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in FE 谈谈 PWA 的那些事

Web 前端是一个发展迅速,更新频繁,充满野心的领域。一群开发者,以及浏览器甚至操作系统的产商都在思考着,如何让 Web 前端统一整个大前端,这一天似乎很遥远,却又感觉一天天的在接近。

近几年,随着 HTLM5 在移动端上的盛行,出现的各种技术、框架、解决方案,无一不是在向这样的目标前行。从 Hybrid 框架(Cordova、ionic),到一些大厂成熟的 Web 容器(微信、支付宝),再到最近的微信小程序,甚至是 react-native、weex,都在不断将 Web 前端推向更高的高度。

或许真有那么一天,iOS 开发没人要了,当然 Android 也只能被“呵呵”了,所以,趁着骨骼惊奇赶快撸一把 Web 前端吧,本篇我们来谈谈 PWA 的那些个事。

PWA 简介

什么是 PWA?英文全称是Progressive Web Apps,也就是所谓的渐进式增强的 Web App,这个名词最早应该是在 2015 年被谷歌的 Alex Russell 在《Progressive Web Apps: Escaping Tabs Without Losing Our Soul》这篇文章中提出来,GitHub 上的 awesome 系列也有一个 awesome-pwa,其中便收录了这篇文章。要了解 PWA,最核心的便是Progressive,也就是渐进式,一个 Web 页面应该是可以按照用户的选择,渐进地增强为一个 App,而非一开始就运行与受限的环境中(Hybrid)。

所以,一个 PWA 应该是可以良好的运行在浏览器里,随着用户的选择,逐渐贴近于原生的体验。这听起来似乎很酷,也与现在多数 Web 前端大一统思想大相径庭,但这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或许只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名词。

创造了一个新名词

PWA 给用户最直观的表现,便是从一个浏览器上浏览的页面,变成一个可以从桌面上打开的 App,但这其实并不是啥新鲜事。早在 2009 年,微软发布的Silverlight 3中便增加了一条新功能:允许在浏览器之外运行。用户在浏览器打开 Silverlight 页面时,如果开发者有针对桌面端做支持,可以右键选择添加到桌面,这样 Silverlight 便脱离了浏览器,运行在 OOB 模式下(Out Of Brower),同时也获得了访问本地文件系统的能力。看!虽然不是移动环境中,但这不正是一个非常Progressive的表现么?

另外,如果说在移动环境中,那么 PWA 最直观的表现,便是添加一个网页的图标到桌面,然后能全屏运行,所以下面的图中(摘自网络)的某人笑了:

也就是说,PWA 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只是被人有意地总结了出来,从而创造了这样的名词。名词的好处在于方便传播,当然传播并不限于技术圈,而名词的制定者通常会有更大的话语权。

一个合格的 PWA

虽然说 PWA 并不是什么新鲜概念,但既然谷歌制定了这样一个名词,便会有更加详细、严谨的解释。那么一个合格的 PWA 应该具备哪些个特征呢?官方给出了这样 10 条描述:

  • Progressive - Works for every user, regardless of browser choice because it's built with progressive enhancement as a core tenet.
  • Responsive - Fits any form factor: desktop, mobile, tablet, or whatever is next.
  • Connectivity independent - Enhanced with service workers to work offline or on low-quality networks.
  • App-like - Feels like an app to the user with app-style interactions and navigation because it's built on the app shell model.
  • Fresh - Always up-to-date thanks to the service worker update process.
  • Safe - Served via HTTPS to prevent snooping and to ensure content hasn't been tampered with.
  • Discoverable - Is identifiable as an "application" thanks to W3C manifest and service worker registration scope, allowing search engines to find it.
  • Re-engageable - Makes re-engagement easy through features like push notifications.
  • Installable - Allows users to "keep" apps they find most useful on their home screen without the hassle of an app store.
  • Linkable - Easily share via URL, does not require complex installation.

