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事件:家长们要注意了,你不止要教女孩自保,更要教男孩......

这几天,让人最痛心的新闻莫过于滴滴顺风车女孩受害事件。

家有女孩的指天骂地,日日对其耳提面命;

家有男孩的却安心落意,似乎事不关已。

但你真可以作壁上观吗?不然!!!

先让我们回顾事件:

【24日13时许】 女孩上滴滴顺风车。

【14:09】女孩向好友求救。

【15:42-16:42]】女孩好友连续七次向滴滴顺风车求助。

【16:22】 女孩好友报警。

【16:41--18:13】 警察三次要求滴滴提供联系人信息,前两次遭拒。

【25日凌晨4时】 嫌疑人被抓。

【25日7时】女孩尸体被找到。

我看了下记者关于嫌疑人的描述:

生性不喜欢被约束

多次创业失败。

除了小气没有大毛病

比较内向,与人交流不多。

生活中对这类人的说法:

1. 那人不擅长说话,但——老实可靠。

2. 不喜欢被约束——活得潇洒。

3. 不想打工,什么都做,到处创业——非常有上进心。

4. 有点小气,但是没有大毛病——可以理解。

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劫杀了一个花季女孩,而且是有预谋的。

因为他前一天已经图谋不遂。

细思极恐。

再看下他父母对他的态度:

1. 不成材。

2. 拿他没办法。

3. 就知道要钱。

4. 管不住。5. 当没这个儿子。

这些话语,家有男孩的你是否似曾熟识?

比如:

两三岁时——得不到额外糖果的他哇哇大哭,于是心软的你边咕哝一句:“真是拿你没办法。”边从姐姐妹妹手中强要过来给了他。

小学时——同桌不小心将他的书扔到了地上,他勃然大怒,不要命地挥着拳头打了过去。你赶到学校,面对同学他爸时只淡淡地说了一句:“小孩子,哪有不调皮的?而且,他脾气倔,加上喜欢书。没办法,唉,我在家也管不住他。”

中学时——无心学业的他时时偷偷逃课出去玩游戏,碰上个别比较严厉的班主任,一通电话打过来,你噼里啪啦地先诉起了苦:“这孩子,整天就知道要钱。说多几句,就爆跳起来了。就当没这个儿子好了。”

工作时——他做一份工作不长于两个月,还美其名曰说“不喜欢被约束”。创业嘛,又熬不了苦,你无奈之余,只好拿出积蓄给他还债。整天唠叨唠叨的:“唉,就知道要钱。拿他没办法哟。不过,他愿意创业还是证明有上进心的。”

上面的话语,相信绝大部分家长在面对孩子各种调皮、捣蛋、不听话时都有说过。

但,也只是说过,很少有人会深层追究孩子的心理问题,更少有人能够未雨绸缪,正视男孩的心理健康问题,从而作出更好的教育方案。

去年,我教过一个六年级的学生A。

刚开始接触他时,A的表现非常积极,总是在跟前叫嚷着:“老师,老师,我这道题不会,那道题我不会。你可以教教我吗?”

如此好学的情况下,成绩当然不会差到哪里去。

在教师的生涯中,可以碰到这类学生,我相信每个老师都会感到非常欣慰。

但后来发生的几件小事让我彻底改变了对A的看法。

有一次,学生B不小心将墨水弄到了他的书页上。

B已经连连道歉。

他却勃然大怒,听也不听,立马将那个学生的书扔往窗外,还顺手将墨水泼到B的身上,再一拳挥过去,穷凶极恶的样子让B吓得脸色发白,一边躲闪着一边哭着。

我赶紧跑了过去,拉开了他。

他却叫嚷着:“老师,他先弄脏我的书的。”

一副有理什么也不怕的样子。

我通知了他的家长,并将此事告知了他家长。

他爸却只说道:“那也是B的不是,我家孩子那么喜欢书,B弄脏了他的书,他当然会生气了。”

