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第一年 - 回顾与沉淀

缘起于【好奇】

2019年12月初,彼时我还在X商学院继续最后一个月的学习项目,突然某天,琨琨微信和我说,要和我分享个宝贝,这个关子卖的瞬间吊起了我的胃口。她和我分享了几篇文章,又把她自己的“鸿篇巨制”2020年目标幕布发给了我,我通篇读完最大的颠覆是 —— 我的天,不就是个年目标吗,至于洋洋洒洒写这么多字吗,年度核心目标我每年都给自己定一个,思考时间基本半小时,最多一个小时,从不用纸笔写,只在脑子里过一遍,每年年底回顾时都完成,有时是超额完成。看着她这十八般武艺齐上阵,我的好奇心空前强烈,特想看看,要用15天的时间来定稿的年目标到底有什么独出心裁与众不同之处。

惊喜于【相通】

跟着永澄老师的视频课,边听边理顺思路逻辑,自己的三大核心目标也跃然纸上。然而,我的启发却不是制定个人年目标这部分,而是第四大任务 —— 实现目标的思路,战略,策略,打怪物,这里给了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点亮。

每年12月我都会从集团的角度制订下一年的BP(商业计划),在销售额目标的制定上,既有bottom-up,也有top-down. 把目标和行动分解落实到逐个月逐个周上,关键动作的时间节点也有明确要求,这些已然是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家务事儿。然后发给各国的负责人,让大家根据本国市场的颗粒度和客户特征,因地制宜,最终完善敲定出本国的下一年BP。

然而,最终执行的时候,总是参差不齐,北欧国家明显执行力,效率,质量,成果....都遥遥领先,而法国奥地利....等国总是汇报层出不穷的问题,进度总是滞后。因为自己喜欢解决问题,越有挑战越有兴趣,享受在遇到新状况时为了寻找最优方案小宇宙无穷爆发的快乐,所以我的“脑洞”始终没法理解为什么这几个国家的同事们眼里就只有“困难”而没有“希望”,为什么遇到“困难”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自己探出一条路,为什么尝不到成长进步学习新东西的“甜”而甘愿抱着眼前的“苦”。

年目标这门课给了我答案 —— 不是所有人都是“张开双臂”的性格,对于那些畏惧又不知所措的同事们,我如果可以提前引导他们主动识别前路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小怪物,并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该如何应对,他们其实远可以比现在做的更好更多.....我不应该是那个帮助所有国家一次又一次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人,我应该是那个帮助他们成长为可以自己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人。

惊艳于【价值】

这15天输入了很多新词儿新概念,让我留下了最深印象的只有两个字,一个词 ——【价值】。你的时间在哪儿,价值就在哪儿。你的价值在哪儿,时间就花在哪儿。曾经当有一些我眼中的“低级错误”发生时,我总是会无意识地吐槽几句,吐槽不过瘾还要“开怼”。现在,注意力和时间转移到了用最短的时间接洽上最对的人一起给出最佳解决方案——因为我想创造价值,而不是制造聒噪的无济于事的声音。

而对价值的聚焦,也让我真正地从心看到一个新的自己,更坚定地【向内看,做自己】。这几年经常遇到的一个窘境是:出去和外面的人开会,会议开始前大家闲聊相互认识,十有九次被人“不当回事儿”,一来是亚洲人和欧洲人相比,普遍显年轻,欧洲人总是把亚洲人的年龄看小很多;二来是如果“以工龄来按资排辈”,我的工龄的确不符合“辈”。曾经被人问,是不是实习生...也有一位波兰的35岁左右的女士直呼我“little girl”,每每此时,我都在内心上演一个戏码 —— 等下正式开会了,看我怎么用主持引导会议的基调风格,明确方向,抛议题,对标战略....来碾压你们。

而现在,相似的境遇我依旧会时不时遇到,他们没有变,可是,我变了。我不再去关注我递出去的名片他们有没有仔细看到我的title,我也没有听进去他们又是怎样称呼我......会议结束后,有人走过来和我握手,感谢我今天飞过来现场参加会议,并对TA之前的欠妥当言论道歉。我亦同样感谢TA对我的感谢,并告诉TA,“I don't really care how i am positioned. But i do care what value i can bring to people around me.” 再送TA一个甜甜的微笑。这发自内心的话和流露爱意的笑,让我那么心安,让我对自己格外的满意。

补个【后记】

1月7日和永澄老师一对一评点环节,老师说,看我事业这一块儿没怎么提。的确2020年的核心目标里没有事业,如果10分满,让我对当前的工作打个分的话,我可以打9.5分。留出来的0.5是因为【水满则溢,月满则亏】,我知道自己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哪里。本来在任务三VAK环节,想把工作这部分写进去的,结果那晚写到凌晨两点多才把第一稿写完,次日还要上班,终还是没有放进去。那就索性借着复盘年目标课程的机会,把这几年的工作也复个盘吧。

