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乡土中国》,读懂中国特征

高二(10)甘佳怡

《乡土中国》中研究的是中国乡村,而至今中国的城镇化率几乎到达了60%,书中的一些理论略显陈旧,但是不会过时,因为正如费老说的,“乡土是中国社会的基层”,现代社会是由乡土社会发展而来的,有很多东西都延续了乡土社会的文化和习惯。读这本《乡土中国》,我可以由此更加科学客观地读懂一些中国人的行为,并且更加理解什么叫中国特性,了解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和渊源。

一、情感根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乡土情怀,讲求“归根落叶”,注重回乡团圆。就算不在故乡生活工作,祖籍却改不了那片土地的名字,连孩子的祖籍也要跟着父亲的填。虽说每个国家的公民都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但是对于故土的执着是中国人特有的。

这种乡土情结是由何而来?在《乡土中国》中我找到了答案。乡土社会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社会各阶层的继替,由于血缘关系限制了冲突和竞争的发展,所以血缘社会中商业很难发展,因而乡土社会主要发展农业,而庄稼又是长在地里走不了的,一家人吃饭就靠着这一片土地,于是祖祖辈辈“生于斯,死于斯”的生活方式,也赋于了他们对脚下土地的尊重和依恋。

这就是乡土情感的根源所在。这种对故乡的依赖感已经渗入了中国人的基因里,有时莫名地思乡情感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我们从不曾想它是怎样来的。费老则从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深入探寻了这种情感根源,让中国人读懂了自己,更看懂了中国特有的情感。

二、方式习惯

对于足够熟悉的人,特别是自幼一起长大的人,我们总是会给予百分之两百的信任,就算借用手机,也不用担心他会偸翻自己的相册和聊天记录:给他们打电话,当对方问起“谁啊?”,有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回答“我啊!”。这种习惯是源于乡土社会中的礼俗约束,人与人的关系不需要契约来保障,而是“发于对一种行为规范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社会规范是在乡土社会中逐渐形成的。

中国还有传家宝,祖传秘方,家规家训等等这些说法,着源于乡土社会的静态性和重复性,而形成了口口相传的风俗;中国人有自私的毛病,因为我们思考问题是总是以自我出发,形成的是自我主义思想,所以体现了自私的习惯。

这是我们的方式习惯,看似是自然而然的,其实也有渊源和说法的。这本书引导读者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行为,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同时对于一些中国的“陋习”,给予读者更加包容接纳,更加客观地去解读它的契机,告诉读者因为这是有历史因素和社会原因久而久之扎根于中国性格中的,我们要给予理解,当然也要去其糟粕。

三、社会关系

中国特有的社会格局就是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差序格局”,这种格局极具“中国特色”。“在西洋社会里争的是权力,而在我们却是讲交情,攀关系”,“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确实,中国人无论干什么事,在社会活动中总在不停地掂量自己与他人的交情,一旦对于他人在心中有了一个定位,就会付出对应的道德责任,对朋友忠信,对恋人则忠诚。需要他人帮助时,总会想到靠关系,靠朋友,靠同事或亲戚。“交情”和“关系”总是离不开中国人的脑子。

书中还对“家族关系”“男女关系”作了分析,我们这样的社会关系其实是长期以来而形成的,看了书中的解读,不仅对中国的社会格局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是对自己思维方式的认知。


不止于我所点出的以上三点,本书还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观察,剖析了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特点,是能让中国人搞懂中国,认识中国特点的中国读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由《乡土中国》,读懂中国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