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周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书心得 Frank

作者:苏珊.福沃德&克雷格.巴克

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她经常出现在媒体访谈节目中,曾在美国广播公司主持谈话节目长达6年,并在美国加州成立了私人性虐待诊疗中心。

克雷格.巴克,是影视编剧兼制片人,他曾为全美许多杂志和报纸撰写文章,探讨人类行为问题,现居于美国洛杉矶。他曾与苏珊·福沃德合著过多部作品,如《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金钱魔鬼》《对天真的背弃》等。

原生家庭,指的就是我们出生和成长的家庭,其中的生活经历对我们一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的好与坏,取决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如果父母给予你的是爱、尊重和独立,那么你将获得茁壮的成长。如果父母给予你的是恐惧、责任和负罪感,那么你将接收到满满的负能量,自身的性格也会存在明显的缺陷。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分别是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类型,有毒的家庭体系,克服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类型

作者提到三种父母类型,分别是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

1、不称职的父母

不称职的父母指的是这些父母推卸了自己对孩子应尽的责任,对孩子没有给予足够的关爱和照顾,甚至反过来,要孩子照顾自己的情绪,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

不称职的父母把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孩子,逼着孩子成为小大人。

例如,有些地方比较落后,父母会把刚生下的孩子,丢给自己的亲戚来管教,推卸了养育的责任。

例如,让孩子早点辍学,出来打工,然后让孩子上交赚来的钱。

当孩子生病了,他们的态度是不理不睬,任由孩子自生自灭。但等到自己生病了,这些父母就会用孝道的名义,来逼着还年幼的孩子照顾自己。

这种行为将对孩子有以下三种影响:

第一,伤害孩子自尊心。

孩子会缺少应有的关爱和照料,会觉得自己不受重视,继而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

第二,孩子无法掌控个人情感。

孩子没有学习的角色榜样,觉得自己不受重视,长大以后,不知道如何去爱别人,以及如何去接受别人的爱,最终会逐渐关闭自己的情感之门。

第三,把孩童阴影带入成年。

受伤的孩子会将带着这种伤害步入成年。

2、操控型父母

父母控制欲很强,喜欢控制孩子的生活,时刻要让孩子在她的掌控中,由于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所以会竭尽全力去维持孩子的无力感,并希望这种无力感伴随终生。

这些父母,始终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人物品,大到结婚就业,小到生活饮食,都要加以操控。

例如,天才少年魏永康。

他的妈妈就是典型的操控型父母。魏永康17岁就考进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成为硕博连读研究生。但他除了读书之外,完全没有自理能力。因为二十多年来,他妈妈都在操控他的生活。他妈妈每天早上把牙膏挤好,把要穿的衣服搭配好,他从小没有洗过一双袜子,甚至在17岁之前都是由母亲喂饭吃。

魏永康离开母亲后,生活就“失控”了。他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热了不知道脱衣服,大冬天也不知道加衣服;房间不打扫;他经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甚至忘了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因此他一门功课被记零分。他没写毕业论文,使得他失去了继续攻读博士的机会。没有母亲在身边,魏永康就好像一台失去了指令的电脑,他不会没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也不知道怎么学会独立,甚至根本没有要独立的意识。

这会导致孩子对自我的身份认知常常会有些模糊

他们的父母会鼓吹他们的孩子乖巧听话。实质上,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很难把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精神层面极度依赖父母,对现实的种种有着深深的无力感。

3、言语虐待型父母

父母经常用语言来贬低孩子,会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和个人价值方面进行负面的攻击。比如很多父母习惯性地挑剔孩子。

言语虐待型父母虽然没有对孩子施加身体的暴力,但却使用了精神的暴力,让孩子受到严重的心理伤害。

例如,在测试中考到99分的孩子,不仅没被夸奖,还被会父母的痛斥:“你怎么这么蠢,为什么不能仔细点考个100分。”

例如,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开始注重外在的打扮的时候,言语虐待型父母,也会在旁边冷嘲热讽:“长的这么丑,有什么好打扮的。”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榜样和标准,是神一样的存在。如果父母认定自己是坏孩子,那么自己就一定是。如果父母说自己很蠢,那自己一定真的很蠢。如果父母说自己丑,那么自己就一定真的很丑。

