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委屈

三观不同的人,相处到底有多累?

关于“合群”这个话题在大学时经常会被提起,时常有朋友向我吐槽,和室友合不来,既不想被“孤立”,也不想勉强自己去融入。

我大学时关系最好的同学是一位老乡,提起她,我是有点羡慕的,她是一个高度自律的女生。如今的她已经考上研究生,在法院实习。她凭借自己的努力跨专业考上了诉讼法研究生。

我和她是相邻寝室,她们寝室其中两位女生提倡享乐主义,上课玩手机睡觉,下课回寝室追剧。中午去食堂买个饭回来,边看综艺边吃饭,吃完必然来一句“饭饱神虚补一觉”,然后爬上床,下午没课就睡到几点算几点。

谁也没有刻意去分类或站队,但是寝室会神奇地将同类人归为一类。

开始的时候老乡和另外一个女生婷婷走得近,她们一起去图书馆或去听讲座,偶尔去参加社团活动。就在大二时,这个女生考上了插班生,去了一所211名校。就这样她成了专业的名人,大家都开始羡慕她,觉得她一鸣惊人,殊不知别人为了这场考试付出了多少努力。从留意有插班生的消息,到查资料,买参考书,看书备考,连寒假都每天听课刷题。

你只看到别人人前风光,却从不去留意别人背后的汗水。你以为的毫不费力,事实是非常努力。

婷婷考走了之后,老乡每天都一个人上课回寝室。

她上课做笔记,被室友说:“我连笔都没买过,好学生就是不一样哈!”

她晚自习时背单词,被室友说:“真认真啊!你六级都过了,还在背单词啊?你这单词背了十几遍了吧,好学生就是不一样哈!”

她晚上睡前开着小台灯看书,被室友说“你晚上睡觉还看书啊?你这样我们都不好意思玩手机了,感觉都不配和你这样的好学生住一个寝室呢!”

她们的话看似是一种“欣赏”,实际却是一种嘲讽。还要给别人扣上“好学生”的帽子,当老乡的努力没有实质的回报时,她们又可以得意地说:“你上课听讲有什么用?我们不听也没挂科呀!你看那么多书有什么用?感觉和我们也没什么差别!”

老乡和我诉苦,“我不想被她们孤立,也受够了这样的嘲讽。我知道最后的结果是要么我去同化她们,要么就是她们被我同化。但是我知道我去同化她们的难度太大了。”

老乡的话值得深思,圈子不同,别硬融。我们都能分辨出老乡是一个自律和上进的女生,她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合群去改变自己。看着她努力合群的样子,真委屈。

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不合群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了,相反它可能是值得肯定的。是选择平庸的大多数还是自律的少部分,可能是一个艰难的选择,但是认定自己的价值,就要坚持到底,只是为了一味地合群,并不会收获真正的友谊,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努力合群的样子,真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