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消逝不是童年的挽歌

爱你孤身走暗巷

爱你不跪的模样

爱你对峙过绝望

不肯哭一场

……

2022年夏,街头和网络上,一首陈奕迅的《孤勇者》正被中国的幼儿园小朋友和小学生传唱,成为了独特的年龄暗号。

彼时,阅毕尼尔波茨曼的《童年的消逝》。有趣的时空巧合构成了有趣的观点印证。

《童年的消逝》,是尼尔波茨曼对电视为代表的图像时代的思考与总结。他另一本著作《娱乐至死》亦是如此。

波茨曼认为:社会意义上的童年不是与生俱有的。早期人类社会成人和童年是没有分明的界限的。直到印刷文明兴起,人类需要通过认识字母文字来阅读书籍报刊,进而建构知识体系。而儿童并不天生具备这样的能力,因而成人和儿童有了区别,童年由此诞生。

但随着电视的兴起,这种以图像为载体的媒介并不要求人们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能在短时间内理解电视这种媒体。并且电视这种媒体无孔不入,打碎了之前童年的禁忌和秘密。“我们的孩子还没提问,就被给予了一大堆的答案”。同时,电视对成年人的精神定位的降低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成人化的儿童”和“儿童化的成人”相互靠近,最后童年消逝了。

时空转换50年。尼尔波茨曼或许不会想到,他这些在电视时代下的结论,竟然如此完美印证了时下的互联网语境。

当所有幼儿园传唱的是《孤勇者》而成人追捧可达鸭,当父亲和孩子一起玩王者荣耀和吃鸡时,当无数孩子画着浓妆在舞台走着猫步展示才艺时……“成人化的儿童”和“儿童化的成人”不正栩栩如生地演绎着吗?

但尼尔波茨曼并没有说出解决之道。事实上,这并没有最终的解决之道。

从中世纪的成人儿童都懵懂(没有童年时代)到印刷文明下成人率先成长(童年的诞生),再到电视文化兴起,儿童视野扩大秘密消失(童年消逝),这不是简单的从无到有又无的轮回,而是儿童的世界在进步。

米德说,我们已经到了“长辈对年轻人的经历,没能比年轻人自己有更多的了解”的地步。

中世纪有先知,印刷文明建构了权威,电视文化产生了意见领袖,而互联网时代打破了这一切。

也许童年就是这么消逝的,但这或许并不是一件纯粹的坏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童年消逝不是童年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