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家的力量》阅读打卡

写在开始:《家的力量》这本书是我的心理学同学圣婴在去年我生二宝坐月子的时候送给我的,在此对她表示感谢!而现阶段呢,一个特殊时期,我们都宅在家里,有很多和家人共处的时间,这期间是矛盾更多,还是家庭更和睦?陪伴孩子成长更前进了一步?还是孩子在家养成了不好的习惯?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同时,我也在想我在有限的时间、空间、能力下可以做些什么?学习!我能想到的是学习!去读一本书!所以就有了这个读书打卡群!对于这本书,我也是陌生的,所以伙伴们,我们一起出发,没有谁是引导者,我们是抱团前行的伙伴!加油!

打卡内容可以是今天内容的一个点,也可以是整体阅读今天内容后的一些思考,还可以是自己结合曾经所学得出的观点,产生的看法,想法,或者提出一些疑惑,大家共同讨论等,内容没有规定,自由地来~唯一要求:参加了就打卡,不打卡了就退群,保证在群里的每一天都有一点点的所思所想,不负时光,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的打卡:

【D1阅读打卡】

同学送我书时,正是我生二宝坐月子的时候,那时家庭结构有了变化,新增了二宝,这使我内心对于家的理解有所不同,重新再养育一个新生命,内心更加柔软,全身心都在二宝上,都在家的包围中。所以这本书来得时机很OK。然而没有时间阅读,一搁置就是一年,现阶段很特殊,每天宅在家里,和家人有那么多的相处时间,又是被家包围,与每个家庭成员紧密联系,所以我感觉阅读这本书现阶段最适宜。

今天阅读前言,第一章前三节,写一点自己的感想吧:

书中第一节最后说到“天底下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对此很有感触。二宝四个月多时参加三坊七巷一个读诗会活动,我朗诵了书中提到的纪伯伦的诗《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自己深深被这首诗感动,也因二宝三个多月开始有偶尔独立入睡的情况,这也意味着孩子开始独立,当我意识到孩子独立意味着离开,我的内心就会绷不住。孩子终将要离开我们,而我们在他们离开前能给什么?我怎么样,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会给孩子什么,我就会培养出什么样孩子,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一定是最大的,我想做个好家长,没有100分的家长,我就先做好60分的家长,然后慢慢前进一点点。我始终相信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D2阅读打卡】

这本书读起来没困难,并且有理论,有事例,还帮助读者总结出每个章节切实可行的、接地气的方法。越来越喜欢读这本书了。

针对今天的阅读内容,我想谈一谈鼓励。第一章第四节,书中第24页说到了鼓励。对孩子进行鼓励,是我认为我至今学过的心理学的方法、理论中最适合孩子,最能够帮助孩子,促进孩子成长的一个方法。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可想而知,鼓励对于孩子而言多么重要。正面管教当中说到可以有三种方式给到孩子鼓励:1.描述性鼓励(描述出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关于孩子的具体的表现就是鼓励,比如孩子在收拾玩具,你可以说“宝贝今天自己一件一件地收拾玩具,长大了,会自己收玩具了);2.感谢性的鼓励(孩子是很愿意帮助我们的,当他帮我们做一件事情时,对他表示感谢,就是一种鼓励,比如“谢谢你帮我关窗户,现在房间里安静了很多,谢谢!)3.赋权性的鼓励(基于孩子有一定的前期经验或成功案例时给出强有力的信心的话语,比如“在上一次考试前你认真复习,注意曾经错误的地方,考试成绩进步了,近阶段你也是这么认真复习的,我相信这一次考试你也会有所进步的,我对你有信心)。还有一种鼓励是我的一个心理学老师提出的好奇式的鼓励,比如孩子今天放学回来,你发现他书包整理得很清楚,你可以好奇地问他:“宝贝,你今天的书包整理得好整齐呀,你是怎么做到的?”孩子会噼里啪啦地说一通,他在说的过程当中是可以感觉到自己是多么地能干,价值感满满,很有成就感。

