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经济学课040

今天解释一个离经叛道的观点,我们应该赞美那些发国难财的人。

一、趁人之危有别于拦路抢劫。

两个一万元:甲被人持刀威胁要1万块钱,否则要了他的命,甲答应后趁去拿钱时跑掉了。乙在沙漠里快要渴死了,有人说1万元钱卖一瓶水他。后来乙回来后说太贵了,不付这1万元。这两个事情之中一万元,剔除刑法上的因素,有什么区别?

要钱还是要命的问题,两个选择都是由强盗制造出来的。而沙漠中的困境不是卖水的人制造的,卖水的人帮助提供了一种选择而已,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

那么,我们所了解的“发国难财”的行为,国难的情况是谁造成的?如果不是所谓“发国难财”的人造成的,那么是否符合第二种情形,只是帮助了别人,给了别人多一个选择而已,他可能是利用了别人的困境,但是这种利用对对方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二、阻止别人“发国难财”,只会让遭受灾害的人处境更糟。

美国前几年有个飓风灾难,造成密西西比河附近的大规模断电。一个人拿出积蓄买了19台发电机,又租了大卡车开了一千多公里,到了密西西比河,然后用双倍的价钱出售19台发电机。警察出现了,认为该行为违反了当地的反价格欺诈条例,即这个人在牟取暴利,把价格抬得过高。于是这个人被关进了监狱,19台发电机被扣押到政府的仓库。

美国一个时事节目专门报道了此事,主持人问了个问题:是谁帮助了居民?是谁造成了伤害?居民都说要发电机,要电要粮食。然后,主持人到大街上问:发国难财对不对?都回答:“发国难财当然不对的啦,我都不知道你们主持人是怎么想的”。

然后主持人去问了三位诺贝尔经济学的得主,问这个发国难财对不对?三位经济学家说:“发国难财是增加供给的最好办法,当然应该鼓励”。“发国难财是好事”。“这些发国难财的人是在救别人的命,他们应该得到一个奖章,而不是惩罚”。

前几年贵州发生了类似的事,当地持续的旱灾缺水,有些志愿者跑到了缺水的地方去免费送水。(虽说效果有限,但是值得敬佩的)。但他们因为自己免费送水,去阻止一些人高价出售矿泉水。这行为是不对的。那样会使发国难财的人不会出现了,是水的供给更少了,其直接后果是使那些遭受灾害的人处境更糟了。

所以再次证明,经济学是一门关于事与愿违的规律的学问。

三、价格不是请客吃饭,价格永远起着调节作用。

经济学中有个重要的教训,就是要把愿望和结果分开来看,愿望是一回事,愿望造成的结果是另外一回事。一个人想要买最便宜的苹果,他进入市场去寻找最便宜的苹果的时候,他在寻找行为本身就会使苹果的价格上升,同样,一个想把苹果以最贵的价格卖出去的人,他寻找最高价的过程也会导致的苹果的价格下跌。所以那些发国难财的人,他们本身的行为,是能增加更多的供给,使得商品的价格下降,缓解供需之间的矛盾。

春节里回家过年的人多,滴滴打车的价格上升了,是否受不了“高峰期的恶意加价”,或者强调说:“涨价不是治本,而是治标,真正解决问题是要增加供给”。

事实上供给永远是不够的,在供给不够的情况之下,价格永远要起到调节的作用。

20180611

你可能感兴趣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