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重置日清空负面生活缓存 // RESET DAY


假装不小心删除了聊天记录

有一次打算清微信缓存的时候,眼疾手快按成了“清空聊天记录”。

心想,糟糕了。

我呆呆地看着清空进度,不停地回想着在哪个对话框里藏着的重要文件或是待办事项。


清空的时候想着完蛋了,结果似乎也没什么大碍。大不了多解释一句多追问一次。

但是看着清空的微信界面,通体清爽的感觉,好像把缓存在微信力的所有杂碎烦躁都清空了。

从此之后,我有时会假装不小心按下“清空聊天记录”。

这好像是对负载过度的微信的一种小反叛,有时候还是有些心虚,那一指头按下去有些忐忑,还有一种不负责任的自我谴责与不必负责的轻松感。


作为现代沟通的重要载体,有时候,表情包替我们在微信交往中卑微谄媚圆场,缓冲尴尬,但屏幕这端的心情却被对话缓存了下来。

同时随着微信越发工作化,这个社交域越来越从本来的私域,扩展成了另一个公域。作为“朋友圈”的存在越发被稀释成,不停震动的24小时在线候机。


当然微信中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但是我对回忆的载体并不执着。真正感恩与感触的地方,我相信比起微信的对话框,我的日记更适合去留存,去重新复述,内化成自己。

大半个我都在微信上生存着,于是清空了微信,就好像我的人物角色在玩家端被重置了,负面状态被清除了、技能加成也不需要了,在人生游戏中再开一局继续战。

要是微信之外也有这么一个“一键清空”的按钮就好了。

人生系统的缓存,不是水逆期过了就自然消减的

日子是不间断地,就算你拼命熬夜来抗拒第二天的到来,第二天还是会来,该做什么要做什么,日子是线性地流动下去直到死亡的截留。

有时候前一天糟糕的感觉还没稀释,新的糟心事又来了。于是不断地过日子中,负面情绪、低潮状态也都缓存下来了。缓存过多后,系统内存就被挤占了,就发现自己打不起劲,效率低下,烦躁低压,完全在状态之外而几瓶脉动也回不来。

个体也是内存有限的系统。

32G或是64G的人生不过是能够缓存多少糟心,但终有个需要清除缓存的时点,而且多出的系统容量也不是为了比别人多存放一些负面缓存的。


水逆,在占卜学上认为水星逆行会干扰事项运行、引发情绪低落。

水逆一词的走红,与其说,人们对神秘力量更信一分,不如说,我们是要个流行词,让人知道低潮期人皆有之,心有宽慰;我们要个看似客观的词,不必把自己诸事不顺、状态不佳归咎到自己。

水逆这个词满足了我们自我解释的需要,但是没有启发任何自我改变的方向。

况且人生系统的缓存,不是水逆期经过后就会自动消失。


你需要一个重置日,a Reset day,人为地把不断延续的时间给“段”开,清空过去时间段的各种缓存,然后自我宣告,从重置日往后又是全新计时。


我在重置日一般会做些什么?

1 // 做家务

物理环境是我的“场”的一部分。房间的混乱肮脏程度往往对应了我的状态,一堆没整理没打扫的卫生死角就像是我无暇顾及的自己的状态一样。

环境对人有积极的暗示,我发现自己在整洁清爽的环境中更加专注投入。


同时,我很享受打扫环境的过程,做家务对我来说像是动态的冥想。

开着吸尘器轰隆狂响,吸起地面上的灰尘碎屑落发,用一种强有力的分贝来盖过嗡嗡作响的烦躁。

湿了抹布纵横交错地擦桌椅台柜,尤其是那些平时得过且过的死角,用抹布一小角挤进去擦出多少乌漆嘛黑的脏。

我不喜欢台面堆放太多东西,于是把叠放的文件书籍杂物全部取下,归类到不同的箱柜,台面只放一台电脑,一个水杯,一个本子。

我还喜欢变换收纳方式,把架子上的书重新排序,把抽屉里的杂物换个收纳逻辑。


2 // 断舍离

整理你东西最好的方式就是扔掉其中的大部分。

对于可有可无的东西保持无,保持一种轻装上阵仿佛随时都可以一个行李箱把自己打包启程。


我丢东西时绝无愧疚,既不会留情也不会可惜。

哪怕是别人刚送的礼物,初拆了包装,也可能直截了当地认定“我不喜欢”“我用不上”“不适合我”,然后丢掉。

对方的善意是一回事,我的感谢是一回事,但是物品本身不是这些情感的载体,只是它本身的理性价值,或有用或无用。

把一纸箱没用的东西搬出房间,弯腰放到地上,随着那纸箱废物落地,自己也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清爽感。

