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国清寺求子

“无论是单口相声还是评说都是一个人说,而且都是讲故事,都有包袱,有情节,有笑料,有评论。如若真要区分,是要分人,我说就是单口相声,评书大家袁阔成先生说就是评书。”

守法朝朝忧闷,强梁夜夜欢歌,损人利己骑马骡,正直公平挨饿,修桥补路瞎眼,杀人放火的儿多,我到西天问我佛,佛说,我也没辙。

定场诗起源于元曲杂剧,人物出场前描述身份来历或个性特质,大多为五言或七言的短诗。起压言的作用。

活在历史中的济公于1209年圆寂,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当然此人与人们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不一样。和尚的去世叫圆寂,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古时候,不同身份的人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和尚死了叫圆寂,皇上死了就驾崩,诸侯死了叫薨,士死了叫卒,大夫死了叫不禄,只有平民百姓死了才叫死。

济公家住浙江台州府天台县永宁村。两口人,济公的父亲,名为李茂春,没退休前是当地的京营节度使,相当于今天的省长但是手握兵权。济公的父亲娶妻王氏,两人不与人争,心地善良,性生活和谐,但是两人年过四十却没有孩子,那个年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有三:一味顺从,老听你父母的,不提意见,陷父母于不义,此为一;家里穷的叮当响,你不去当官挣钱赡养父母,此为二;结婚后,没有孩子,此为三。

王氏天天吃斋念佛,去各种寺庙求子而不得, 而后有一天,王氏跟李茂春去附近的国清寺求子拜佛,国清寺巍峨庄严,寺内详列十八罗汉,而且那时候的寺庙不收门票,功德箱也不收纸币。

有一次,两人上香过后,跪地磕头,没想到刚抬起头了,眼前的降龙罗汉应声倒地,两人吓了一跳。旁边的小和尚,一脸懵逼的看着两人,意思是,你俩干嘛了,磕头使多大劲?把罗汉像震下来了。

正是三脸懵逼的时候,老方丈从后边笑呵呵的走过来,抬手便问: ”二位可是求子而来?道喜道喜,两位大可放心回去,不出几日必生贵子!“

茂春心中一惊,这老和尚说话真黄。却也随声应到:”哦!那就借高僧吉言了,只是,这倒地的罗汉……“

”施主不必劳心,还是借此良机,抓紧回去造小孩吧,呵呵……“,方丈摆了摆手,说。

茂春心中大喜,随方丈道谢之后便于回去与王氏云雨几番。不出几日,果真如那老和尚所言,王氏便怀上了小济公。十月怀胎之后,小济公便降临了。


小济公落地之后不像其他小孩直哭,反倒一直笑个不停,两个人抱着小济公即发怵又犯嘀咕,人家的小孩一出生就哭个不停,怎地我家小孩刚出生直笑?就在两人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是老和尚在门外叩门。

丫鬟进去禀告了李茂春,茂春便放下孩子出门把和尚引进门来。和尚进了客堂之后,落座之后,张口便问:“闻言贵府填了一位小少爷 ?”

茂春心想我这孩子才刚刚落地这老和尚又是怎么知道的,抬手说道:“呵呵,借高僧吉言,自上次拜佛之后,果真不出几日,家妇便有了身孕,今日孩子才刚刚落地。”

“哦,先生可否让贫僧看一下。”和尚拱手问,茂春点点头,便让丫鬟把小济公抱了出来。

和尚把济公抱在怀里,小济公依旧不停的大笑,就跟听了郭德纲相声似的,和尚点点头对着怀里的小济公说道:“莫要笑莫要笑,你的来历我知道,你来我去两抛开,免得大家小胡闹。

说了几句隐喻之后,小济公便恢复了平静,大意便是,你不要闹,你从哪里来我知道,切忌以后听毛爷爷的话,好好学习天天上上。茂春见孩子安静下来之后不禁大喜。

和尚交代,施主以后好生看待,此子日后必成大器!还有这几天抽空去趟寺内,把那降龙罗汉的赔款交一下,我们不灵不收钱。茂春站在门口看着和尚的背影一脸黑线。

ps因只听郭德纲口述,难免会有错误。欢迎大家指出来,反正我又不改。也欢迎大家批评,反正我又不听。不要憋坏了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章:国清寺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