现阶段,全家人都待在家里,我公婆经常因为两娃吵闹而批评大宝,我经常建议说要鼓励他,老人家说好,要鼓励,然后就是表扬,表扬,表扬。

表扬和鼓励有本质上的差别,表扬注重结果,鼓励看中过程,表扬关注人,鼓励看中人在过程中的各种品质,我觉得这些品质的养成就能促进孩子不断前行的内在能量吧。

【D3阅读打卡】

今天的这几节都很精彩,我想说说阅读第六节后的想法。每次我在自己房间学习,只要超过半小时,甚至十几分钟,我就能听到婆婆“啊”“啊”“啊”的大声吼叫声,那一定是安格抢宝弟玩具啦,或者安格碰到头了,宝弟又摔倒了,磕碰了……类似这样发生了什么后果或者他们做了什么不被允许的事情时总有这样的声音。就像刚才,安格在沙发上爬来爬去,头碰到了墙壁,她又一声大叫。我非常理解她担心、害怕孩子发生危险,或者受伤,但是就像书上说的遇到事情家长先激动,先慌乱了,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帮助,孩子很有可能是被家长的一声吼叫给弄害怕了。甚至安格小时候摔到了还要说地板坏,是地板的不对,用脚踩几下地板表示惩罚,好无语的。两个孩子经常被制止做一些事,比如站在椅子上用衣架够衣服,孩子说是在那里扮演晒衣服,老人家是不允许的,我觉得但凡衣架不脏,晒上去的衣服没有太贵,玩呗,这个玩耍对于孩子来说一定有他的意义,也就是书上63页第三段说的,不要迷于表象,要透过表象看到本质。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大动作一定得到练习,协调性也得到发展,对于物体高度的感知也是有的,他在这个过程中很开心,如果真的衣服被他勾下来或者又勾上去,他的成就感是非常强的,还有其他方面的益处孩子自己会感觉到。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问题才是问题!安格头碰到墙壁不是问题,婆婆用吼叫的方式来应对是个问题。婆婆吼叫不是问题,我面对她,如何与她沟通交流才是问题!

我又南南南了,老人家固化的思想不是你能轻易解锁的,我自己的爸爸,妈妈何尝不是这样?老人家固化的思想不是问题,我如何沟通才是问题,所以问题是我!!!是吧,还是得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如何沟通!这是我的人生课题!

【D4阅读打卡】

今天我的打卡是想针对第三章的这几个章节,做一个自己的小反思:第三章第二节善反思,父母越反思,孩子越优秀。这一节前面部分说到孩子是父母的投射影幕,当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自身问题的内在投射。当我的孩子有一些不良行为时候,我就会去反思我做了什么,对他造成了什么影响,以至于它产生这种不良的行为。因为这样子的反思,我才更理解他,他的行为才会越来越好。不仅如此,其实自己结婚,生小孩儿,生二宝,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事情发生,很多很多的负面事情,我不知道如何去寻求帮助才会使自己走出困境,我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学习,然后反思自己去思考到底怎么做才是OK的,怎样做才能走出困境,我觉得现阶段状态还不错的就是我有问题,我一定还是会遇到其他问题,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卡点在哪里,善于去反思,总会找到突破口。第三节他心通,懂比爱更重要,这章节阅读下来是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到,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如果你不懂孩子,不理解孩子,因为以爱之名反而会伤害到孩子。所以,懂孩子是更加重要的。在我理解,懂孩子,最主要的就是理解他的感受,理解他的情绪,然后有针对性的去学习一些儿童(孩子、成人、老年人等)发展时期的相对应的一些特点,特征,只有你掌握了每个阶段相对应的特点,你才能找到更专业的,更好的方法,与之沟通,与之交流,一起解决问题。第四节重选择,让孩子选择,帮孩子选择。书中说到父母只要限制孩子的选择项,我觉得就很好。既锻炼了孩子的选择能力,又不剥夺孩子的选择权。这个类似于正面管教里头所说的有限的选择。针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我们可以给出两个有限的选择,“你是两分钟后去吃饭还是五分钟之后去吃饭?”让孩子来选择,他会觉得自己有选择权,是非常OK的。书中后面还说,让孩子自己选择,学会承担自己选择的后果,这也类似于正面管教里头所说的自然后果。比如:宝贝如果不添加衣服,你可能会冻着。告诉他不添加衣服的一个自然的后果,是不穿衣服会冻着,那么选择权在谁?还是可以归还于孩子,“你是选择穿衣服还是不穿衣服再出门呢?”我相信第一次他如果真的选择不穿,第二次,如果冷的话,他一定会选择穿的。如果孩子第二次还是不穿,那请注意避免“妈妈觉得你冷”这个坑了!在我们家,对于安格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用有限的选择自己自然后果也都是非常好用。

