40)  明夷初为什么“君子于行,三日不食”?

  ——周易预断事例之三十六

“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是明夷卦初爻的爻辞,这也是一个预断。“三日不食”的意思就是三日内得不到食物,要饿肚子,但是也不至于饿死,因此这个预断就是告诉人们,坚持人道有一定的难度,但还不是凶险。这个预断是根据什么做出来的呢?它还是根据卦体与易道,根据初爻的职责与使命。

在六十四卦中,明夷这个卦名的意义是不大好理解的,传统易学根据八卦学说,以为三爻卦的离为“火”为“明”,三爻卦的坤为“地”,明夷卦是内卦为离,外卦为坤,所以《彖》传说“明入地中”,“明入地中”是个什么样子?有谁见过“明入地中”?但是人们就相信了这种说法。其实从卦辞与爻辞当中,我们是可以了解明夷的意思的。

首先,从“明夷于飛,垂其翼”、“夷于左股”、“得其大首”、“入于左腹”以及“箕子之明夷”这些辞句中,可以断定明夷是一种鸟,就象子规、雎鸠、鸿雁等等一样,是一种鸟的名字,随着历史的变迁,古代许多鸟的名称流传至今,但也有的被湮没,明夷就是属于被湮没了的一种鸟,这种鸟也可能实际地灭亡了,也可能当初就是是想象、传说。如果明夷不是鸟,何以会有“明夷于飛,垂其翼”这样的辞句呢?只是随着这种鸟的消失,后来的辞书上,再也找不到明夷是鸟的记载。

明夷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呢?从它有“首”、“翼”、“股”、“腹”等等来看,它也应当具有一般鸟的特征,比如说能够飞翔。除了飞翔以外,明夷还应当有与一般鸟不同的地方,概括说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司明”,也就是主管光明,这可以从明夷的“明”字得到启示;二是东方,这可能与日出东方有关;三是受伤,这可以从二爻辞的“夷于左股”得到启示,这个“夷于左股”就是伤在左股。以上三点合起来就是,明夷就是主管光明的东方神鸟,但却又是一只受了伤的鸟,它或者就是人们传说的“太阳鸟”。后世人们知道“夷”字有“东方”、“受伤”、“消灭”、“使平”等义,惟独把“鸟”给丢弃了。

明夷的卦象就是鸟,这和“君子于行”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君子”是初爻的一个爻象,我们知道,在周易的取象中,卦象与爻象是两码事,它们有的有联系,有的没有联系,明夷的卦象与爻象就包括这两种,象“明夷于飛,垂其翼”、“明夷,夷于左股”等等这样的爻象就与卦象有联系,而象“君子于行”、“用拯馬壯”等等这样的爻象与卦象就没有联系。我们说明夷初的爻象,当作“鸟翼”时,反映了卦体因为失衡而不能起飞,也就是不能顺畅的运动;当作“君子”时,又是可以行动的,这是因为初爻为阳为辛,二爻为阴为甲,自初至二合乎人道,时间上恰为三个时间单位,这就是“君子于行,三日不食”的原因。

明夷初还有一个爻象那就是“马”,而且是匹“白马”,“白马”的“初筮告”是贲卦,所谓“白马翰如”就是指的贲上辛。明夷卦的主要矛盾是初与三,三爻是造成卦体失衡的根源,解决的办法就是依靠初爻的发动,只有初爻向三爻进发,才有可能推动三爻运动,进而消除这个“祸害”。明夷二的“用拯馬壯”就是促使初爻振奋起来,初爻的“有攸往,主人有言”则是说初爻得到了四爻的指使,四爻为己为地元,它就是明夷卦的“主人”。因此初爻的选择并不是只有至二,还有至三这样一个选择,这个选择的意义更大,这可以叫“使平”,或者是“化险为夷”。

附:太阳鸟(凤凰)的传说

  传说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起炙烤着大地,热得人类受不了,地上就像着了火一样,眼看世界将要灭亡了,这时出现了一位自愿为民除害的勇士名叫后羿,他用箭一下子射死了九个太阳,只剩下最后一个太阳,却身负重伤跌落到了人间。天地在经历了通昼的光明之后被无尽的黑暗湮灭了。没有了一丝亮光,天地间一片黑暗,就如同失去了希望一样,这时如果能有一个太阳在天上那该有多好啊!可是,剩下的一个太阳在哪里?他断了翅膀又怎能回到天上呢?

