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高中三年的紧张学习,同学们即将迎来高考。高考是我们人生的第一道分水岭,对于这道分水岭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一本有差生,二本同样有优秀的学生。这个观点没错,这是对于“分水岭”这个概念理解错误。
高中与大学表面看只隔了一个高考,但是背后却隐藏了巨大的思维差异。会学习的人,在二本学校里知道该怎么学习。而不会学习的人,就算考上一本,也有可能会因为学业上的落后而产生心理落差。
所以这道人生的“分水岭”并不是高考分数,而是会不会学习。
在高中阶段,学习是被动式的。老师会告诉你该怎么做题,该背哪些知识能得高分。我们作为学生,只要努力背诵就可以了。老师和学生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在高考中得到高分。
大学阶段则截然不同,在大学里没人会逼着学生学习。学不学、学的好不好大多数情况下取决于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于是有的人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完成了个人的逆袭,而另一些人则彻底堕落,愧对自己高中三年的努力。
那什么样才算是会学习呢?
首先来想一下为什么学习。高中阶段学习是为了考高分,所以会做题、背的牢就是会学习。大学阶段学习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基础,所以能够搭建个人知识框架才算是会学习。
什么是知识框架
有句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当我们把《唐诗三百首》读的滚瓜烂熟之后,会熟悉唐诗的用词规律以及韵律感。等到我们自己作诗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按照唐诗的规范去写诗。
知识只有在积累足够的数量之后,才会在我们的脑中产生联想。也就是说有些知识表面上看起来零散、独立、毫无关联,但在我们积累足够多之后,会互相产生联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变引起质变。
知识框架的作用,就是我们把学到的知识整合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好,形成互相之间有联系的个人知识体系。就像下面这张图中所展示的那样,当我们把知识按照一定规则整理好之后。知识之间产生联系,进而会产生我们自己的观点。在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最后会形成我们自己的智慧。
知识框架有什么用
有的人觉得自己没有形成个人知识体系,不也过得很好吗?这其实是有一种偏见,他们不是没有形成个人知识体系,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按照知识框架去解决问题。总体来说,个人知识框架的作用主要有三个:学习知识更加深刻、学会主动思考。
首先来看知识框架是如何让学习更加深刻的。回想一下自己平时学习时的状态,很多时候我们在看完教程之后都觉得自己已经学会了。等到实操的时候,发现自己又不会了。
这是因为“看懂了”和“学会了”是两个概念,当我们看完教程之后觉得自己“学会了”,但实际上却仅仅是“看懂了”。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为了学以致用。
知识框架的作用就是让我们可以构建一个自己“主场”,也就是最常用到的工作/生活场景。在学习新知识后,可以迅速应用到自己的“主场”。通过手脑配合,强化对知识的应用。
接下来看知识框架是如何让我们学会主动思考的。信息时代不同过去,在以前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广阔的知识面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便利。现在则不同,信息爆炸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获取信息的渠道。
以收集信息为目的的学习是不切实际的。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是以个人发展方向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不断的收集有用的信息,并对信息加工,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主动去思考哪些知识是可以添加到知识框架中的。
如何搭建知识框架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知识框架,也知道知识框架的重要作用。那搭建知识框架会不会很难呢?答案是否定的。尽管每个行业和领域所需要的知识内容不同,但是搭建过程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分别是:输入-整理-输出。
搭建知识框架的第一步是输入知识。在进入大学之后,可供输入知识的渠道大体上有三个:课堂、阅读、网络。
课堂
如果你选择的专业是自己以后想从事的行业,那课堂上获取的知识应该作为搭建个人知识框架的框架。通过课堂上老师的教授,来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知识以及发展方向。如果自己以后不想从事这个专业,那可以通过网易云课堂、MOOC等网络课堂学习。
阅读
知识=实践经验+书本经验,作为一名大学新生,通过实践来增加自己的知识不太现实。而课堂上能够获得的知识受限于时间和老师的讲解,也不够全面。所以阅读就成为了另一个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
许多人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视野局限在那些经典,很少看行业杂志以及最新的研究报告。经典的意义在于帮助我们掌握对该领域知识的整体,但是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大量的新知识被发现。如果不看最新的研究报告和专业杂志,那么个人框架内的知识更新会停滞,不利于我们毕业之后找工作。
在这里要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读书的技巧,许多同学在读大部头的经典书籍时会读不进去。这是因为对该领域内的基本概念不熟悉,最好的办法是先从一些简单的入门科普书开始读。
比方说学经济学的同学们想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在读了几张之后发现读不进去。这时候就不要在读了,先找些经济学入门书开始读。《小岛经济学》、《小学二年级就能读懂的经济学》等等入门书都不错,这些科普书的目标人群是非经济学专业,所以在描述经济学概念时会使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作为经济学专业的新生,同样适合读这种入门科普书,等到把经济学基本概念都搞清楚之后,再去读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会简单很多。
网络
网络使生产力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方便我们收集信息,所以当我们需要更新知识的时候,通过网络收集行业大咖、行业TOP关于这个领域一些最新的见解。另外网络还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群人一起学习要比单打独斗好很多。
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之后,接下来就要学会归纳整理。在前面关于知识的那张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收集阶段获取的知识还只能算是信息。只有把信息收集整理好之后,才能变成知识。
把知识归类整理,可以在脑中形成一幅知识地图。当我们实际应用以及更新框架内知识的时候,才能快速找到知识所属的分类。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信息在收集好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辨别、整理。不要着急,只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及时整理就好。
我们已经收集到足够的知识,也已经把这些只是分门别类的整理好,最后就该想想怎么输出了。进入大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能在职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
作为一名大学新生,显然没那么多机会去实践,所以我们要另辟蹊径。写作是一个不错的输出途径,比方说写日志、写专栏、做问答等等。将学到的知识输出还有另一个好处,是帮助我们加深记忆。
在众多学习方法中,有个非常著名的学习方法,叫费曼技巧。其大概意思是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讲清楚复杂的知识,那么就不能说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将知识输出的过程,就是在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以上就是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的基本过程。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学的新生,要想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首先是要改变高中阶段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在明确职业生涯的前进方向之后,尽快学会如何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框架。这样才算是真正的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