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5-13 读《封神演义》一

放下Ipad,开始读书写字。一边抄《金刚经》,一边随手翻书。书呢,没读那些费脑筋的《黄帝内经》和《周易全书》,等静下心来这些书是要仔细研读的。前些日子追剧,看了几集《封神演义》新拍的,编得乱七八糟,不值一提。倒是让我想起,我从来没有读过《封神演义》原著。我一直觉得《封神演义》是很热闹的,除了《西游记》,中国古代的魔幻大作就是《封神演义》了。以前我也听过一些评书,感觉神仙打来打去的,这个法宝,那个法宝互相斗,真是热闹非凡。这次买来原著,细读一番。

首先,文采极佳,不输于《西游记》。说是明朝的许仲琳写的,但对于作者的研究好像也没有定论。套路跟《西游记》很像,开章都是定场诗,都是说书人的程序。古代说书的艺人,开场就是一首诗,然后再娓娓道来,这个老规矩一直到郭德纲现在说的相声,还是这样。可见,这些小说与民间艺术有直接的关系。说到这点,《春秋》更是如此,有公羊,有毂梁,有左氏。孔夫子的《春秋》述而不作,做了精要的编辑。而口口相传的故事在后世才整理出《公羊传》、《毂梁传》、《左氏春秋》,是不同的流派做了不同的演义,描述的春秋历史。因此,可以想象《封神演义》、《西游记》在民间早就是广为流传的故事,应该也被说书的编成各种版本的段子,广为传说,但应该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后来有这么一位小说家做了整理和编撰成书。这个许仲琳文字出在第二卷的提名,而其他卷却没有,这也可能说明各卷采集的出处不同。

佩服古人的文采。同样的文字,他们能应用如此地步,而我们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不知道多出多少文字信息。可惜,不但不能准确艺术地表达,反而混乱思想,纷扰视听。中国的文字在这个时代真是褪色不少。文学艺术,哪个时代都有,方式各有不同。上古时代,文字的艺术应该掌握在极少数上层精英手中,譬如说祭司。《周易》的卦辞“元亨利贞”及其他很多来源于祭司的“祝词”。由于中国人发明的竹简刀笔,文字得到了很大的普及,但记录还是相当困难的事情。所以用词精炼,一字多义,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书写和记录,提供了很大的艺术空间。艺术本身需要很大的留白空间,想象空间,这正是中国文字的特点。此后,在唐宋的诗词歌赋把中国的文学艺术推上了巅峰。这是其他文明没有条件发展演化的一种艺术。

表音的文字,象英语是不可能做到的。表音,必须做到音与意的对应,音与意的容差性很小。比如同样是吃饭,吃过饭、在吃饭、去吃饭就是三种不同的时态,要用三种不同的音进行准确的表达。这样不同的表达赋予文字的寓意空间就大打折扣,文学艺术的张力就远远不够。中文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传达的意境用英语不知道需要多少文字。如今白话文普及,中文承载的信息大了,文学艺术的层次却不复重前了。这也很正常,文字最主要的功用还是传递信息,这也是文字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力,至于文字的艺术只是大流中的小花。觉得以前再好,也不可能回去了,主流已经变了。

看书很好,开卷有益,哪管是小说娱乐性的。通过文字,传递感受,现实中未曾有的,也算是体验了。

                                                                                                                                                                                                               201-5-13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5-13 读《封神演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