【D5阅读打卡】

今天阅读第五章,发现很多教育的理念在总体方向上都是相通的,比如108页“第三步:说出对方表现出来的感受”,这就是共情,同理,114页“妈妈可以拥抱你一下吗?我需要你的拥抱”,这是拥抱的力量,还有下一条说的启发式提问,116页“肯定、赞美……”,这也可以理解为是鼓励带给孩子的动力,等等。阅读完第六章的前三节,我自己反思,觉得自己在第三个小节——“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个方面做的不够。有可能自己在交往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呢,我觉得我自己没有很好的做到尊重别人,由于我自己的这种言传身教的影响,也带给我的孩子,也存在不够尊重别人的现象,以后自己要注意。那第二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方面比较关注,也很认同书上说的“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实际上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记忆当中印象深刻的是大宝一周半左右教他脱裤子,那时正好自己刚学习正面管教,用不太熟练的鼓励的方法鼓励他自己脱裤子,现阶段小宝一周二时已经会自己丢尿包了,通过这么小这么简单的事情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蛮神奇的,关键是看到了孩子在做到这些简单的事情后那发亮的眼神所流露出来的满满的价值感!我感到欣慰。

【D6阅读打卡】

今日阅读感悟:第六章第四节说到自然后果、逻辑后果,很适用于低幼孩子,我个人是很经常用自然后果,但是我反思好像我的自然后果有时把这个后果说得太严重了,乃至大宝现在似乎有些胆小,例如关于在外和爸爸妈妈走失这事,我强调很多次,现在在外面只要提醒一句你跑远的话一会儿我们找不到你了,他就会回到我们身边,可是对于今天和他讲“我不跟你走”的绘本,当画面出现陌生人时,他就表现出不敢看画面的情况,有时看汪汪队里好像有糟糕事情发生的画面时也别过脸不看,我在猜想会不会是我的原因,现在还在找找看。第六节生命可贵,学会自我保护,小时候我无法理解死亡的意思,六七岁的我会因为一个问题“我死了以后世界上还会有我吗?”而哭很伤心,也因为晚上想这个问题而睡不着,我妈妈就说我是个傻瓜,叫我不要想这个问题。直到成年,我仍然害怕死亡,不敢看恐怖片,恐怖电影或者电视剧,偶尔的悬疑片也感到害怕,我带着小时候的恐惧长到三十几岁,直到看了动画片电影《寻梦环游记》才对生命有了新认知,即使这个认知不完全科学,但是它安抚了我小时候的恐惧。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孩子遇到这样问题时需要给出一个合理的引导,不至于孩子带着疑惑,有可能还带着恐惧长大,对其造成未知的影响。第八节说到情商,我觉得自己社交能力不强,情商低,最主要就是不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加油啦!

【D7阅读打卡】

父母保持学习和成长对孩子的未来幸福是最大的贡献,对夫妻来说,共同成长有共同的求学观,共同的求知观是很重要的。父母自我成长需要变成常态化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家庭来说,要建立学习型的家庭,做学习型的父母,带着让自己不断成长的思维去学习和提高,对孩子,对家庭来说是最好的。@这一节请好好深刻地领悟!最美的语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在一起干嘛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也觉得万分美?没成天仙?!别了,搞神马文艺青年吗,在一起是为了孩子,为了彼此,为了家庭更幸福,自我不断学习,做足孩子最好的榜样,给出孩子最高质量的陪伴!

我们的互动:

@cqc 昨天你的打卡中说到不把孩子放在对立面,[强],当我们把孩子放在对立面时就好像我们和孩子在进行一场比赛,一个对抗,就有一个胜负之分,因为我们是父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赢了”孩子,但我们没有“赢得”孩子,注意这两个词本质区别,我们不禁要思考,这两种状态下的不同,我们和孩子有连接吗?孩子能感受到爱吗?他的什么能力得到了发展?当我们去思考这些问题就明白到底是“赢了”孩子重要还是“赢得”孩子更有意义。后面你说到让孩子和自己比,和昨天比,特别好的领悟。中国人的谦虚总是在亲戚朋友面前不敢于大胆地表扬自家的孩子,也喜欢在亲戚朋友面前做对比,说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这么做其实是成人自己对于“谦卑”的需要,这总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够优秀,不够好。大胆地鼓励你的孩子吧,孩子越鼓励越优秀。