长期被言语攻击的孩子,成年以后常常出现两种极端。

第一,摧毁孩子正当的自我认知。

为了赢得父母的肯定、外界的肯定不断地苛求自己,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第二,对孩子的生存方式及成就价值产生负面的预期,最终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孩子会极力反抗,叛逆,甚至会对成功产生恐惧感。

以上就是给孩子带来伤害的三种父母类型,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有孩子的父母,现在开始,需要留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了。

二、有毒的家庭体系

有毒的家庭体系,指的是“你的父母也有父母。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这个体系并非你的父母所发明,而是从先辈那里继承的一整套逐渐累积而成的感受、规则、交流、观念。”

每个人都是被家庭这个大熔炉锻造出来的。你是你父母的影子,你父母是你爷爷奶奶的影子。你的生活习惯、你的思维习惯、性格特点,都是在家庭体系中形成的。

原生家庭决定了你现在的模样。如果你碰上有毒的父母,有毒的家庭体系,那么你将承受更多的伤害。

形成有毒的家庭体系,背后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父母对孩子持有的是自我中心和利己的观念。

父母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只考虑自己的需求和利益,丝毫不考虑孩子的需要。

父母持有这样一种观念:“凡事必须按我说的做,否则就是错的。”

例如,他们不喜欢孩子谈恋爱,就要求孩子在工作以前都不能够谈恋爱。等孩子工作,他们又想要抱孙子了,就逼着孩子去相亲、结婚。如果孩子对他们的安排提出异议,他们就会打出“我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来加以镇压,从而逼迫孩子屈服。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变成父母观念的翻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会直接塑造孩子的头脑观念。

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传承了父母的观念模式、行为模式。

第二,孩子盲目顺从家庭的规矩。

在有毒的家庭体系中,孩子会盲目顺从家庭的规矩。

孩子对家里的规矩盲目地,因为不这样做,我们就背叛了家庭。我们对家庭都十分忠诚,这种忠诚把我们和家庭系统,和我们的父母,和他们的观念紧密相连。正因为这种忠诚,我们去遵守家庭的规矩

但在有毒的家庭体系中,这些规矩的基础是扭曲的家庭角色和对现实的错误看法,孩子盲目地遵从这些规矩,会导致毁坏性、自暴自弃的行为。

例如,书中提到格伦。

格伦家有一条很神奇的规矩,那就是:尽可能照顾家人,就算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格伦对家庭很忠诚,所以他选择盲从家庭的规矩。他让酗酒的父亲到自己的公司去工作,把自己也需要的钱也给了母亲,觉得自己不去照顾父母,他们就无法存活。

后来,格伦还把这条规矩带到自己的婚姻,他严格遵守着这条规矩,想尽办法去照顾自己酗酒的妻子。他活得很累、很痛苦,但却无法解脱出来。

在有毒的家庭体系中,孩子会盲目顺从家庭的规矩,将自己要承担的责任无限放大,只顾着满足家庭其他成员的需要,却忘记了自己内心的需要,所以活得很累、很痛苦。

第三,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励个人表达。

不健康的家庭不允许你表达个人的想法,你的想法必须要和有毒的父母的思想、行为一致。

例如,有些父母会固执地认为女孩子不用读那么多书,以后只要嫁个好人家就可以了。孩子如果想反驳,那么父母就会用“小孩子懂什么,必须要听我们的”的理由来回击。

如果女孩的家里还有一个弟弟,这些父母甚至会要求女孩子把读书的机会让给弟弟,并且要求女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把赚来的钱资助弟弟读书。如果女孩子不听,这些有毒的父母就会以“不孝顺”名义谴责女孩子。

久而久之,这些孩子不敢再有任何个人的想法,只能按照父母的指令行事,事事以父母,兄弟为先,不敢考虑个人的感受。

总之,父母的自我中心和利己观念,孩子的盲目顺从,以及个人表达的阻止,形成了有毒的家庭体系,而且一代一代往下“遗传”。

三、克服父母带来的负面影响

长大了的我们,想要修复内心的伤痕,填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过去的经历

有些伤口需要挖开,清除腐肉,才能完全愈合,想要根治童年的创伤,就要回顾过去,才能消除阴影,过上正常的生活。

这里提到三种方式。

1、要学会发泄愤怒和释放悲伤。

当你意识到,在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伤害过你,让你现在的生活一团糟,你就会感觉愤怒、痛苦。

