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旁边的黄连树

黄连树古名“楷”,知道这个知识还是不久前的事。

前年,我有幸开始了文化探源之旅,去了一趟山东,专门来到孔子的家乡曲阜,瞻仰“三孔”。在孔林的入口处,导游指着一截干枯的木桩说,这就是楷树,是孔子弟子子贡亲手所植,在清朝康熙年间遭雷击而死。子贡之所以栽楷树,意指孔子可为万世楷模。子贡是孔门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善于经商。孔子去世时,他正好在外经商未回。回来后得知恩师去世的消息,悲痛不已,除了亲手植楷外,还在孔子墓旁建草庐守灵。其他弟子守了三年,他却守了六年。我去瞻仰孔林时,子贡的草庐还在,这大概是后人为尊师树立的楷模吧。

也就是在那时,我记住了楷的名字,回来上网查询,才知道楷就是黄连树。黄连树是家乡常见的树木,我老屋旁边就有一棵。当年我还是半大的小孩,那棵黄连树就傍着山坡而生,跟其它小树无异,可是几年过后,就长成碗口粗了。后来我成家了,农村改革开放,家里有了耕牛,父亲就把那头水牛拴在黄连树的根部。因为树长在山坡上,下面就是马路,它那发达的根系紧紧地抓住山坡。即使它底下的山坡上的泥土因大雨淋落,它那四通八达的根还是抓得牢牢的,以至于下面就成了一个窝棚状,形成了天然的屏障,恰好让牛休息。听父亲讲,树有多高,根有多长;树有多少枝条,就有多少根系。很有道理,不然,如今这棵黄连树已经是成人一抱围了,那粗大的裸露于外的有人大腿粗的主根又怎么能固定这婆娑大树!

黄连树是落叶乔木。《植物名实图考》有这样的记载:“黄连木,江西、湖广多有之。大合抱,高数丈,叶似椿而小。春时新芽微红黄色,人竞采取腌食,曝以为饮,味苦回甜如橄榄,暑月可清热生津。”这里说到新芽可腌制食之,家乡人却从没有尝试过。大概因为味苦吧,饱受苦难折磨的家乡人是忌苦的,就像不爱吃苦瓜一样。然而,生活中却少不了它,中药有一味常用药——黄连就是由它的根及树皮制成的,清热解毒,郎中开处方时必不可少。家乡还有一个习俗,婴儿刚出生,在喝第一口水或第一口奶前,要先喝一点熬制的黄连水。据说喝了黄连水的新生儿,长时间不会上火生病。黄连被家乡人视之为神药。我的外孙、孙子辈出生时都喝了,他们果然少病少痛。

春天到了,光秃秃的的黄连树开始萌发生机。红黄色的新叶芽,把黄连树装饰成一柄遮天大伞。暗褐色的树皮,也像法国梧桐树一样呈鳞状剥落,新的皮肤随之裸露。这是黄连树与其它树种的不同之处。其它不脱皮的树越老皮肤越粗糙,仅凭树皮就给人一种沧桑之感。可是黄连树看不到,它的皮肤永远是细嫩的,真正做到了永葆青春。如果不是树围的粗大,你是不知道它有多大年龄的。事实也是如此,黄连树是古树,是长寿树,可与银杏树媲美。而我最欣赏的就是它的青春常在,我想,这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吧。

黄连树对土壤要求不高,耐贫瘠。即使是山坡荒地,一样地茁壮成长。尤其是它的根深,萌发力强,更是应了家乡“根深才能叶茂”的谚语。虽说生长慢,但就是这“慢”,成就了它的长寿。黄连树对家乡人的启发是深刻的,而家乡的父老乡亲正是有了黄连树的特点,才具备了坚韧、隐忍和持之以恒的品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株株茂盛的黄连树,就是家乡父老的象征。正是他们的坚强、坚韧和坚守,才让家乡永葆繁荣昌盛。

实际上,黄连树还是家乡不可多得的实用木材。黄连树结实,纹理细密,不易干裂,是做家具和农具的上等木料。粗大的黄连树主干是难得的榨油机的材料。乡村原始榨油,靠的是人工挤压,使菜籽出油。油榨作坊的最主要的工具就是黄连树制作的榨机,榨机由黄连树独木制成,树干中心镂锯出大部分形成长方体空框。榨油时就是将炒熟的油菜籽用稻草圈成一块块圆饼,放进黄连树腹内,再在两边加进若干黄连木栓,用榔头一根根锤入,强大的挤压力致使菜籽出油。而这种挤压力只有黄连树可以承受得了,其它树木难于胜任。从这一点看,黄连树的坚韧是无与伦比的。

而且黄连树还是桌面、凳面很好的材料,它那金黄色,不用刷桐油就已经金光闪闪,可谓赏心悦目。遗憾的是,年年从树下经过,没有发现它的开花结果,还是从网上得知黄连树雌雄异株,原来老屋旁的那株应该是雄树。

啊,老屋旁的黄连树,你的坚守,让我的乡愁永驻!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屋旁边的黄连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