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就是这么让人着迷

【这是 樂编辑 推荐的第 本书】

做编辑多年,一直觉得内地的图书出版有个让人尴尬的现象:人文类书籍出版太多,科普类则出版太少。

想想原因,其实不难理解:一是不好读,相较于人文类图书的软糯适口,科普书籍多是以硬货为主,一旦专业知识涉及较深,普通读者必然消化不了;二是不好写,科普写作的门槛较高,不仅需要作者有较高的专业储备,更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所谓“深入浅出”,没有文理两方面的积累,确实很难让读者满意。

然而,看看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图书市场,似乎并没有我们这样的困扰。像欧美,甚至台湾地区,每年总会有成百上千种科普类书籍登上畅销榜单;而在书店里,科普图书也能扬眉吐气地常驻在显眼的一角,不像在内地,经常害羞带臊地藏在冷清的角落。

所以,在我的书单上常常会为科普图书留下一个位置,一旦发现有不错的海外著作引入内地,必然要先睹为快,稍稍解救一下自己这个有点偏食的头脑。比如说,这本《生命的跃升》,就着实让人惊艳了一把。没想到,一本介绍演化生物学的书竟然会让人看得上瘾,在大开脑洞的同时,狠狠地对生命有了一次全新的认知。


说起来,这本书在国外刚刚出版时就引发了轰动。2010年就获得了科普书领域的最高荣誉——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并被《新科学家》《自然》《泰晤士报》选为年度图书之一。而他的作者尼克·莱恩,一位来自伦敦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则被人称为“我们时代最令人激动的科普作家之一”。

那么这本书究竟“牛”在哪呢?倘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野心。看看它的副标题,“40亿年演化史上的十大发明”,作者摆明了是想将40亿年的生物演化史浓缩在10个概念之中。不得不说,仅是这样的野心,就足以让人惊叹。

而且,他还成功了。

尼克·莱恩由生命如何从无机物里诞生讲起,将DNA、细胞、繁殖、意识、死亡等关于生命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词慢慢引入,然后用最浅近的话语对其做了最动人心弦的科学解释。例如,当描绘38亿年前生命最初诞生的世界时,他这样写到:

昼夜交替,接连不断。

此时的地球每天只有五六个小时,行星疯狂的绕轴自转。几乎看不见星星,因为大气中满是烟雾和尘埃,但明亮的流星时常划过夜空。太阳,就算是透过沉闷的红色烟雾看到它时,也显得软弱无力,毫无青壮年的朝气。

人类无法在此存活。

不知为何,开篇看到这一段,蓦然升起一种创世纪的洪荒感。

可没想到,当写到生物的繁衍时,作者却又俏皮地聊起了段子,直教人想起《生活大爆炸》中那些呆萌的科学家,例如,他提到:

当有人邀请生物化学家乔治·沃尔德把他的诺贝尔奖精子贡献给精子库时,他拒绝了。因为,他指出,人们需要的并不是他的精子,而是他父亲的——一个贫苦的移民裁缝,谁也没想到他的裤裆会成为诺贝尔奖的源头。

“那么,你的精子为世界带来了啥?”有人问。

“两个吉他手。”这位诺贝尔奖得主这么说。

读到这里,也许你已经能够领略尼克·莱恩的文字功力所在。然而,对我来说,这本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却并不是他的语言,而是他的思维——看这本书的最大乐趣,就是不断的被一个又一个奇妙的假想所震撼。

如果对演化生物学稍有了解,会发现书中所提到的“十大发明”其实在该领域还依然属于未解之谜。但是在尼克·莱恩的笔下,这十个关于生命的关键词却终于有了一次最近乎完美的解释。而且,不同于神创论者的主观臆断,这里每一个猜想都是基于生物化学中已验证的实验和考古领域的最新发现。强大的数据支持与缜密的逻辑链,使得读者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受到了一次关于科学思维的训练——而这,也正是当前我们这个伪科学与谣言丛生的时代最为缺少的素质。

尼克·莱恩,一位专注于段子的科普作者,一位有着诗性语言的生化学家——也许,这样的标签对他来说太过浅薄。但也正是这样的组合,才使得他将亿万年生物残酷且惊心的演化历史,转变为这本带着优雅与幽默的枕边故事。

而对你我来说,在摆脱了生物课本中那一个个枯燥繁琐的概念、方程和分子式后,印象里那个一脸严肃的达尔文老爹,也终于变得和蔼了好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化,就是这么让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