但很多时候,你可能会选择把愤怒、悲伤的情绪隐藏在心里,不敢轻易地发泄出来。

等到成年以后,这种情况会用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发泄和释放悲伤有两种发放:

第一,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要允许自己愤怒和悲伤。

喜怒哀乐是人的感受,愤怒、悲伤也是你人性中的一部分。

你受到了伤害,即使伤害你的人是父母,你也没必要去压抑自己的天性。

愤怒、悲伤也是在给你一个信号,让你知道,你的权利正在被践踏,没人关心你的需求。

第二,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愤怒和悲伤。

你可以用力地捶打枕头,跟信任的人吐槽,在没人的时候假装和让你愤怒的人对话。

前提是你要用合法的,不伤害别人的方式把愤怒发泄出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当你学会发泄愤怒和悲伤时,心里就不会因为堆积太多负面情绪而郁郁寡欢。

父母给你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随之减少,你曾经受到过的伤害也能得以修复。

这样你就能获得情绪和内心的真正平静。

2、当你被父母干扰伤害时,你要勇于表明自己立场

你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你觉得什么事情可以沟通,什么事情没得商量,都可以勇敢地表达出来。

大到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小到你对某本书的看法,都是你的想法和信念。

当父母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或者是要干涉你的生活的时候,你要勇敢地表明你的立场,说出你的想法,让他们明白到,你不再是他们的提线木偶,而是一个有目标有想法的成年人了。

例如,你的父母要搬过来跟你一起住,但是你不愿意,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千万不要勉强自己答应,也不要怕他们伤心而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次,你要做的是,大胆地说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勇敢地表明你的立场。

这里有三种立场:

第一,你可以跟父母说,我不愿意你们住在我家里。这会显得你过于冰冷。

第二,我愿意让你们想住多久就住多久。这会显得太懦弱。

第三,我愿意让你们在指定、有限的时段里住一阵。你让父母住几天,就等于告诉父母,你自己不愿意他们长住。这在一定程度上安顿了父母。

总之,要注意一下说话方式,不要让父母觉得你的立场太冰冷或者太过懦弱。

3、当你摆脱不了过去的阴影时,你则要勇敢地和父母对峙

对峙,不是说要跟父母吵架,而是要直面他们,克服恐惧,和他们谈一谈他们对你的伤害,告诉他们这些伤害至今都让你感到很痛苦。

这里主要有写信和面谈两种方法。

第一,写信。

写信可以把你想说的话,完全表达出来,而且还给收信的人,反复阅读信件和思考的机会。

但给父母写信,也是有很多讲究的,要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一是,这是你曾经对我做的事,即事实。

二是,这是我当时的感受,即感受。

三是,它就是这样影响我的生活,即影响。

四是,这就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即要求。

第二,面谈。

在正式对话之前,最好设定一些规则。

比如,“我要对你说的话是我以前从没说过的,我希望你能答应听我说完。这对我非常重要,请不要反驳或打断我。在我说完之后,你会有充足的时间表达你的想法,你愿意接受吗?”

与此同时,你也要做好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

因为,父母可能会不承认自己做过的那些事情。或者父母不觉得自己是错的,他们会坚持认为自己都是为你好才这么做的。又或者父母会摆出一副“你这样会让我们很伤心难过”的样子。

你会面临以下几种结果:

一是,理想的是父母理解了你,你们以后会建立越来越健康的关系。

二是,父母完全不认为自己错了的情况,那么你就不要对他们抱太大期望了,保持适当的联系,不要让你们的关系影响到你的生活。

三是,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放弃与父母之间建立健康关系的可能,尽量选择搬离家里,减少联系。这种选择是痛苦的,但拉开情感距离,也许会让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总之,释放情绪,表达立场,勇敢对峙,这是你重新掌握自己生活的基本方法。

如果家庭确实对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妨仔细看看本书原文,然后试着去行动,让自己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以下是笔者整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思维导图。

查看高清思维导图,可以进入公众号“CoachMind”聊天页面,回复“212”,领取《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高清思维导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80周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读书心得 F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