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需要具有道德规范的公民。但是,你知道小孩子的道德规范意识是如何一步步构建起来的?
你想过道德是不是可以衡量?
你曾经想过你比别人更道德吗?在生活中什么是你决策选择时的道德准则?生活中的经验显示,人们之间的道德差异很大。
心理学家把道德定义为是帮助人们事情判断对与错的态度或者信念,普通人们的道德概念是由他所生长环境的文化背景中的规则和社会规范所决定的。天长日久,道德的这些规范和规则,便会内化于心,变成自己的下意识行为。
符合了当时的社会规范准则,便属于道德;不符合,便属于不道德。
道德是后天养成的。当你从儿童时期,成长到少年、青年和成年,你关于行为对错的判断也随着你一起形成。每个成年人,都拥有自己的待人接物的道德是非判断。
但是,道德从何而来?如何一系列文化背景的行为规则变成你的道德表现?
在道德形成的心理学研究方面,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和皮亚杰(Jean Piaget)是最为著名的两位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在皮亚杰关于儿童对现实世界认知能力六阶段逐步构建的研究基础上,立足于回答“如何一个不知道德为何物的儿童,可以发展成具有道德推理能力的人?”
二,科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方法和三个道德困境
1,科尔伯格认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能力六阶段的发展,同样适用于道德能力的认知发展过程
科尔伯格和皮亚杰一样,认为人的道德认知能力需要和对现实世界的认知能力一样,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发展,不能逾越。①科尔伯格假定,每个阶段的道德认知能力与其它阶段迥然不同;②每个阶段层级递升,很少出现往回倒退的现象;③在低阶段的儿童无法理解高一级阶段的道德问题和道德推理。
2,科尔伯格的方法
科尔伯格设计了10个假定的道德困境,然后找到芝加哥的72个孩子,按照10、13、16岁分成三组,进行10个道德困境问题提问访谈。每个孩子的访谈时间为2个小时,然后分析录像来判断孩子的道德认知阶段。
①兄弟的困境问题。
Joe 的父亲承诺如果Joe 自己打工挣了50美元之后,可以带去参加暑期训练营。可是后来又变卦,他让Joe把他挣的钱交给他。
Joe 对他父亲撒谎,说他只挣了10美元,然后把10美元交给父亲,带着剩下的40美元到暑期训练营玩了个不亦乐乎。
在他去训练营之前,他得意地把自己的行为炫耀给了弟弟,Alex。Joe 告诉了Alex关于40美元钱的事情,以及对父亲撒谎的事情。
Alex 应该实话实说告诉父亲Joe撒谎了吗?
②海因兹困境问题。
在欧洲某个小镇,一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罕见的癌症将要死亡。治疗医生认为,有一种特殊疗效的癌症治疗药物可以救她的性命。
这种药物包含一种特殊的放射性元素镭(radium),是由镇上的一位药学家发现的。药物的制作费用昂贵,但是药学家还在此基础上以10倍成本的费用收费。他收了200美元买镭,然后收费2000美元。
患癌妇女的丈夫海因兹,找所有能够找到的人去借钱治病,但是仅仅接到1000美元,是药费的一半。他哀求药学家他的妻子快要死了,希望药物可以便宜点,或者以后付清。
但是,药学家不肯降价,说要赚钱。所以,绝望的海因兹趁晚上无人破店而入,偷走救命的药物。
这位妇女的丈夫为了救妻子的性命,可以去偷药物吗?
③美国总统候选人的道德困境
这个道德困境,不是柯尔伯格当时研究的问题,我认为比较能够说明道德困境,因此也放到这里。
1988年,美国总统竞选,竞选者杜卡基斯在进行辩论的时候,因为主持人一个刁钻的问题回答不慎,被民众认为冷血而输掉了竞争。
1988年美国总统大选,最终的对决在共和党候选人、副总统老布什与民主党候选人、马萨诸塞州州长杜卡基斯之间展开。电视辩论前,两人的民意支持率不相上下。
杜卡基斯坚决反对死刑,其竞选经理苏珊料到电视辩论时主持人会问到这个问题,于是事先进行了准备,并让杜卡基斯反复练习,没想到他还是被这道题绊倒了。
来自CNN的主持人伯纳德·肖向他抛出了一个十分刁钻的问题:“州长先生,如果基蒂·杜卡基斯(杜卡基斯的妻子)被强奸并杀害,你赞成对凶手执行死刑吗?”“不会,你知道我一辈子都反对死刑。”接下来他又解释了为什么死刑不会阻止犯罪的原因。
这种回答让他的支持者大失所望。许多观察家批评道,杜卡基斯在谈论至爱遭受侵害时表现冷漠,“像个冷血机器人”。
杜卡基斯也马上意识到犯了个致命错误,当经过政治顾问约翰·萨索身边时,黯然说道:“我搞砸了。”当晚他的支持率就从 49%跌到42%,并最终输给老布什。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杜卡基斯能给出类似于下面这种回答,历史也许会重写。“这真是个荒唐的问题……像任何充满血性的美国男人一样,我会向任何伤害我亲爱妻子的人寻求报复。但是作为美国总统,我不能将公共政策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之上。”
三,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构建六阶段
六阶段又分为三个部分组成,每两个阶段为一部分。
第一部分,道德建立前的水平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兴趣(egocentrism and personal interest)。儿童在这个阶段意识不到别人的兴趣,所谓的符合行为规范主要是害怕不良行为得到惩罚。因此这个阶段,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创造一个社会环境来满足儿童成长的需要。
1,惩罚和服从阶段,由行为的结果来判断对与错。
Punishment and obedience orientation, consequences for actions determine right and wrong
2,幼稚的享乐主义,一个人需要的满足感来判断什么是好的