我瞪目结舌。

虽说还是孩子,但是也应该教会他什么叫情绪控制,什么叫适可而止。

因冲动而犯罪的不在少数。而这些,都是有迹可循的。

但他爸却只看到孩子喜欢书这一方面,对于其他的便觉得无所谓了。

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懂得怎样控制痛苦与快乐这股力量,而不为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这点,就能掌握住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无法掌握。

如此没法控制自我情绪的孩子,即使成绩再好,以后又怎么成功得了呢?而如果成功不了,以他高傲的心性,他会不会将怨气发泄在身边的人身上呢?

还有一次。

学生C的父母已经离婚了,而C平时也相当乖巧,我对他便额外关注。

当我和C谈话,想鼓励他时,A不断地过来打扰,时不时地做个鬼脸。

开始我认为是男孩子都有的调皮,也就不以为然。

却想不到,他这是出于妒忌心而做的举动。

后来,A不断地教唆、怂恿C顶撞我,不听我的教导。

更有一次,教唆C将已经坏了一条腿的椅子换给我坐。

C不肯,他便自己偷偷换了。

幸好C偷偷告诉了我。

看着那坏了一条腿的椅子,想着如果我坐上去,万一摔下来,那我的腰......

再看看A恶作剧被拆穿后急于辩护的嘴脸,

我后背发凉。

告诉他爸时,他爸只呵呵说了几句:“他就是这么调皮,在家也是这样,经常捉弄家里的弟弟妹妹们。”

我张口结舌。

如果在小时候你不告诉他,什么叫对,什么叫错。

不告诉他,社会是有规则的,有纪律的。

做错了事没有受到惩罚。

那长大了,法律便会帮你告诉他,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什么叫纪律,什么叫惩罚。

那时,已为之晚矣。

所以,才有那句名言出现:你现在不教育孩子,以后社会一定会帮你教育他。

例如:滴滴事件的杀人犯。

素质教育这个词出现多年。

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出现:

1. 有的认为成绩为王。因为现在很多学校都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只要各方面的成绩都拿到高分,那便跟之前的书呆子、应试教育没有关系了。

2. 有的则认为孩子在各类比赛中都拿到了奖项,因此,自家孩子的素质教育自然跟了上来。

3. 还有的认为孩子在唱歌、舞蹈、武术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那肯定也跟上了素质教育的发展潮流。

但笔者查了下百度,素质教育的解释如下: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这里,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的。

一个不懂自我控制情绪,不懂对错的孩子,而更重要的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他这是错的行为。那他长大后又怎么可能有健全的个性呢?

像滴滴事件的杀人犯,看起来老实,但却极其小气,多次创业失败,经常找父母要钱。

他们的父母还认为这不是什么大的毛病,并没有与他进行很好的交流沟通,从而引导他走向积极的道路。

最后杀了人,父母自然痛心疾首,悲痛欲绝。“就当没了这个儿子。”

却不知道儿子缺陷的性格其实早已露出端倪:

生性不喜欢约束——表明他没有纪律意识,不知道作为一个社会人存在,都是要受人约束的。

多次创业失败——失败的原因大多数都是因为他觉得辛苦,说明他吃不了苦,却又想赚大钱。而多次失败会让他非常沮丧,情绪低落。

有点小气,话不多,很少与人沟通——如果他不懂得排解情绪,负面的情绪越来越多,终有一天会将此发泄在无辜的人身上。如被害的女孩。

所以,任何事的出现都是有端倪的。

只希望养育男孩的家长们从此次事件中亦要多留个心眼。

将男孩们意图打破规则,破坏规则的念头掐死在童年、少年时代。

将来的他们一定会感激现在你们给予他们的惩罚。

陶行知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

希望我们都能领会素质教育的真正用意,先立德,再立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滴滴事件:家长们要注意了,你不止要教女孩自保,更要教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