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上)

书名:拖延心理学

作者:简·博克、莱诺拉·袁

标签:拖延症  | 心理学 

笔记时间:2016/9/25


拖延VS行为

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可能拖延。

将事情延后,不一定都是拖延。

辨识真正的拖延,看它是不是让你后悔烦恼,从而影响你的生活

“拖延怪圈”——拖延的共性:

最初接到任务时高枕无忧,船到桥头自然直,感觉乐观而充沛

时间过去了,对已浪费的时间后悔不已,但除了任务,感觉其他事情什么都想做,以此来慰藉自己

时间流逝,任务仍无进展,开始感到惭愧。所以想要故意避开与任务有关的接触,让自己看起来很忙,渲染出正在做的假象。但发现无济于事,开始自责,心情落到谷底

最后关头,压力巨大,寝食难安,觉得剩下的时间根本完不成,即使加班加点能完成,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无论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最后都在精疲力尽和如释重负中近乎瘫痪。拖延怪圈以不再拖延的誓言结束。

拖延有时候是掩盖弱项、自我保护的一种心理策略。

还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一些顽固的信念,称为“拖延者信条”:

我必须要做到完美

我做事就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

什么都不做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

没什么是我做不到的

事情如果做不好,那就不值得做

我必须避开挑战

我成功,有人就会受到伤害

这一次做的很好,那我每一次都应该要做的很好

按别人的规矩做事意味着屈服和失去掌控

我不能失去任何人,任何事物

如果我展现真是的自己,别人就不再喜欢我

凡事都有正确答案,我会一直等待直到发现它

克服这些信条,是克服拖延的第一步。

拖延的来源——失败恐惧

有时候拖延是害怕尽了最大的努力,获取的结果却达不到预期。这种担心反映了恐惧失败的心理。拖延是应付这种恐惧的一种策略。

恐惧失败:追求完美—达不到预期效果——拖延出场

害怕失败的人往往有一套假设:

事情的结果反映了我的能力

我的能力决定我的价值所在

自我价值观=能力=表现

实际上,表现不仅不能反映能力和价值,它甚至都不是重点。学到什么、提升什么才是重点

很多拖延的人没意识到他们是完美主义者。心理学家甄别出两种类型的完美主义者:

适应型:对自己要求很高,并相信自己的表现与之相符——良性的循环,即使偶尔受挫,但知道自己能坚持继续朝目标迈进

适应不良型:对自己要求很高,却对自己不抱希望,自我要求与表现期待存在矛盾,更容易自责与消沉。——恶性循环,高标准成了进步的绊脚石

拖延的完美主义者的信念:

平庸招致轻蔑,平庸无法被接受

优秀不用努力,不管面对多复杂的问题,认为立刻就能着手解决,一旦做不到,就会放弃努力

一切自己来,认为求助是软弱的标志,凡事亲力亲为,一个人做不了所有事,拖延成了救命稻草

总有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法。

我不好胜吗?表面看,很多拖延者都不喜欢争强好胜,实则“如果我怎么怎么样,之所以没有,因为我选择不去竞争,而不是我没这个能力”,拖延,是选择失败的一种方式

要么全部,要么没有。

人在面对失败的时候有两种心态:【固定心态】和【成长心态】

固定心态:

才智与生俱来、固定不变的。如果够聪明,成功自然来。如果有挑战,只是验证你的才干。但如果事情变得艰难时,就会退缩,失去兴趣。他们不想做任何证明自己不能胜任、缺乏能力的事情,拖延将他们保护起来。

成长心态:

能力可以发展,后天努力会变得更优秀、更强。

拖延的来源——成功恐惧

对成功的定义——及时追随目标,只要我们在做想做的事,就会感到成功

拖延者往往不能及时追随目标,他们拖延,可能是因为恐惧成功

逃避成功的一般心理原因:

