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第四章大概娄了一眼,再一次顶心顶肺,花那么多人力物力,竟只为贵妃口腹之欲,跟那为博红颜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有何不同?
一国之君,或是君下面的臣,堂而皇之将这等小事当成了不得的大事劳民伤财的去干,这君,这国,还能长久?
好在是小说,不是历史,可如果这事不是真实存在,那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又是如何来的呢?
杜甫白居易那些苦痛的诗,又是从何而来?
只不过是大唐盛世的光环,太过耀眼,掩盖住了自下而上显现着的衰败迹象罢了。
李善德一行,果然遭遇到了意外,一声虎啸,让众人脸色大变。
古时候不像现在,老虎不是被关在动物园的受保护动物,《水浒传》里,景阳岗上那只大老虎,就十足厉害,行人只能大白天等足了三十人才能过岗,官府派出捕捉人员联合附近猎户,行动了好久,大虎还是神出鬼没,来去自如,最后因为遇上了神勇的武松,这老虎才被打得断了气。
李善德一行人,又如何与武松比勇?
奇怪的是,和虎周旋着的,竟是昆仑奴,眼见着昆仑奴即将落入虎口,李善德用赏金央求众人相救。老虎被众人燃烧着的骆驼粪吓退了,被救下的昆仑奴告诉了李善德何大人想要杀他,并用自己的命引开了老虎和追兵。
昆仑奴一生卑贱,生来就被人当牲畜看待,只有李善德把他当朋友,为了仅有的一个朋友,他愿意以命相待。
虽说与人为善不是要为了得到什么,但时候都能做到与人为善,有时候或许就帮到了自己,救了自己。
摆脱了追兵的李善德,马队重新疯狂奔向长安,他本人身体却实在吃不消,让骑手按指示前进,自已则在后面检视他们留下的记录。
“分枝植瓮之法”和“盐洗隔水之法”,一共能争取到十一天时间,虽然最终未到过长安,李善德却不悲反喜。
小小的荔枝使,调动的资源有限,一路上,只能安排十五个左右的换乘点,平均每三百里才能换一次马或者船,骑手也只是民间白身……如果,朝廷出面,尚书省出面组织,把沿途驿站的力量都动起来,加大马匹和骑手的更换频度,再加上更高等级的通关符牒,日夜兼程,再把荔枝保鲜方法再改进一些……李善德灵感不断,算着画着,仿佛祖冲之附体,一份新鲜荔枝的转运之法账本,总算做成了。
终于回到了长安,回到了家,李善德心热了,吃起来超级舒爽的羊肉馅胡饼,终于将李善德那颗飘浮着的心,扯回来捂热了,颠散了的三魂七魄,终于算是尽数归位了。
作业算是做完了,没想到交作业,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位卑人微的李善德,手拿着作业,却没有上交的门路。
那些收作业的官员们,那副一切按规矩办事,让李善德老老实实排队等候的嘴脸,我真想知道,真的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我可真不信,鬼应该都不信吧!就算李善德拿着圣人说事,人家也根本不当一回事,为嘛,宫墙外等着的,可不都是圣人吩咐下来的事,荔枝使,你算哪根葱?
关系网,人脉,之所以重要,不是风吹来的,是几千年来传下来的……
李善德在皇城里如马球一样四处乱滚了一天,疲惫不堪,他这时候才体会到,自己二十多年上林署监事,只窥到了朝廷小小的一角,这个皇城的转运规律,比道经更为玄妙,不熟悉的人贸然踏入,撞个头破血流,也未必有所得。
李善德很不明白,鲜荔枝不可能运到长安时,大家推来推去,现在有可能了,还是敷衍塞责。
最后,可怜的李善德手中的作业,竟被一位热心的小常侍给收了上去,据说能一点问题也没有,就能解决荔枝转运的费用,非常容易。
李善德认真将作业本的解题过程向小常侍讲解一番,真的就将作业交给他了,两人还相约好了第二天早上再会。李善德一身轻松,回了家,第二天,来到了约会地点,等啊等,等到正午,半个人影都没见到。
他等来了熟人韩承,韩承一听小常侍的名,就知道坏事了。那家伙,从来只知道抢别人的功。
再经韩承一分析,为什么李善德不被人待见,就明朗了,要是李善德能将鲜荔枝运回长安,除了何大人,还得得罪上上下下一大票的人!小常侍估计不会像李善德一样,自己上报,而是会向上司邀功,行那个时候特有的为官之道:和光同尘,好处均沾,花花轿子众人齐抬。
像李善德这样“一个人吃独食,怎么吃得长久?”
他心冷了,是浑身冰凉,再度掉下深渊。
韩承虽是小官,却比李善德看得清形势,能做的却也不多,最后也只能叹口气,劝李善德回家跟妻子和离吧。
李善德委屈的泪水,滚滚而下,难道这就是宿命?
这时候,一个小小的宦官,走到李善德跟前,递给他一枚名刺和一句话:招福寺,申正酉初。
名刺上只写了三个字:冯元一。
李善德还想细问,小宦官已经转身走了。
只留下莫明其妙,一头雾水的李善德,傻傻地发愣。
招福寺接待的人,非富即贵,到底是谁在指引着李善德,招福寺里,又会遇到什么人什么事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