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外地人口众多。每到春节,繁忙的城市安静下来,很多人选择回老家过年。今年响应政府“有钱没钱,在莞过年”倡议,很多人选择留莞过年。
尤其有孩子的家庭,疫情仍在,不敢远行,生怕出现什么意外,影响孩子开学后入学。作为曾经的外地人,在这个城市多年,个人的一切都与这个城市休戚与共。
我并非第一次在莞过年。在莞20年,东莞的习俗、生活习惯早已进入骨血,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这里是很多外地人的第二故乡。
在第二故乡过年,有哪些令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呢?
01 迎春花市是重头戏
东莞过春节,特别重视迎春花市。迎春花市一般设在城市中心,早些年设在东门口,后来设在市政府附近。前年开始移到南城区东莞日报旁。
迎花市位置的变迁,多少反映了东莞中心城区地位的变化。
迎春花市的时间挺长,从年前二十八、二十九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才停。很多人带着一家老小逛花市,既是节日休闲,又是购物。
花市里,卖的量最大是年桔、桃花、菊花等。大大小小的公司企业是一定要摆年桔和桃花在门口或大堂,因金桔与菊花粤语与“吉”发音相同,意寓喜庆和吉利。
企业或公司的桃花和年桔树枝头,像圣诞树一样挂满小红包。红包的金额不必多大,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不等。
各色兰花也是花市的宠儿。很多人家很讲究风水,发财树、金钱树等植株叶广受欢迎。
今年因疫情不开放迎春花市。但各条花街花市照常开放营业,市民要购买也很方便。
02 新年红包多多
春节期间,东莞有未婚男女向已婚人士讨新年红包利是的习俗。新年见面互道新年好,小朋友、未婚男女紧跟一句”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被讨的人高高兴兴、乐呵呵地把红包送给对方。我们办公室几个未婚的女孩,新年红包每年可以收到两千多。
很多人会在过年前到银行兑换一沓10元、20元、50元的新钞票,放在口袋里,专程用于新年见面派红包。
03 春节期间的祭祀
东莞人信风水信神的人很多,很多人早早买好香烛、水果贡品的。在企业和工厂里,很多人都供着关云长、财神爷,在家里也供着。
大年初一这一天,很多人清早起床,成群结队去爬黄旗山。旗峰山是东莞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东莞人信奉风水的一个吉祥宝地。今年政府提倡文明祭祀。希望今年初一初二这几天,去爬山的人不要挤得那么水泄不通。
04 极具特色的菜肴和茶点
广东人的年夜菜肯定少不了汤。有一道菜,长得像头发,叫发菜,通“发”之意,和海鲜一起煮,是年夜饭餐桌必备菜品。
东莞人认为无鸡不成宴,酱油鸡、盐焗鸡、清蒸,各种做法都有,尤以石龙的豆皮鸡出名,鸡皮真的近乎透明,滑嫩味鲜,回味无穷。东莞的烧鹅也是一定要吃的,尤其大岭山的荔枝烧鹅,皮脆肉香,隔着屏幕都想流口水。
年节期间,东莞腊肠、腊肉必不可少的。我喜欢吃蒸的。咬下去,甜甜的,泛着一股酒香, 后味很好。
去人家家里拜年。好客的东莞人泡上一壶茶,摆上一些小点心,有鸡仔饼、老婆饼、蛋卷、坚果、沙糖桔等。茶喝久了,容易肚饿,吃点点心刚好。
有的直接约好在茶楼喝早茶、喝碗茶。叉烧包、虾饺、凤爪、蒸排骨,都是必不必不可少的茶点。
我曾在外地待过一阵,最想念的就是广东的早茶和小点心。
05 春节送礼的忌讳
东莞人走亲访友,注重有来有往,常来常往。
我每年都会去一个长者阿姨家,送上一袋新年随手礼,对方的随手礼一定要回送给我,礼物面上放几个意图吉利的砂糖橘,有时是大橘子。
我之前不知道。对方一定要我收下,告诉我有来有往,才能长长久久,千万不要客气。
送新年随手礼时,送点水果,广东人认为水通财,意图很好。各类水果都可以,但是不要送梨,梨的谐音不好。数量上,一定不能放4和7。放2个,3个5个都成。送的礼盒里的礼物数量,也一定不能是4样或7样。
06 远在家乡父母不舍的挂念
随着离春节越来越近,家里的老父母总有电话过来,道不尽的挂念,同时也告知家里一切安好,嘱咐我们注意安全,在外平安就好。
我当然知道,他们内心期盼我们一家大小能回去热热闹闹地一起过春节,但理智又让他们不想说这些,只是强调平安安全第一。
爱是不舍的挂念和羁绊,爱也是理性的热情。每念及此,苏轼的词修改一下应景不错,“问道岭南应很好,只因,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