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时代,什么样的城市会成功?
城市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近代以前,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很高,要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就需要将交易中心建在交通便利的地区。
要么靠近海边的港口,要么在河边,因为铁路、航运的成本远远低于普通的陆运,所以在交通要道上的城市就成为贸易的中心。
围绕这个城市再发展制造业,建造工厂,接着把产品沿着交通要道运输到其它地方。
比如,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纽约,就是以港口起家的,最初主要向南方转运小麦面粉。依托港口,纽约的制糖、纺织、服装和出版业也逐渐发展起来,这让纽约成为东海岸的骄傲。
另一座美国城市底特律也是港口城市,它是美国三大汽车企业的所在地。19世纪末,底特律的汽车企业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比如福特、道奇、别克等都来自底特律。
后来随着铁路的兴起,陆地的交通成本下降,渐渐地,港口城市的地位变得没那么重要了,企业可以把工厂建在内陆地区。
它们离开了,带走了就业岗位,这些港口城市也就衰落了。当时的纽约和底特律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逐渐衰退的。
20世纪上半叶开始,纽约的失业率高、犯罪率也高,甚至一度濒临破产。底特律的情况也很糟糕。它的就业市场严重依赖三大汽车企业,劳动力的平均教育水平低,人口来源单一,缺乏多样性,学习能力的严重不足导致其很难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
在底特律的衰退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拉大,底特律采取的政策是向富人征税,用于资助穷人,结果它间接导致了富裕的市民和企业离开了底特律,使底特律进一步衰退。
底特律衰落初期,城市管理者把政策的目光聚焦在城市的建筑上,依靠联邦政府提供的城市改造资金拆除贫民窟,并建造高楼大厦。这使城市看起来光彩照人,却忽视了它真正的问题:
人才资源的缺失,政府的种种举措实际上没有真正解决城市衰退的问题。
城市应当如何应对危机,走出衰退,走向复兴?
纽约成功地走出了衰退,重新发现了自身的价值,复兴了。相对于底特律,纽约人口密度更高,而且更加多元,差不多四成的常住人口不在美国出生。他们敢于冒险,勇于创新。
20世纪80年代以后,纽约拥有大量的金融业人士,他们在彼此高密度的交流、碰撞和学习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像垃圾债券、杠杆并购。这些创新并不是从书本上或者培训机构那里学来的,而是在一线的工作及同行的交流中逐渐摸索出来的。
另一个例子是纽约曼哈顿的时尚行业。在《六人行》《欲望都市》这些美剧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时尚而多元的城市。时尚行业正是多元人群间相互碰撞、借鉴和融合产生的衍生品,它也是纽约复兴的产物。
基于人口的优势,纽约最终走出了衰退。
波士顿早期也是凭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拉动了贸易、航运和制造业的发展。进入20世纪以后,波士顿的产业出现了空心化,房地产市场崩溃,房产价格比建筑成本要低很多。但波士顿有世界上最知名的几所大学,像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波士顿学院等等。这些名校毕业的工程师,先后创办了计算机公司、软件公司、咨询公司、生物医药公司,像王安电脑,富达投资基金,波士顿咨询集团,贝恩管理咨询等等。教育和人才上的优势让波士顿成功地找到新的定位。
芝加哥走出衰退的历史,提供了城市复兴的另一条经验。通过大兴土木降低生活和商务成本。
芝加哥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有很多历史建筑,还有美丽的密歇根湖畔,但芝加哥和巴黎、纽约不一样,他没有过度严格地去保护历史建筑,而是允许建造高度密集的建筑,也允许在密歇根湖畔建造大量的住宅。
芝加哥的城市规模和加州的圣何塞差不多,但芝加哥签发的建房许可数是圣何塞的3倍。芝加哥允许人们建房,于是它的房屋比波士顿和纽约要新,价格却便宜很多。芝加哥较低的生活及商务成本也吸引了新的人才。这就是芝加哥能从衰退中复兴的原因。
城市的复兴和底特律的失败提醒我们,城市复兴的核心,不是光鲜亮丽的建筑,而是人。
城市复兴政策,是要为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条件,让他们的生活成本更低、教育水平更高,让城市能够吸引多元化的人群,使他们之间发生交流和碰撞,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一座城市最根本的生命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