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课发言

1、刚才听了大家独到的见解,我觉得眼前一亮。如果说生活中获取的素材是写作的肉,那么书就是骨。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提供表达方式、写作技巧方面的范例,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教学写人的文章,中年级和高年级对写人的文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抓住人物外貌兴趣,爱好进行片段描写。而高年级则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刻画。学生们已通过观察积累到了素材,但在下笔的时候也很容易出现,文章千篇一律语言干涩等情况。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可以将习作与生活中读书活动结合起来。习作之前布置主题读书周活动,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读书交流、动笔积累好词好句。对于中年级的外貌描写可以推荐《詹姆斯与大仙桃》一书中,两个姨妈的外貌描写,高年级可以推荐老舍《四世同堂》中对金三爷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让学生在读中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

就这样把习作和生活中的阅读联系起来,在阅读中学习写作,在写作中应用语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张老师的课在两校学生手拉手交朋友的活动中展开教学。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设计,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学生的距离,更拉近了学生与作文的距离。尤其是张老师,在内容的指导上真是恰如其分,我们知道信是人与人交往的文体,它可写的内容太广,学生很可能无从下笔或者泛泛而写,课堂上张老师抓住了两校学生初次相识这个切入点,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在讨论交流中介绍自己,可以是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也可以是和自己相关的家人等。这样一来信的内容自然就在学校头脑中形成了,学生有可说可写的。所以课堂上老师的一点星星之火可以燎起学生的思维之原,我们只需做个点火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课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