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亲手点燃,自己的心灯(上)

YTL人生系列汇报之7

在《人生最可怕的状态是不知不觉》和《人生最高级的境界是知己》两文中,我既讲了自己“不知不觉”这一人生现状,也讲了自己日后想追求的“知己”这一人生理想目标。

在管理学中,有时候我们把理想目标和现状之间的差距,叫做“问题”。

问题下一层是真因,依据真因和确定的具体目标,就会生成对策,把对策物化为可执行的计划,便是工作中自己“应该”做的那些事。

这些应该做的事,我们常用一个PDCA的循环来管理,直至原有的问题解决。

随着原有问题的解决以及更高一层理想目标的挑战,新的“问题”又会出现,然后进入到下一个类似循环。

工作的进步,以及工作进步带来的个人能力(包括认知)的提升,就是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完成的实现的。

生活,亦是如此。

01 总是在快速前行中迷失了最初的方向

每一个刚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起初都是有一颗坚定的初心和一份清醒的认知的:我要通过工作历练自己,提升自己,证明自己。

这个过程只要我一直努力,会让我有更高的岗位,有更好的收入,从而自己有更大的能力去照顾自己的家人,我必须为此全力以赴。

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我会犯错,我会挨批,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所以我必须不忘初心,牢记自己的使命。

父母告诉我,批评你帮助你的人是你的贵人,要珍惜;《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告诉我,“职业生涯早期,锻炼最大是最好的工作”,要珍惜。

起初,这一切是如此清晰,如此美丽。

后来呢?

当发工资的时候,你得知那个同事工资比你高,但你认为他水平不如你,也没你努力,你工作的热情因此有点降温;当年底发奖金红包时,你又得知另一个同事比你多,这回心里不是降温而是开始冰冷,这个过年有点像过山一样沉重……

过了年,你又长了一岁。于是你觉得自己更成熟了,懂得更多了。你开始把“全力以赴”工作的时间抽出一部分去观察许多人和事。“果然”,和你想象的几乎一样,这个组织中存在着太多的不公平!

这个时候,除了父母和《职业生涯规划》的话,你开始接触并“学习”到许多“重要”的其它。

幸运的是,你居然找到了“知己”(知己!老杨可说了,这可是人生最高级的境界!)。

据说,你和你的“知己圈”还开了会,达成了一致的意见——“你给老子多少钱,老子就给你干多少活儿!”

据说,你们越来越心有灵犀,不断召开了一系列的“遵义会议”,这些会议快速改变着你——

能力有用吗?努力有用吗?不如跟领导搞好关系!

他凭什么批评我处罚我?谁不犯错?至于吗?当个小官就拿着鸡毛当令箭!最讨厌这种人了,我爸我妈也不敢那么和我说话!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走,喝酒去!

再后来,我们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现在的自己……偶尔也会想起当时的初心和那份认知,可又感觉回到那样太难了……

人生当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谁又没有当初的理想?谁又不心怀“真实、善良、美好、团结和博爱?”

可是,江湖太险恶了,人际关系太复杂了,人生太艰难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啊!

不,朋友们,其实不是这样。

不是生活改变了谁,是生活根本不认识我们是谁。

不是命运捉弄了谁,是命运根本不知道我们是谁。

生活和命运都很忙,没空搭理也懒得理我们。

这一切,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这既是我们不再天真不再快乐的原因,这也让我们开始拿着错误的人生地图离目标越走越远。

02 心等,心灯

生活中的常识告诉我们,走错路,看错人,是眼睛出了问题。因为眼睛是用来辨别方向和识别参照物的。眼睛花了,眼睛模糊了,甚至眼睛失明了,我们就会看不清,就会看错,就会看不见。

提到“眼”,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另外一个词。

对,就是心。

不是因为“心眼儿”,而是因为“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甚至是因为“心明眼亮”。

所以,在快速前行中迷失了最初的方向,眼睛看不清了只是表面的现象,有可能是我们的心不明了。

看看老祖宗们给我们留下的关于“心”的部分警示吧!

心明眼亮,心平气和,心满意足,心甘情愿,心领神会,心有灵犀,心灵手巧,等等。

心浮气躁,心急如焚,心乱如麻,心慌意乱,心醉神迷,心灰意冷,心惊胆颤,等等。

虽只是部分词语,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去看,好像每一个词都带有画面感——因为,这一切我们都很熟悉。

从上面一栏的“我心光明”,到下面一栏的“我心晦暗”,我们仿佛也能看到,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自乱阵脚,自相残杀(和自己的这颗心),直至走向枯萎,甚至可能走向死亡。

我们也再次看到,心和手、眼、气、意、情、神甚至灵都有关系,还有可能是先后关系,主被关系。

这种关系,我自己把它称之为“心为王”。

我们在快速前行中迷失了方向,就像在黑暗中前行。

黑暗对光明。有灯即光,无灯即暗。而这盏灯,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灯。

《六祖坛经》中说:“譬如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莫思向前,已过不可得,常思于后,念念圆明,自见本性。”意思是说,一灯能破除千年的黑暗,一智能灭除万年的愚痴。不要经常回想以前的事,已经过去的事不可复得,要常思量以后的行为,念念圆明,自然能见到自心本性。

我个人理解,这个“一灯”,就是我们自己的心灯。

如果我们在经历了一些事情,进入到一种迷茫和黑暗之后,假如自己可以把心灯燃起,它的光明会让我们再次找到那个“本我”,即怀有起初初心和信念的那个我,那个知己,与他重逢,握手言和。

对于“心灯”本身的功能和正确性,我们不用怀疑;我想年龄到四十岁以上的中年人应该理解和赞同这个结论。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告诉我们:“良知,是天命赋予的属性,这是我们心灵的本体,它就是自自然然、灵昭明觉的那个主体。凡是有意念产生的时候,我们心中的良知就没有不知道的。如果它是善念,唯有我们心中的良知自然知道;如果它是恶念,也唯有我们心中的良知自然知道。这是谁也无法给予他人的那种性体。”

先生就是基于这样的基础之一,倡导也践行着“致良知”,并“知行合一”

我们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呢?


关注梁言相劝,阅读更过精彩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需要亲手点燃,自己的心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