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读诗学诗写诗随笔札记(三)

图片来自网上,侵删
随笔丨读诗学诗写诗随笔札记(三)
        文/城北听雪

前言:平常看诗写诗学诗的一些偶而心得,一些胡言乱语,一些杂感乱想,一些读书笔记。时间跨度有二十多年,戏笑谑骂,大家不必当真,不必探究……

1.

上世纪80年代,毫无疑问是中国当代诗歌兴起和繁荣的黄金时代,更是中国当代民间诗歌报刊兴起和繁荣的最佳时期。

在那辉煌的十年里,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地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诗人,那可真是现代诗的黄金时代啊。

当时有名的诗人有舒婷、北岛、海子、顾城、西川、于坚等等。

最令我喜欢的诗是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北岛的《回答》,海子的《十个海子在春天复活》,顾城的《简历》、《一代人》,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西川的《在哈而盖仰望星空》,于坚的《尚义街六号》等等……

2.

回想上世纪80年代,一晃已过去几十年了。八十年代的诗歌浪潮已是滚滚长江东逝水。那纯真、激情、梦想的年代早已远去,被今日世故、烦琐、逐利的时代所替代。

诗歌似乎只是遥远的绝想,成为人们记忆中美好的回忆。

3.

《诗经》305篇,其中有135篇写到植物,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其中相当一部份在现实世界里已难觅踪影。

但这些灭绝了的植物,却在人类的朗诵和诗意的心灵中生机勃勃的活着。

4.

做为一名诗歌爱好者,却能够有幸见证了这三十多年来的中国诗歌发展历程。

那些朗诵北岛的《回答》、舒婷的《致橡树》的日子,那些捧着《诗歌报》兴奋地阅读“诗歌群体大展”的日子,那些旁观着“盘峰论战”中“民间派”和“学院派”奋战的日子……如今回想,仿佛还犹如在昨天。

5.

于坚在诗歌界已成为“民间派”的一面旗帜,他是中国诗坛少数几个能够贯穿80年代和90年代的诗人之一。

我最初接触他的作品是他创作于80年代的《作品39号》、《尚义街6号》等被人们广为传诵的篇章。它们与《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韩东)、《中文系》(李亚伟)、《卡尔.马克思》(尚仲敏)、《瞄准》(京不特)等一道,把诗歌从朦胧艰涩造作中解放了出来,显出率性、自然、有原汁原味的生活质感。

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对于“民间派”,我还是更喜欢“学院派”。学院派的西川、海子、柏桦,更让我如痴如醉。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上,侵删
注:城北听雪二十多年的学诗读诗写诗心得,收集整理于2019年7月深夏,本文未经同意,谢绝转载挪用,侵权必究。

(本账号已加入维权骑士,有专职法务,任何侵权行为,必将追究到底)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笔丨读诗学诗写诗随笔札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