@自由 妈妈亲力亲为,大事小事包办代替,你会发现自己非常累,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孩子依赖妈妈,没有养成自己照顾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唉~我家爷爷奶奶就是这样,比如,永远帮孩子收玩具。他们出于好心,觉得孩子玩完玩具没收拾,房间乱,就收拾玩具了。其实他们很“自私”,因为我们深入地去思考一下,房间乱,要收拾干净,是谁的需要,其实是他们的需要,而并非孩子的需要,玩完玩具,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需要?养成收拾玩具才是他们能力发展的需要,更有甚者提高分类收玩具的能力,当他会收玩具时,价值感是非常高的,他会发现自己有多能干。我们得提供这样的机会,孩子才有进步空间。

@娟子 教育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你说到孩子生气了,那说明此刻的他处在情绪里,发生一件事,有情绪,很正常,不论对错,但要注意由情绪引发的不良行为是不可以的,这是孩子的部分。那妈妈这边,要注意不要因为孩子有情绪了也跟着掉入到孩子的负面情绪中,我们可以做的是理解孩子的情绪,深入共情他,当然不能同意他做不良的行为,不然这个行为日后会被放大。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细说一件情绪事情,我们一起来说说可以怎么处理[微笑]

@羊 感谢建明,以这种方式来督促我们学习,成长,用心良苦[亲亲][亲亲]许久没有看书,发现自己现在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了[尴尬]习惯了网络上看各种快速文章,看书时也想着一目十行[捂脸]一直想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然而除了在睡前给他讲绘本故事外,其他时间几乎没有接触书本。想着放假的时间好好安排他每天的活动,但是至今都成空。这些都是作为家长的我懒惰的结果。家庭教育真的太关键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一生。我们现在都习惯于拿手机看资讯,学习,电视,这无形中也让孩子觉得手机这么好,爸爸妈妈天天都拿手机,于是孩子也会想着拿手机。我家只有一个娃,所以他经常说他很无聊,因为没有同伴一起玩,而我们又经常拿着手机,如果我们能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玩,一起看书,他也就不会一直想着要手机了。另外我儿子很容易生气,一批评他他就生气,你犟他也和你犟,如果我们好好和他说,他才会听。但是我们在气头上的时候总是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每当看到他大发火的时候,我就反思自己,这样做对吗?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的反应,我该怎么去处理?很多时候觉得自己的方法太少,学习太少。没事做的这段时间,也反思自己,生命太无常,真的要好好把握。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他的身上,和他一起成长。昨天的今天才打卡,抱歉!建明说的,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说原因。

通过这件事我在在反思自己的教育。首先在尊重孩子意愿同时,是否应该提前告知她这个决定可能有的后果,让她在做决定前有更充分的认识(当然封城的结果是谁也无法提前预知)。其次,对于孩子的每一次教育都无法重复,在教育大宝方面我一直在做顺藤摸瓜的家长,感觉她也像我的试验品。对与错都无法改变,也庆幸生了二胎,而且是两个性格脾气完全不同的孩子,给了我不断尝试的机会。最终成品如何,只能拭目以待了,作为母亲只能说已经尽力而为了[害羞]

