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音,老北京的灵魂

“有个小孩儿叫小兰儿,口袋里装着几个小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

“儿化音”

“儿化音”,老北京一绝,它有一种迷一样的感染力,很多外地人、外国人被它的魅力打动,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说上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可这儿化音它真不是一朝一夕能掌握的。当然,也有无数人试图找出它的使用规律,可找来找去愣是没人能找着。

它作为老北京的灵魂,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本来就没有严谨的规律可循。也正是因为这种不规律,更凸显了它的美。

围绕着儿化音的学问实在是太多了,每天都有人学习儿它,不过,倒很少有人知道下面这些有趣的冷知识呢……

儿化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儿化的作用很大,儿化后的词和不带儿化的词意思可以大相径庭。例如,“头”,就是脑袋的意思吧,但是咱给“头”加“儿”呢,“头儿”,就有好几个意思了——领导、老大、长条物体的一端,等等。再如,“白面”,也就是面粉的意思,加个“儿”,成了“白面儿”,那可就不止面粉了,还可以是毒品或者任何白色粉末。

2,区分词性

“盖”,表示动作,是个动词,可“盖儿”就是名词了。“画”,同样是动词,加了“儿”变成“画儿”,也成名词了。“尖”,形容词,可“尖儿”,就指的是物体的尖端,成名词了。

儿化音的感情色彩

褒义

侯宝林相声《普通话和方言》里举了个例子:“这小孩儿长得跟花儿似的”。“小孩儿”听着显得亲昵多了,“花儿似的”也夸赞意味明显,如果说“小孩”,亲昵程度上首先就差了一截;“花似的”,倒更像一种比喻,夸赞的意味要轻了许多。

此外,对物品加儿化音也含有一种可爱的成分。如:勺儿、猫儿、萝卜儿等等。

贬义

儿化音既然可以把褒义色彩变浓,自然也可以把贬义色彩变浓。有的贬义词加了个儿化音会显得贬的感情更深,如:小气鬼儿、小偷儿等。

外地人读儿化音

有的外地人觉得儿化音很好听,也想试着学学,但念出来味道怎么都不对,念着自个都不好意思听,原来,是有两个点没get到。

1,“儿”要融进上个字

北京人的“儿”是和上一个字完美融合在一块的,“门儿”不是méner,也不是ménr,要把韵尾“n”去掉,只保留韵腹加儿化。

这并不是绝对,大多数以a、o、e、u为韵尾的字又可以直接加儿化。另外,ü为韵尾的词,又得把“er”音完完整整地发出来,不能只发“r”音,比如“小曲儿”,就要说成“小quer”不能说成“小qur”。

还有一些毫无规律的例外,“媳妇儿”的“妇”,就不能发音为“fu”而要发成“fe”再加儿化才行。

所以,这个“儿”字想要融合进上一个字,还真是门学问。

2,叠词末字读法

“慢慢儿”、“好好儿”这两个词,叠词末字都得读阴平,如果把俩字读成一样的音,再加个“儿”就会显得很牵强,一看就是外地人硬学的。另外,像“胖胖儿”、“瘦瘦儿”,在北京话里第二个字也得读阴平,外地人很多不知道,一读就露馅了。

但这也不是绝对,像“蛐蛐儿”,第二个字又不是阴平了。所以,加了儿化,叠词末字该怎么读,又是一门学问。

难怪,有那么多人想找儿化音的规律,可怎么都找不到呢。

你喜欢听儿化音吗?

相关阅读

儿化音,老北京的灵魂

语流音变的考点都在这啦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化音,老北京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