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二三事

现在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可以一夜暴富。网络上有句话叫做,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和他们有过一样的想法或者叫愿望。

4年前,我在华南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当过课程顾问,说白了就是课程销售。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我就上岗了。首先,我们通过电话联络一些陌生客户,他们大多是一些企业的负责人,董事长、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等等。这些客户的联系信息也大多数是我们通过同行之间互相交换得来的。

其实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做电话销售,可是当时阴差阳错地就干上了这份工作。我在心里觉得电话销售是招人厌恶的,不招人待见的工作。因为在后面的工作当中,我们也确实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情况。

电话销售初看起来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可是看起来最简单的事情却需要最深的功夫才能做好。简单的事情大家都会做,那么我们就只能把事情做好做精才能取胜。最深的功夫就是通过对方的声音来判断对方的状态,声音小可能是对方有防范意识,或者对方正忙,又或者是对方忙于其他事务,分身乏术。我发现有的大老板接到电话之后喜欢低声说话。性格坚韧,处事稳重的人说话常常不急不缓,彰显一定的地位。

我去拜访了一位客户,从我和他的交谈中,我得知他的学历不高,甚至可以用很低来形容。我走进他家后,最吸引我眼球的是用易拉宝展示的他和某著名培训师的大幅合照。那位培训师曾经和美国好几任总统有过合影,演讲有热情,实际水平不得而知,不过现在已经是某金融公司董事长。

这位客户初时感觉比较高冷,但是深入交谈后,他渐渐变得热情起来。我本是向他介绍我的产品,最后变成他向我介绍他的产品,当然互利共赢也是没错。虽然,他的环境和他本人没有就给我高大上的印象,但是积极进取的精神却甩了很多人多少条街了。

后续我也有邀请过来一些客户,有中山某广告公司的总经理,有某教育机构创始人,也有某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这些客户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学习交流,而且越是成就大的人越是平易近人、谦虚低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正应了时下某流行的自媒体的人的“贴近学习”、“面对面交流”的思想。我们如果一味地只会抱着书本自己啃而不和人打交道,哪里来的灵感?哪里来的思想的火花?

我有现场听过博恩•崔西的演讲,在某培训公司,差不多五年前了。他演讲的时候,旁边有位青年小伙子帮忙做同声传译。我能感受到博恩•崔西的强大磁场,他非常平易近人(我以前以为在大庭广众之下泰然自若不难,可是轮到自己才发现,要做到处之泰然并不容易。越是看起来平易近人的人,其内心的功力也越强,背后付出的代价也越多)。进场之前,他的助理和我对视了一下,而且给了我一个微笑。微笑的力量比迎合的笑的力量大得多。在台上,博恩•崔西有介绍到自己和助理或者称合伙人是怎么认识,又怎么合作的。然后我们会觉得,他和他的合伙人像一对CP(这里请允许我窃笑一下)。后面有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做同声传译时,那位年轻小哥有翻译错了的地方,而且是错的是来年举行某大型活动的时间。这个时间很关键。翻译完后,这家培训公司的董事长走上台,严厉批评翻译错了的那位小哥。试想,台下坐着上千名观众,被批评的人是什么感受。我相信那位董事长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希望翻译人员能够精益求精,不要有侥幸心理。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我也有了一次当着一千多人的观众开口说话的机会。那次是我们公司的年会,我和其他三位同事上台朗诵一段高尔基的诗歌。上台之前,因为非常缺乏舞台经验,我也很紧张。台下坐着我们公司董事长(业内小有名气的培训师、演说家)以及几十家分公司或者合作公司的负责人,还有一千来个来自国内外不同城市的同事。我只记得上台之后,灯光打在脸上,我看不太清楚台下观众的脸,但是可以看到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不管怎样,那都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似乎你以后出门都可以说,你上过一千多人的大舞台。后面还好,我们四人都没有犯错,没有忘词,除了神经紧绷之外,都进行得非常顺利。

你对工作的态度,你对事业的态度,你对自己的态度,你站的位置都非常重要。登高可以望远,角度和高度都影响着你对事情的看法。做销售除了专业度,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我们自己。有客户会因为你这个人而下单,而不仅是你的产品。

坚持的力量是非常可怕的,不管在哪都一样。“你服务的人越多,你的财富越大”,某位企业家曾说过,我们要有影响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