吃饭或者穿衣的问题,我想不是只有你家娃才这样,我家娃也出现这情况。以吃饭的问题来说,首先我们先自问一下,孩子之前都是喂饭?还是他自己吃一会儿,后面大人再喂?如果之前是属于这两种情况,今天提出你长大了要自己吃饭,可行性不强,虽然你说长大了要自己吃饭的道理是对的,但是孩子不配合,无果。第二找出孩子不肯动手吃饭的原因,是手部精细动作不够,还是今天饭菜不合他胃口?还是吃饭前没有沟通好让他自己独立吃饭?精细动作不够,自然自信心不足,不愿意,平时就多加强这方面练习。饭菜不合他胃口的话是否可以在煮饭菜前询问今天想吃什么菜?在有限的条件下满足孩子的饮食愿望是可以允许的。如果是希望他独立吃饭,可以饭前提要求,今天自己吃,达成协议,如果孩子不愿意,试着可以他独立吃一半,剩下一半妈妈喂,一段时间后慢慢再过度到独立吃饭。如果已经到了可以独立吃饭的年龄与能力了,孩子不动手吃饭,那就给机会不吃饭,饿一下,下一顿自然会吃,但注意从这一顿到下一顿之间不提供零食、点心,给点水即可,不然吃饱了零食下一顿照样不吃,就没有达到效果了。还有,孩子不吃饭,还哭,我们去体会下他此刻有什么情绪?不高兴,抵触,失落,畏难……?孩子不吃饭哭了并产生这么多情绪,正常吗?太正常了,我们大人可以做的是理解他此刻的情绪、感受:妈妈知道你要自己喂自己吃饭,有点不高兴,不情愿了……(妈妈尽可能地去猜测出孩子放当下的情绪)这一步叫共情,共情后拉回当下,“虽然你不高兴,但是我们已经约好了长大了就要自己吃饭,现在你是决定开始吃饭,还是继续哭一会儿?”(十有八九之前经常使用哭这一方法的孩子会继续哭,因为曾经无数次他的哭起了作用,只要他哭,哭一会儿,他的要求大人都会满足。所以现在妈妈要允许他哭,这个过程很难,妈妈自己得接受孩子在一旁哭,自己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大概哭了一会儿,可以问他,哭好了吗?如果哭好了,动手吃饭吧?还想哭,可询问你准备哭几分钟?三分钟还是五分钟?给出一个有限的选择……)这个处理哭的过程要注意老人家的介入,一旦老人家不是和你同一战线的介入,那效果也是不好的。最后,只要孩子今天有自己动手吃饭,请记着一定大大鼓励。

@自由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自己冷静下来?相信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我也有。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总是在事后发现自己刚才发火了,然后意识到这样不好,伤害到了对方,事情发展局势也不好,自己内心又产生愧疚等情绪,如果我们能够在发火的过程中突然感觉到自己正在发火,那么你尝试过停下来吗?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觉察自己的状态,然后选择不去发火。如果我们能在面对事情的时候先察觉面对这件事情,我们一会儿可能会发火,那么也先思考下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想想我们在意的亲子关系,想想我们在维系的夫妻关系。

——觉察!!!我们需要觉察自己的情绪,然后选择不发火,冷静思考问题,想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或许有伙伴说那就是“忍”呗!从外边来看,确实是忍下来,但是我们去关注下自己的内在,我们可以在心里与自己对话:他那样那样……我非常生气!(觉察自己当下产生的情绪并认可,接纳自己的情绪,也就是我有这种情绪是正常的,我可以有情绪,如果情绪非常大,先离开现场一会儿,哪怕先去个厕所,腾出一个时间点深呼吸,可以看看自己的身体此时此刻什么部位非常难受,嗓子眼?胸口?手脚发汗?等等。当你刻意去关注自己身体的时候首先不会一直想着让你生气的事,其实你关注身体是爱自己,让自己慢慢从生气的情绪中缓和一些,因为当你情绪稍微平静一些的时候,你就会启动自己的理性来思考问题,思考一会儿出去时我可以怎么说,怎么沟通更好?)

我们还得更新一种认知,那就是情绪和行为是要分开。比如看到孩子做作业时其实是在房间里偷看手机玩游戏,那么我们一定会着急,会生气,也一定有担心(担心他作业做不完,今晚又很迟睡等等),你是他妈,你不担心不着急才怪,而隔壁邻居不担心着急,因为孩子和她没关系,所以看到孩子这样,你有这些情绪都是正常的,但是!!!情绪是可以有,有些行为是不可以的。比如你发现后冲进去拍他脑袋,揪他衣服,打他屁股,摔书,破口大骂……“我是他妈,我还不能打不能骂了???”——他是独立的人,我们尊重他,即使他行为不对,我们也得尊重,我们可以选择其他方法沟通,而不是动手打他!请记着动手打孩子的时刻就是我们最没有办法的时刻,我们想不出任何一个办法的时刻!