初来乍到那会儿,不懂行当,不懂业务,不认识新同事们,不熟悉周遭,原本签合同时候本职部门的本职工作还没摸清楚怎么做,第二个月就被现老板抓去了他部门,德国的业务还没摸熟,就被老板委任负责集团各国的业务....想着找个导师带带自己进步才会更快,于是向老板求助要资源要帮助,结果老板一句"you are smart enough. you can grow by yourself." 就把我打发走了,后来再想想,其实那会儿他手上也没有多余的人可以借给我。于是,小马过河,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学,边学边做,到处“偷师”就成了我那几个月的日常......

凌晨一点的台灯和日复盘笔记
周末安静的咖啡馆和奋笔疾书的我
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天天拉着各路朋友们求赋能的彼时的我


五个月留念随笔,苦尽甘来,柳暗花明


业务逐渐熟悉后,便迎来了一波又一波高强度的出差。欧洲各国的差,几乎都是当天往返,意味着只要是出差日,就要早上四点不到起床,赶火车去机场,赶早班机,落地后直接打车进会议室,会议结束即刻打车去机场,搭晚班机回德国,再火车回家,进家门基本是凌晨一点以后.......

马略卡岛本是度假胜地,我们这一行人却是商务行程,显得格格不入
这一次晚上飞回德国的航班晚点了,记忆犹新.....


老板逐渐把我当“多面手”用,后来又被委派了一个即使是现在的我来看都非常有难度的任务,我脑子里飞快地闪一个又一个人名...想谁可以帮到我....最终把求助的“小魔爪”伸向了组爸。

彼时的组爸已经从哈佛商学院MBA毕业,在国内一家风投公司当天使投资人,那会儿的我对时间颗粒度之于他我二人的区别尚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后来,当我逐渐把电话会议的时间精确到30分钟,35分钟,40分钟,每多出5分钟都会算计地特别仔细的时候,我更加愈发感恩他彼时为江湖救急于我的那全情投入的12个小时。

前几天看到一篇受不少人追捧的文章 ——《如何和比你牛很多的人做朋友》,里面提到说,很重要的一个底层逻辑是“价值”,你要盘点一下自己可以为对方这个牛人带来怎样的价值,在接触上以后,文章还提供了一些方法论上的技巧。其实,我想说,文章提到的这些或许应该设个边界,这些方法和思维或许适用于那些出没在社区里的牛人们,但是未必是适用于所有场景里的普适法则。有些大神愿意出手帮你,未必是你真的有什么特别的价值可以服务于他们,和他们交互,而是真正的大神比普通的牛人更懂得【圣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他们伸出援手,更多地是取决于他们自己是怎样的人,而不是你是谁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别太高估了你的价值,低估了他们的价值观。别太看高了你的小心思,看低了他们的大胸襟。如果你这套方法屡试不爽,或许你该考虑下,是不是要换个圈子,开拓个更广阔的视野和见识,又或许,吃你这套的牛人他们或许和真正的高人还有一段距离.....


这段旅程中,我亦在日常打交道的圈子里遇到了让我至今难忘的人。他们演绎着顽强不屈,百折不挠,让我每每想起就充满了力量.......

老爷爷又回到了哥本哈根商学院,他曾经来时的路。


在日复一日,经年累月的沉淀磨砺下,我也逐渐成为了老板的左膀右臂,用我小却坚实的身躯独当一面,在每一个重要时刻顶住压力,不辱使命,他亦为我“抱不平”,教我职场生存之道。

我把丹麦同事的材料给打回去了,让他们重写,老板单独邮件回我,给我打气


上周休假了五天,领朋友在外面浪,周五晚上收到老板一封邮件,让我二月飞去保加利亚,和当地同事们一起,组织一个会。去年还是要和老板一起出去开会面客的小随从,他为主我为辅。今年可以代表他代表集团,一个人出去应对了,又进了一阶。踏实走好每一步,连起来就是一条路;充实过好每一天,每一天都是新年。岁月自有不动声色的力量。

这周回来办公,和保加利亚同事们的第一轮电话会议已经开完了..


绵延于【缘分】

后记补完了,本篇复盘也要收尾了。最后的最后,格外开心2019年中,老天把琨琨送来了我身边,2019年的小尾巴,天降一鹏这个大礼包。一鹏带给我的启迪,收获,震撼,不是三言两句可以简单概括的,我把这些点滴都收录进了印象笔记里,此处就不再展开了。课程有价,知识有价,人无价。感谢相遇,期待相逢。一杯敬岁月,一杯敬我们。不负此生,不负此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永澄老师学做年目标第一年 - 回顾与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