1、成功需要太多付出

担心过早卷入竞争,担心一旦开始努力工作,迟早会没日没夜工作,再无自由

担忧成功会将自己暴露在聚光灯下,那样就不得不奔波忙碌来满足外部越来越高的期待,从此和喜欢的惬意生活说拜拜,拖延不去全力以赴能缓冲这种焦虑

2、成功是危险的,总有人受伤

谦虚是件好事,但很多时候拖延者却容易走向极端

比如,越来越多女性挣得比男性多,有些女性为了保护伴侣的自尊,会在工作中拖延,放弃晋升机会不再进去。

比如:有些人则深信高处不胜寒,成功伴随的攻讦和批评不可避免,而自身有没有强大到面对可能的挑衅和排挤,所以选择避开竞争,继续在远低于他们能力范围的工作中拖延

3、成功是禁区:我觉得自己不对劲

“幸存者歉疚”

缺乏自信,通过拖延,继续强化自己很差劲的信念,避免失望的同时也放弃了希望

过度自信,觉得自己需要一些缺点,才能和芸芸众生和谐共处。表面上,故意拖延不努力,好让自己不那么鹤立鸡群,实际上,他们依赖这种拖延来维护自己的能力:假如不拖延,我仍然是完美的

总结:以上有一个共同的倾向,成功会使我孤立。

拖延的来源——捍卫控制感

捍卫控制感的典型表现:

1、规则不废不立:

如果遵守规则让你觉得和所有人一样无足轻重,你就可能倾向打破规则以示不同,通过拖延来打破

2、弱势者的权力:

权利等级低的下属通过拖延来对付上司,以此获得掌控感

3、让我清静点

拖延有时候是说“不”的方式,是抵制侵犯、获取安全感的方式。但有时拖延的事情正是其期望的

4、与时间赛跑

通过拖延将自己置于“命悬一线”的境地,以此来获取刺激感,享受其中的兴奋

5、报复的滋味

如果收到某个人的怠慢、欺负或伤害,通过拖延来进行报复

6、对抗现实

有些人不愿意接受事情的真实面目,活在自己臆想的世界里。通过拖延麻痹自己。

捍卫控制感的来源——个体独立性

越拖延,越能显示争取独立性的强硬,越能加强自我价值观

捍卫控制感的来源——自我防卫

世界是不可预知的

通过拖延来掩盖自己的弱点是自我保护的方式

他若强势,我必弱势

通过拖延,让你在强大面前显得不那么渺小和软弱

合作相当于投降

总结:拖延有时候来源于那些,对被控制感比较敏感的人。这些人往往成长与一个不鼓励独立生活的环境中,从小被严格管教,个人习惯被过度干预。

心理舒适区 

心理舒适区

维持一定的人际距离对我们的安全感和舒适至关重要

对疏远的恐惧:

当一个人感到无法完全依靠自己做事时,面对需要独立运作的事就会彷徨退缩。一旦我们对自主独立持犹豫态度时,就可能采取拖延策略

1、羞于求助

某些人一旦独处时就会变得没办法独自行动,大脑空白,但同时又羞于求助,就会陷入拖延的境地

2、分离的犹豫

当你一个人生活的没有信心时,脱离当前关系意味着失去原有的支持、指导和庇护。尽管尽快采取行动是有益的,对分离和疏远的恐惧还是让你下不了决心

3、保持他人对自己的关注

只要拖的够久,够麻烦,总会有人帮我解决这些问题。独立承担意味着失去他人的关系,紧急援助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亲密关系的体现

4、缓和怀旧的孤独感

有时候,拖延是为了帮你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重现旧时光来缓和你的孤独感

5、拖延作为一种提醒

因为拖延,你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想着未完成的事,虽然是负担,但也提醒着你那些未完成也放不下的事情让你感觉不那么孤独

总之,有些人因为疏远产生的孤独感、犹豫感及无助感,而通过拖延来进行缓解。

对亲近的恐惧:

恐惧亲近的人更喜欢与人保持距离

觉得人际关系消耗太多能量,害怕别人得寸进尺,要求越来越多,那样会疲于应付

努力付出得到的回报会被别人夺取,难以接受,因此宁愿拖着不完成事情

总之,对亲近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有些人会想方设法的通过拖延来解除这种副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拖延心理学》读书笔记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