我们又太南南南了,不能打不能骂,还得管理好我们的情绪,并要想出好办法沟通!!!怎么沟通?昨天有说到《非暴力沟通》,萨提亚理论——一致性沟通,还有正面管教——我信息、解决问题七步骤等等。

读了这本书深深的感觉到自己那些错误的教育方式,一边看书,脑海里一边浮现出自己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教育孩子的种种过程,反省自己、懂孩子、给孩子选择权,这些在自己的教育过程中几乎是没有的,总是想着让孩子去做一个好孩子,从来就没有想过让自己成为一个好母亲。后悔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去学习这些,因为小的时候没有教育好,当孩子慢慢长大,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常常会出现无能为力、不知所措局面。

深夜读书,收获很多呀!出现问题时要先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生气!从你后面的文字里我看到你是做了拥抱,想要同理他,教他冷静下来的方法等,所以可以不可以把上面这句话调整成“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先生气(先处理一下情绪),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呢!”出现问题,你的孩子内心产生一个情绪(比如生气),可以吗?可以!并且你能阻止孩子(另一个人)内心产生这种感觉吗?不可能的,情绪一定会产生的。但是,我们把情绪和行为分开。很明显,你的孩子运用哭着大声喊叫、生气着跑走这样的行为来处理情绪,他用这种行为来处理他的情绪,这种行为是不对的,但是请一定清楚他的情绪没有对错,情绪是正常的,我们把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分开,并且要认识到事情发生时,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件!情绪没处理,理性出不来!所以你做的拥抱非常好,给于孩子身体接触,安抚他的情绪,试着共情他,同理他,“妈妈知道你想要我先给你做,你特别着急,你害怕我先给小哥哥做,你觉得妈妈好像更喜欢哥哥,你感到不舒服,很生气,对吗?”(正面管教里说“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我们读的这本书里也有类似观念,所以这时候也是一个表达爱的好机会)“你希望我先给你做,这就代表着我最喜欢你,对吗?”“我亲爱的宝贝,每一个妈妈都是最爱自己的孩子的,我是最爱你的(立刻给到身体抚触,拥抱等效果更佳)就好像小哥哥的妈妈一样也是最爱他的”当你足够共情他时,他的情绪就好些了,不会有那些行为了。接下来你也处理很好了,我需要你们帮忙……如果有机会,可以在他冷静、平静、心情愉悦时和他交流自己有情绪了出现那些行为会让别人受伤,会让妈妈担心,这样是不对的,并和他讨论怎样做,做些什么会让自己的心情好起来又不伤害到别人呢?(三个原则: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伤害物品或者动物)朝着这三个方向去引导。下次如果有情绪了,可以提醒一句,“我知道你现在心情很……那你马上想一个让自己心情好起来的方法吧”。正面管教里还说到“愤怒选择轮”、冷静角都是帮助孩子管理、处理情绪的。

以下是今天阅读后觉得对自己日常教育找到理论支持的地方。

1.评估缓冲“6、3、1”原则:当孩子提出10个需求时,家长可以稍作等待后满足6个要求;友好拒绝3个要求;合作后满足1个要求。我一直也在为该不该满足对孩子的所有需求而烦恼,作者推荐的这个方法还是比较合理而且操作性强的。

2、“太贵效应”:父母对待金钱和生活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是否丰盛。反思自己在逛超市的时候也和孩子说过这句话,结果造成现在带她去买东西的时候,她会习惯性的问我“这个贵不贵,如果太贵我们就不买了”[尴尬]

3、性格分类:

力量型——需要被尊重

活泼型——需要被肯定和赞美

和平型——需要获得价值感

完美型——需要对他陈述事实

分别对号入座发现我家老大属于完美型性格,老二属于活泼型性格[偷笑]

@羊 恋爱当时是我女儿自己开口跟我说的,我们之间跟朋友一样,什么都会聊,但不代表我就支持她恋爱,我女儿跟我说这些时,我心里很气愤,但是嘴巴上并没有责备她,只是告诉 她现在还是学生,一切要以学习为主。当时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与其责备她,让她觉得我反对她恋爱,然后背着我偷偷摸摸的,还不如让她光明正大的把什么都告诉我,我可以及时的给她做出分析,让她有正确的判断力。然后查阅了很多关于早恋的问题,早恋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她们认为的所谓的爱情,我就是缺乏这方面的沟通,后面我就跟我女儿约定,绝对不能影响学习,一旦影响学习,我绝对反对她恋爱,果然在高二的第二学期中,她的学习不但没有退步,还进步很多。但是我并没有因为这些心里就认可她的早恋了,还是各种担忧,很多人说你孩子这么大了,舒服了,其实只要我们把孩子生下来,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操心事,孩子小的时候如果做好教育的基础,大了相对也比较好教育。昨天看的内容写到培养孩子的习惯,孩子的自理能力、自立意识跟孩子的学习成绩一样重要,“品格教育”比“成绩教育”、“才艺教育”重要的多等等,这些都是我在教育过程的严重的欠缺,这两天一直在想,我孩子这么大了,人格已经成型了,再按书上说的去教育去沟通,会不会有效果呢?

