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故事的理解

前些天,有朋友问我该怎么写故事。这个问题真把我难住了,因为我也不完全懂,仅凭着闭门造车,摸索出一点不成系统的经验,供自己胡编乱造。对那些真正会写故事的人来讲,我这点东西简直令人贻笑大方,不值一提。

可话虽这么讲,我也的确借这点经验,写出过几篇故事,有些反响还算可以。既然被朋友问到,我就不能敝扫自珍,该把破扫帚拿出来,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

首先,我不会像很多教科书似的,照本宣科教大家该怎么写故事,一是我水平不够,二是基于个人理解,我认为故事不该是高深莫测的东西。它很简单,简单到人人都该会讲。而且我非常讨厌把一些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就像有个很老的笑话:把大象关在冰箱里,一共分几步?回答三步,打开冰箱、把大象放进去,关上冰箱门。虽然是个笑话,但换到现实生活中,这种废话也似的东西有多少呢?是不是有一天如果给吃饭上厕所,也设置一个考题。吃饭分几步,上厕所又分成几步呢?简直无聊至极。在我看来,编故事跟吃饭上厕所一样,是很自然的事情,根本无需那么多概念理论。

讲了这么多废话,接下来言归正传,谈谈我对写故事的一点看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大家编故事,都希望让自己笔下的故事,生动有趣,能引人读下去。可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这故事该怎么编才能做到这一点。其实按我的理解。编故事跟撒谎有些类似。比如,与许久没见的朋友。他问你最近忙什么去了,你可以撒谎说去南极旅游了。他一定不会因为你一句话,就相信你的言辞。所以,为了圆谎,你就得把去南极的前因后果和经历描述出来。跟谁一起去的,在哪上的船,沿途看到了什么景色,只要描述的绘声绘色,外带再加上几张你PS的在南极照片,他极有可能相信。

不过,这只限于跟你相识的人讲,如果是对那些常去南极旅游的人来说,就太稀松平常了,不会有兴趣听下去。那该怎么办呢?你可以说:“

我爱上了南极的一只企鹅,从我三年前在《动物世界》里看到它时,就爱上它,它的毛发锃亮柔顺,在白雪中行走,它的姿势是那么优雅,甚至连它摔跟头的样子,都让我着迷。我还给它取了一个只有我可以叫的名字:“宝宝”。无数个夜晚,一想起它的身影,我就辗转反侧,整夜睡不着觉。一天晚上,我再也按耐不住,我冲灯泡发誓,我一定要见到它!就这样,为了赚到去南极的路费,我白天去餐馆刷盘子、到工地搬砖、在街头胸口碎大石。晚上在各个富婆常在的夜总会、KTV、酒吧走场赚钱。我做了这么多,就是想去看它一眼,叫它一声宝宝,摸摸它身上毛发,并喂它吃,我给它买的南极鳞虾。可到了南极,该死的导游根本不让我接近它,甚至连其他的动物都不让我接近。你知道我最终用了什么办法,才见到它的吗?

讲到这,对方在认为你是个神经病的同时,如果他爱听故事,一定会继续听你讲下去。至于真假与否,他完全不会在意。这就是故事的趣味性。我水平有限。可能描述的不够生动,但总体是这个意思。

当然,只是让故事有趣还不够。很多大师笔下的小说,读过之后,最让人念念不忘的,便是其中的人物。一个好的人物,是故事的灵魂所在。如《天龙八部》里的乔峰,《棋王》里的王一生,《活着》里的富贵,《三个火枪手》里的达达尼昂,《老人与海》里的老人。

写故事一定要有这个概念,我们写下的故事,对里面正在经历的人物来说,不过是那他们漫长一生中的一段过往。尽管故事是虚构的,可他们对于作者是真实存在并有真实情感的。反正只要记住他们是真实的就好。

有了这个概念,我们写故事的时候,如果想把主角设定在三十岁。那么主角在三十岁之前的过往,写作者心里必须得有个谱。因为主角不是你随便凭空捏造的,他能够作为你小说里的人物,是有理由的。举个例子,想写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主人公是个久经沙场的老战士。你该怎么证明他的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呢?故事开头:

“战场硝烟弥漫,炮声轰隆,他瞪着眼睛,脸上那条在628战役中留下的刀疤,显得狰狞恐怖,他用枪托狠狠砸了下身边撅在土里的士兵,说:“他妈的,给老子起来,你没听见炮弹的嗖嗖声吗?远着呢,砸不死你!”

我水平有限。不过这样的描述基本够了。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想说明人物的神情、动作、说话语气,都有着他过去的痕迹。我们选取的只是他一生中的某一段。这样写,会让笔下的人物真实生动。

当然,除此以外,还有其他方法。但这其中涉及到底什么是故事。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让生活失衡,才算故事。什么意思呢?

就是人物平时过得好好的,突然有天他买彩票中了五百万;突然有天他穿越到明朝;突然有天他被绑票了;突然有天他爱上了一个姑娘;突然有人要杀了他;突然他发现自己竟然不是地球人。

像《天龙八部》里面,乔峰的故事起于哪里呢?他本来丐帮帮主做得好好的,突然一天被马夫人揭露他是契丹人。因此才有了他后面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有了起因,那么我们就得为故事设置情节,让人物过五关斩六将,在种种经历中丰富他的角色魅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对故事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