总结下来,差不多也就是:渐进式、响应式、可离线、可全屏、可更新、安全、易发现、可推送、可安装、可分享。无论你用怎样的技术手段,只要满足了谷歌所说的这些条件,也就是一个合格的 PWA 了。似乎 PWA 与具体技术无关,只是一种表象,但配合它的表象,谷歌的确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其中非常核心的便是Service Worker

实践一下

既然有新的技术引入,那么实践是用来学习的最佳途径,在我们动手之前,不妨先来探讨下面几个小问题。

Javascript 的线程

如果你面试过 Web 前端,可能会被面试官问到这样的问题:Javascript 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这时候一些同学可能想也没想,就直接回答道:“单线程!”,另一些稍微狡诈点的同学可能会回答:“应该是多线程吧!”。其实我想说的是,这个题目本身就不够严谨,作为一门编程语言,和是否多线程并没有太多必然的联系,最简单的,我们可以通过JavascriptCore来实现一个 Javascript 的运行宿主,并且可以给它提供多线程相关的能力。所以这个题目应该需要一个前提,比如:在浏览器中,Javascript 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

答案依旧不是“单线程”,所以单线程的同学,要注意了。在 HTML5 中,有个很有用的技术叫Web Worker,并且现在市面上大多数浏览器都已经支持,Web Worker 使得 Web 前端可以在另外一个线程中处理一些比较耗时的操作,自然也就是支持多线程了。

那么随着 PWA 的到来,一个名称非常类似的技术也随之诞生,也就是Service Worker。与 Web Worker 类似,Service Worker 也是在另一个线程中,但它的生命周期并非页面级的,而是会一直运行在浏览器中,作用于多个页面,并且,它拥有了更多更强大的能力。

Web 前端缓存

为了能够提供更加良好的用户体验,Web 前端在缓存这块也是煞费苦心,目前用于缓存的手段大约有下面这些:

  • Cookie
  • Web Storage(Local Storage / Session Storage)
  • IndexedDB

这些缓存手段都是用来存储从服务端获取到的数据,避免每次请求带来的延迟问题,但如果要想能够在完全脱离网络环境的情况下浏览页面,光有这些还是不够方便的。所以,HTML5 中有一个叫Application Cache的设计,允许通过配置一个Manifest来指定缓存哪些页面,以便在离线时提供降级服务,但Application Cache在使用起来还是有诸多的问题,比如:

  • 动态页面无法很好缓存
  • 缓存更新不够方便
  • 不够安全
  • ...

对于 Application Cache 的缺陷,《Application Cache is a Douchebag》这篇文章做了一个很详细的吐槽。为此 Service Worker 出现的另一目的就是要废弃掉 Application Cache,Service Worker 拥有拦截页面请求的的能力,在不同的网络环境或者出错失败的情况下,可以决定是否返回已缓存的内容来进行降级。相比于 Application Cache,Service Worker 在很多方面都更加可控,将缓存逻辑交给了开发者而非为浏览器制定默认行为,这是一个更加明智的决定。

亲自试一下

完成一个 PWA 的核心基本都是围绕着 Service Worker 来展开的,所以掌握了 Service Worker,基本上完成一个 PWA 也就没有太多问题了。除了 Service Worker,还要顺带着去熟悉下 Notification、Push、Fetch,这些也都不过是些 API,实践下基本也就都能搞清楚了。

如果你已经准备好了,不妨按照官网 Your First Progressive Web App 来一步步的去实现吧!

未来还是未来

PWA 给 Web 前端的大一统计划又多了一条选择,但这个选择从当下看来还是非常遥远,毕竟 Safari 目前还尚未支持 Service Worker,也就是说,iOS 还没有买 PWA 的单。大一统这条路注定是艰辛的,但随着硬件设施的越来越强悍,以及 Web 前端技术不断翻新的情况下,这条路似乎注定是最终唯一的选择。现在的 Javascript 都开始支持byte code了,也就是说浏览器已经承担了编译器的相关职责,你说在这群执念深刻的人推动下,这样的未来还有多远呢?

或许 Web 前端与你目前而言无法学以致用,但作为基层开发者的我们,学学忘忘,这其实很正常,有过痛苦才知道众生真正的痛苦,有过执着,才能放下执着,有过牵挂,了无牵挂。把一件事情放到不同的高度去看,心境和心态也会完全不同,回望你这一路走来,难道那些被你遗忘的,就真的对你没有任何潜移默化的影响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Thinking in FE 谈谈 PWA 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