D6读书打卡 “行动比说教更有效,教育不能只靠嘴。”大宝的某些行为也是我的一面镜子,比如哥哥不想让弟弟玩他的玩具,就直接伸手把东西拿走了。这个时候我看到了,会说:哥哥,你可以不可以给弟弟另外一个玩具交换一下,或是跟弟弟商量,自己先玩几分钟再给弟弟。殊不知,其实这是自己行为产生的坏影响。比如我想让孩子吃饭或睡觉的时候,说了几次,他们还是不肯吃或是不肯睡,我就不说了,直接拿走他们手头在玩的东西。哥哥有时候会很委屈地大哭,或是说:“妈妈生气了”。以前,只有大宝的时候,还会很耐心地说:你需要玩几分钟?五分钟还是八分钟?让孩子做选择,孩子就会很开心地按照规定的时间,去睡觉或吃饭。现在有二宝,两个人一起闹腾,不睡觉,我的情绪就上来了。比如刚才准备午休,但是兄弟两没有想睡的意思,一直闹腾,我就说:妈妈要去看书了哈。客厅里,爸爸和奶奶问:两个人还没睡吗?我就更是一团无名火冒上来,说:他们两个自己玩吧。我就拿着电脑到另一个房间看书了。

哥哥最近老是拿自己跟弟弟比较,经常会说:妈妈都不帮我拿牛奶,只给弟弟拿。妈妈都不抱我睡觉了,只抱弟弟说。妈妈都不理我了,只理弟弟。我也知道这是大宝在寻求关注。有时候还会用语言劝说他几句。有时候还真没耐心。学习了几天感觉又回到了没学之前。看来,知行合一很关键啊。

伙伴们一周读书心得:

群建立之初17人,中间进进出出20人,最后维持在14人。群规:进群了就打卡,不打卡了就退群!为坚持下来的伙伴点赞[强]!

人手没有纸质书,本想每天拍照阅读内容发群里即可,但为了方便,在搜狗里图片转文字再合集到电脑word再发到微信,麻烦,但值得!

在疫情当下读书,是我选择在家有质量过日子的模式,不想葛优躺,不想刷抖音,不想看剧,而是用知识武装自己,每天一点点的思考,带来一点点的改变,不负光阴,成为更好的自己!感恩大家参与,在你们的打卡中,我看到了你们的努力,也使我更有力量坚持下去,抱团前行,我们继续!

一周读书心得:在建明的带领下,不知不觉读了十几万字,书中事例和理论的结合,看起来不枯燥;书中分类步骤,实操性强;群中小伙伴真实鲜活的案例,引发同理心。虽然学习了践行起来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学习和改进,每天都有一点点收获,30天后,60天后,……365天后……我们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希望我们继续抱团前行,成就更好的自己![玫瑰]

一周读书心得:平日的生活里自己也喜欢看书,看书可以充实自己,提升自己的内在。这种读书方式是第一次,比自己一个人看书效果好的多,每个人在看书的过程中对照自己,再把自己的不足拿出来讨论,看着大家各自发表的感想,也可以学到很多。第一天加入这个群看到写心得、写感受,犹豫了一下下,写心得、写感受是我最怕的,平时看书最多的就是看看,然后记一些好词好句,很少动用脑子去思考,跟走马观花没啥两样,读书打卡一周下来感觉收获甚多,希望接下来再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也要辛苦建明继续付出了[呲牙][呲牙]

一周读书心得:只有在意他的存在才会用心对他。最后留下在群里的十四人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想通过学习让自己能和孩子一起进步,所以他们在意这个群,哪怕再晚也会打卡,会看其他人的点评,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现在因为工作,家务,孩子,网络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有这么个兴趣相投,目标一致,互相鼓励,相互取经的小团体,该是多么庆幸的一件事呀。让我们一起加油,为孩子,为自己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期——《家的力量》阅读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