Naive instrumental hedonism, satisfaction of ones own needs defines what is good
第二部分,道德建立的传统角色服从morality of conventional role conformity
在这个阶段,儿童行为道德符合被人的期望,保持诚信和忠诚。科尔伯格认为这个阶段是儿童道德养成的黄金规则思考养成阶段(golden rule thinking)。第四阶段儿童能够开始尊重法律和规则,可以从社会系统的维度去看待问题,把遵纪守法的公民看做是良好的行为。
3,好男孩-好女孩导向,讨好别人让别人满意就是道德
Good boy-nice girl orientation, what pleases others is good
4,权威维持道德,遵守法律和秩序,完成一个人的职责
Authority maintaining morality ,maintaining law and order ,doing ones duty are good
第三部分,自我接受的道德准则约束的道德行为 morality of self-accepted moral principles
在第三部分的水平,儿童意识到一些法律好于另外一些法律,有时符合道德未必符合法律,反过来也如此。意识到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追求尝试从正当程序去改变法律以让社会变得更好。有时,人们会陷入道德与法律的困境中,尝试找到既符合法律又符合道德的解决方案。
第六个阶段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道德水平,个体的道德判断建立在人类普世的伦理道德原则信念的基础上。当法律违反或者滞后于时代要求的时候,人们可以遵循自我设置的伦理道德来约束自己。就比如现在的基因编辑婴儿和人工智能,法律没有相关界定,技术不成问题,更多的是从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的行业伦理道德约束。道德的表现,决定于人的良知。科尔伯格认为很少有人达到这个道德水平。
5,在赞同基础和民主的法律基础上的道德,社会的价值观和个人的权利决定行为的对与错
morality of agreements and democratically determined law, society's values and individual rights determine right and wrong
6,由良知基础上的个人准则约束的道德,根据自己看待世界万事万物的哲学三观决定事情行为的对与错
Morality of individual principles of conscience, right or wrong are matters of individual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universal principles
四,科尔伯格道德发展构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
1,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构建心理学研究广为接受,但也受到很多质疑。
一种质疑是关于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moral reasoning and moral behaviors)。生活当中可以发现,有同等的道德推理认知水平,在同一个场景下,并不一定有同样的道德表现。比如,路人麻木和路怒等现象,都是因人而异。
另一种质疑是关于到的发展的六阶段,批评者认为因为研究的群体是西方,也许不适用东方以集体主义为创痛的社会心理分析和道德构建。在研究一些东方道德发展模型中,一些道德判断不符合柯尔伯格的六阶段模型,而是建立在符合东方整体社会有益基础上的道德行为。
还有一种质疑是关于性别之间的道德差异。男孩和女孩思考道德的推理是有差异的,女人比男人讨论多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别人的责任,不伤害别人的重要性,与别人联系的重要性,女人天生就有一种母爱倾向(care orientation)。男人大多进行的道德行为是基于正义,可以倾向于更符合柯尔伯格的第六阶段方向。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能力构建心理学研究的应用
①就犹如皮亚杰的儿童认知能力构建分阶段一样,科尔伯格大的发展能力研究构建对于社会道德教育,培养合格社会公民非常重要。
社会需要具有道德规范的公民,才是社会良性发展以最低的社会成本运行,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
教育必须根据儿童道德认知水平能力,分年龄阶段,因材施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对一个达不到道德认知水平的儿童,谈论道德困境,或者一味灌输,犹如对牛弹琴,达不到效果。
②法律是较低的道德规则,自我良知是最高的道德
法律的形成,必须在一定人群里形成共识和经过法律形成程序,才能落到文字上。在形成共识妥协的基础上,必然是公约数的结果。
但是法律和法治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转的最基本保障。靠道德约束,是软约束;法律的约束只有变成刚性的约束,才能让大多数的公民变成遵纪守法合格的社会公民。
③法律应该和道德达到一种与时俱进的平衡共进
法律的修订需要时间和成本,大多数情况下会存在一些法律滞后于社会需求发展,这个时候需要社会有人出来道德担当,来引领社会。
法律和社会法治也需要对于符合更高伦理的道德,进一步修订成合适的法律制度,以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而不是打压,就像一个彭玉案件的审判,让整个社会不敢去扶摔倒的路人,这就是法律不作为的效果,是繁文琐法制约了社会发展,形成了道德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