  其实,太阳原本也是一种鸟,可是现在太阳鸟断了翅膀,不能飞行了,不能回到天上了,他只有借助别人的力量才能回到天上才能给人类带来光明。那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用凤凰的涅磐。

  凤凰本是百鸟之王,传说凤凰降临到哪里就能给哪里带来吉祥。所以凤凰肩负起了拯救人类的使命,开始了寻找光明、希望之神——太阳。

  凤凰飞呀飞呀,飞过万水千山、飞过草莽丛林、风餐露宿、不畏艰险,飞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颗三叶草下找到了断了翅膀、身受重伤、奄奄一息的太阳,她扯下自己的一片五彩祥羽盖在了太阳的身上。她给他擦拭着伤口,给他服药。太阳的光芒很微弱,就像在风中摇摆欲灭的灯焰,随时都有永远熄灭的可能。那时可是后果不堪设想了。凤凰祈祷着,希望她的吉祥能带给太阳希望,能令他早日康复,早日回到天庭为人类谋福。

  可是凤凰知道太阳康复飞升的那天也是自己涅磐的时刻,只有自己涅磐产生的巨大力量才能将太阳推上天空,而自己也将获得永生。可是凤凰依然坚强着,默默地为太阳做着一切。她不后悔,她觉得那是为人类造福,因为她本来就是要为人类带去吉祥的,她要让人间充满着光明和希望。那是至高的荣耀!

  太阳在凤凰的悉心照料下,伤势慢慢的恢复了,可是他还不能立即飞升,他的翅膀不能活动太久的。可是人间一刻不能没有光明的,再这样下去这个世界就要被黑暗吞灭的。就这样,每天凤凰就背着太阳在天空游走着,从东往西日复一日。太阳已经习惯凤凰每天驮着他一起东升西降。太阳还学会了调皮,刚开始的时候太阳躲在凤凰的黑色的羽毛下,生怕让人看见,因为他害怕后羿再来射他,为此还偷偷得哭呢!这样天上便哗哗的下雨了,那是太阳调皮的眼泪;有时候太阳扯一块凤凰的风衣来做纱巾罩在脸上,让人看到了半蒙蒙的多云天气;又有时候太阳从黑羽下突然钻出来,悄悄的拔一根凤凰的七彩羽扔在天空,人们便由此见到了彩虹。凤凰并不理会太阳的顽皮吵闹,任由他玩去。因为她知道太阳每康复一点,离别的日子就越近一点,而涅磐的日子也越近了一点。凤凰心理承受着多大的压力啊!

  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临了。太阳正准备和凤凰像往常一样东升,因为他的翅膀已经完全复原了。他想今天要单独飞翔,他要给凤凰一个惊喜,不要再让她每天背着自己升起了。太阳暗自高兴着。可是他不知道,没有凤凰涅磐产生的强大助力他是飞不到天上去的。

  “凤凰,让我今天自己飞好么?看!看自己已经全部康复了!”太阳刚说完这句话,凤凰突然转身一把把太阳推了上去,太阳一个趔趄跳出了海平面,太阳还没转过神来,凤凰便口出一团烈火,燃遍了全身……瞬间强大的火焰笼罩在凤凰的周围。太阳如在梦中,挣扎着欲救凤凰,可是,强大的火力让太阳只能慢慢往上升,升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远……

  “凤凰…………你,你要干什么?……不要……”

  “太阳你要记得,你是光明之神,只有你才能给人间带来光明,你肩负着光明的使命,而我只是顺应天意,帮你功德圆满,这是我的使命,我的职责,现在我的职责完成了,我的涅磐换来你的重生,人类会因为你而幸福的。而同时也给了我永生……所以在我生命的每次轮回中我都要一生竭尽全力朝你飞去…… ”

  “凤凰你放心,我会牢记你的话,我会恪守职责,为人类造福的!清晨的第一缕光芒我会照耀在有你的地方,期待着你的轮回永生……因为你也是希望、吉祥、生命更是永恒的象征!以后凡是你轮回降临的地方就是人间福地!”

  灰烬,重生,轮回……

几经沧海桑田,物换星移,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原来凤凰涅磐的地方现在早已是人类的居住地,一片安宁、祥和、繁华景象。太阳也果然信守诺言,为人间播撒着光明。清晨的第一末曙光照耀的地方正是凤凰涅磐的地方,那是他为感激凤凰所作的一切的馈赠。人们历代传颂着关于凤凰涅磐的故事,便取名此城为太阳城,又因“日出曙光之先照”改名为日照。而凤凰,人们便称之为“太阳鸟”。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人类称凤凰为“太阳鸟”缘故。相传这世界上也有一种鸟,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朝着太阳的方向飞去,那该就是轮回的太阳鸟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04【周易的预断原理】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