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辣丁,学名黄颡鱼,是一种常见的中小型淡水鱼,在其身体腹部位置和背脊位置共生有3根带毒的鱼鳍,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大家的喜爱。每年的夏季,是黄辣丁最为活跃的季节,也是我们钓获它们的最佳时机。
近日,位于安徽芜湖市的一条野河中,竟出现了大量的黄辣丁,只见黑压压的一片,都漂浮在水面上……
野河中浮着一层鱼
夏季作为全年降雨量最大的季节,气流变化之下来一场大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同时对于咱们钓鱼人来说,大雨后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垂钓时机,因为雨水能让水体中的溶氧量增加,同时还能带去大量的食物,增加鱼类的活跃程度等。
近日,一位来自安徽芜湖的钓鱼人(@乡村小超),在外出垂钓时却遇上了让他难忘的一幕。
“我们这儿已经连着下了两天大雨了,原本想趁着河水上涨去碰碰运气的,谁知道在出门之后却发现一条小河里面,漂浮这密密麻麻的一层鱼。”钓鱼人(@乡村小超)有些疑惑地说道。
通常情况下,大雨后的空气往往都比较清新,水中的溶氧量也比较活跃,为什么会有大面积的鱼漂浮在水面呢?
钓鱼人(@乡村小超)表示,这条河道也就十几米宽,跟外面的大河连在一起的,在他靠近之后才发现,水面上漂浮着的竟都是一些个头不小的黄辣丁,感觉像是有些缺氧的表现。
2小时钓1盆
虽然不太清楚为什么这些黄辣丁都漂浮在水面上,钓鱼人(@乡村小超)还是决定先在这里试试看,不过想到黄辣丁喜欢吃荤腥的食物,商品饵料的效果可能不会理想,他便折返回家带了一些蚯蚓过来,一来二去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看着水面上密密麻麻的黄辣丁,钓鱼人(@乡村小超)还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找了一个自认为不错的钓位,然后挂上蚯蚓就开始钓了。
黄辣丁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种,喜欢在夜间外出觅食,白天进食的积极性并不高,然而雨后水体浑浊,水中的光线强度有所降低,黄辣丁也变得有些活跃了。
在下竿没多久之后,就有黄辣丁来咬钩了,不过刚才回家拿蚯蚓耽误了不少时间,同时自己也没想过要夜钓,最后一共就钓了2个小时左右,但也收获了快1盆黄辣丁,这样的渔获也让钓鱼人(@乡村小超)有些兴奋,并表示明天带好渔具过来好好地垂钓一番。
大雨后黄辣丁为什么会漂浮在水面?
从生活习性上来看,黄辣丁是典型的底层鱼,同时白天的活跃性明显不如晚上,加上大雨后的水体中溶氧量也较为充足,那这些黄辣丁为什么还会漂浮在水面上呢?
1、水体过于浑浊导致水下缺氧
通常情况下,雨后水体中的溶氧量的确会有所增加,但是接连的大雨也会从陆地上冲刷大量的泥沙进入水体中,若水体中的泥沙含量过高时,往往也会导致水下缺氧,这也会使得一些鱼儿漂浮到水体表面来获取氧气。
前几日就曾有河南的网友发布视频称,在当地大雨之后,他们准备从家中撤离时,却发现浑浊的水体中浮漂着一些黄辣丁,还有一些真正水体中游动挣扎,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很可能就是水体中缺氧导致。
黄辣丁虽不喜强光,但出于求生的本能,此时的它们往往也顾不上那么多,只能漂浮到水体的表层拼命地获取氧气,以求自己能顺利地存活下去。
2、养殖塘中逃逸出来的黄辣丁
在连续大雨之后,上游会有大量的雨水顺势而下,一些地势较低的养殖塘在排水措施不够完善时,往往很容易出现水体漫过塘坎,严重的还会出现决堤的情况,而鱼塘中的鱼类也会借机逃入自然水域中。
像钓鱼人(@乡村小超)发现的这些黄辣丁,其个头体型都相对较大,并且整体个头都较为匀称,很可能就是从养殖塘中逃逸出来的。
相比于自然水域中的黄辣丁,养殖塘中的黄辣丁密度往往较大,再加上日常投食的驯化,它们的习性已经慢慢地出现了变化,即使是在白条也会出现上浮的情况等。
同时人工饲养的黄辣丁,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已有所退化,在遇到水体浑浊溶氧量降低时,其生理反应也会比自然水域中的黄辣丁更强烈,因此也容易出现大规模上浮的情况。
3、下雨后如何提升垂钓黄辣丁的效率
相比于晴天或者阴天,下雨后往往是垂钓黄辣丁的大好时机,在面对水体中极为活跃的黄辣丁,我们该如何提升垂钓黄辣丁的效率呢?
我们首先可以选用蚯蚓、猪肝等黄辣丁喜爱的钓饵作为食物,接着可将蚯蚓或者猪肝搅碎后再混入一些泥土用来打窝聚鱼,然后再挂好钓饵直接开钓即可。
考虑到黄辣丁吞钩较为凶猛,因此我们可以选用大一号的鱼钩,并且多准备几幅子线,以便在鱼钩被吞后能快速地更换,不至于过多耽误我们的垂钓时间。
再者就是可以根据当地具体的垂钓规定,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抛竿搭配串钩的方式施钓,并且可以同时选用多根抛竿一起垂钓,这样便能大大提升垂钓效率。
各位朋友,你们有在大雨后外出钓过鱼吗,是否也曾遭遇过黄辣丁大面积上浮的情况呢?相比于下雨之前,你感觉哪个时间段的黄辣丁最好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