除了物理持有物,我还会“零态清爽”,删除无用的照片、删除无用的文件、删除不会读的收藏文章、删除积攒的短信邮件。

虽然云端存储容量接近无限,但是我还是愿意尽量精简,避免自己成为信息收藏癖。

3 // 写点啥

只要写得够快,我的自我美化机制、自我辩解机制就追不上我的自言自语,就能保证写出来的话是真正的坦率。

一股脑地把那些还没发过的牢骚,没处抒发的抱怨,小肚鸡肠的气愤,糟糕的细节全都写下来,一直写,用力攥紧笔头写,就像是在用文字大喊大叫

有时候自己都读不懂那些鬼画符,只能看到密密麻麻的压抑心情,感到用力写字后有些酸胀的手指关节。

写出来后,这些心情和思绪就被分离出来,被从我的系统中调档独立出来。

这时心情和思想仿佛成了实物,可以被转移。我成为了见证人,而不是受驱使的那一方。


有时候并不是想大喊大叫的心情,而是被打不起劲的生活喑哑了的状态。

这时候,我会写几页感恩日记。

我意识到我对太多的事情,习以为常,只看到未如意的,于是眼前只剩下不快。

但是其实我能有一方居处,能健康地生活,能够便利店财务自由,能听喜欢的音乐,能看傻逼小视频……

这些都是组成我“人间很值得”的感恩的内容。

4 // 放空呆

发呆真的是非常奢侈。

观看记录起码给娱乐留痕了,但发呆却什么也没留下。

而我们有一种填满的冲动,就像躺在床上不用熬夜来榨干最后一丝睁眼的精力,我们不甘心就这样一闭眼到明天。


发呆是奢侈的,不仅在时间意义上的,更是在于竞争意义上的。这就使得苏轼口中的,“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如此遥远。

重置日的我可能会瘫在沙发上,抱着枕头,目光呆滞后慢慢地就能看见空气中飞舞的微尘,或者让视线聚焦再涣散数数看眼前究竟有几件东西。

脑子里真的什么也没想,呼吸的气流仿佛穿堂风一样经过自己空荡荡大脑,我突然发现社会的我在胡思乱想,自然的我其实安在此刻。


5 // 杂事

有些事也不大,在待办清单上格外长寿。

因为不是多大的事儿,所以就一直被往后挪。但终归是要做的事,所以挪来挪去也不见删除。

但是在终归要做和现在不做之间,总是落不下来,悬在心头,渐渐有些麻烦了,于是就又以怕麻烦的心情继续拖延。


比如说好每月要替换的床单被套枕套,想来已经有不少螨虫在上面每夜与我耳鬓厮磨。比如说还书,期限一天天逼近却总有理由拖延后推。比如毛毛躁躁的头发,懒得用护发素就一直一团打结下去……


我希望生活可以smooth,但这些杂事就好像是顺滑口感里突现的颗粒感。

所以我的整理日不仅是Reset,也是Get Shit Things Done,Get My Life Together,把堆积了多久的杂事给寿终正寝。

6 // 有趣点

整理日,从自己的想做清单中随便挑一件事,想做没做,平时也不会去做,恰好适合这个时间点。

做一点不一样的事,便会不一样,因为全新的经历会更新你的一部分。

之前看过一部漫画叫做《山与食欲与我》,讲得是OL日日野鮎美喜欢周末独自登山,然后在山上热腾腾吃点啥自炊。

看完漫画后,我在自己的清单写下“想要登山!”写完之后依旧瘫软在家里,继续肥宅生活。


在某个整理日,我干脆就一人背上包,花了近两小时到白云山脚下。

刚开始是放着歌,激励缺乏锻炼的现代久坐人的躯体移动。

走着走着就觉得连听歌也成了负担,拔掉耳机,手机开了飞行模式丢到了包里。

微弱的鸟鸣声,爷爷奶奶的唠嗑声,都在我附近又与我无关的这种恰到好处的独处感,以及和高楼大厦现代通讯间隔断开的“心远地自偏”。

下山后,当日似乎是什么活动,半山的佛寺有佛经诵读。一堂只那么十来人,念些什么听不清,但声音的网像是蝉鸣和雨声,自己脑海想的、没想的、要想的似乎都被掩盖在其中。


从白云山回来,结束整理日的我并没有顺势成为登山女子。但是流一身汗,断电一日,认真爬山的经历似乎是个不错的收尾与开始。

如果你还在探索如何设置自己的重置日

你可以选择将重置日设定在周末,作为一周的流程,将休息日与重置日的概念融合。

也可以随心所欲,凭借直觉启动,任何你觉得“life sucks ”的时候,或者感觉在度过一个‘shitty day’的时候,都可以重置自己。

不仅仅是像是叛逆期的青少年一样,终于可以尽情开黑煲剧熬夜懒散,而更多是寻找一种不同于被动娱乐(如看视频刷微博等参与度较低的传统娱乐方式),而是一种主动休息,自发调整。

不仅仅是玩好积攒了一星期份的娱乐需求,这是往前看的,更要往后看:

以重置日的概念来重新布局自己的休息日,调整好状态,照料好自己,重置负面情绪,清空生活缓存,走出水逆低压。

如果你还在犹豫如何推进自己的重置日,或许下面的视频会给你启发:


Getting My Life Together - RESET Day,@Rachelleea  
How to Rebound from a Bad Day // Reset your Week,@muchelleb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需要重置日清空负面生活缓存 // RESET 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