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人的智力是天生的,不变的,聪明的生来就聪明,笨的天生笨,无法改变。
约翰·梅迪纳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发育/分子生物学家,他不这么认为,他通过多年对人类大脑发育研究发现:智力可以被改变,而且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影响下拥有一个更聪明的大脑。
他写了一本书《让孩子的大脑自由》,其中他提到了父母与孩子“情感共鸣”对孩子的重要性,并具体解释了“情感共鸣”是怎样改变孩子的大脑的:
他提了一个问题:“你的孩子走过来悲伤地告诉你,他最爱的金鱼死了,以下哪种回答是对的?”
他给出了四个选项:
A. 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结局,坚强一点。
B. 对孩子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马上爸爸妈妈再给你买一条好了。
C. 不耐烦地对孩子说,以后不要用这种小事来烦我!
D.以上都不对。
正确答案是:D
约翰·梅迪纳博士说:为人父母者,给孩子最重要的礼物就是能够体会和体谅孩子的内心情感,理解他们的情绪,也就是“情感共鸣”,哪怕你认为他们的想法不对。
比如以上金鱼这件事,孩子显然因为金鱼死了而十分悲伤,也许大人看来只不过是一条金鱼死了,不值一提,但是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这件事却是他生活中无比重大和震撼的事,也许是他第一次体会什么叫悲伤。
当悲伤痛苦的情绪向孩子涌来,这种负面情绪正在影响孩子的大脑,因为情绪可以改变大脑的神经机制,强烈的负面情绪下,大脑会受到抑制并感受到压力。
然后,孩子当然会和她最亲爱的人——父母,分享他此刻的感受,这也是大脑想办法缓解释放压力的途径——期待情感共鸣。
大脑在遇到危机或压力时,会启动保护机制,从而在现有资源中寻找解决方法。
孩子走过来告诉父母,金鱼死了,这一行为就是大脑为了避免在悲伤压力下受损,而寻求的一种保护措施。
如果在这个时候,父母否定了孩子的感觉和情绪,认为孩子没有必要因为一条金鱼的死去小题大做,那么会造成大脑的保护失败,大脑继续处在危机和压力中。
不仅如此,孩子还会因为父母的反应而困惑:“我的悲伤难道不对吗?既然金鱼死了无关紧要,那为什么我会那么难过?”
无数的问号从孩子心里冒出,一个本来就陷入危机和压力的大脑此时多了一层心理危机和压力:困惑。
然后在困惑中,孩子会得到一个结论: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因为幼小的孩子对父母说的话从不怀疑。孩子会想,好吧,是我出了问题,可是我哪里出了问题呢?
没有答案,然而悲伤的感觉却是真实的,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真令人沮丧。
此时,对于一个本来已经危机和压力重重的大脑,又多了一层心理危机和压力:沮丧。
甚至还有更多……
而可怕的是,很多时候,你的孩子因为没有得到你的“情感共鸣”,他们的大脑其实已经受到损害,但你从不知道。
如果长期这样,发育成长中的孩子大脑不但得不到发展,反而会备受其害,甚至毁掉一个原本聪明的大脑。
而且孩子永远也学不到如何恰当地应对自己的强烈情绪情感。
如果父母能够给与孩子“情感共鸣”呢?
那就太好了。
如果你对孩子这样说:“噢,听到这个消息我也很难过,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然后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在自己怀里哭泣。
父母肯定了孩子的情绪和情感,这种“情感共鸣”使大脑的寻求保护成功,这样原本陷入危机和压力的大脑就会慢慢地平静和恢复。
而且父母的“情感共鸣”和积极引导会帮助孩子正确地应对压力,帮助孩子学会处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积极的作用下,大脑会形成新的有益的神经链接。
约翰·梅迪纳博士说:当孩子经历强烈情感的时候,能够给与孩子“情感共鸣”的家长会让孩子的情绪状态和情感成长愈发稳定,心智发展愈发健全,未来的生活中,会拥有更多的友情、更少受到病痛的侵扰、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情感共鸣”只是书中众多优秀观点中的一个。
孩子怎样更聪明?事实上父母能为孩子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约翰·梅迪纳博士还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了很多关于父母育儿问题的解答,比如怀孕时要不要给子宫里的宝宝播放莫扎特的音乐;怎样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你会给你的宝宝买一大箱的玩具吗;当孩子在学校取得了好成绩的时候你该如何夸孩子;如果你已经结婚,你是怎样为你的生儿育女做准备的……
每个问题都给我们得出了非常意外的结论,约翰·梅迪纳博士基于他的脑神经研究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又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育儿理论,使我们对于科学育儿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优秀的借鉴。
他将他的智慧写在了他的著作《大脑规则》、《让孩子的大脑自由》里,读后真是令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