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收借鉴古人的读书法?3个原则须遵循,3个问题须注意

读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文明的根本途径,更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根本途径,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在一个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读书一日都不可忽视。

读书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去读,方能事半功倍呢?笔者以为,要回答好这个问题,首先得从吸收借鉴古人的读书法做起。

古人论述读书的言论,如果从先秦算起,至清末结束,至少有近3000年历史了,在如此悠久的历史中,这方面积聚起来的资料十分丰富,真可谓汗牛充栋。但是,古人的读书法是在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产生的,相对于今人,它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它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今人借鉴古人的读书法不能一股脑儿地全部接受,而应结合我们时代和我们的实际,灵活运用。

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入手,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借鉴古人读书法的原则

(一)结合实际的原则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借鉴古人的读书法,也应该遵循这一条规律。不论古人的读书法在当时有多么大的的影响,或对后世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只要它不适合于我们的实际,我们就应扬弃之。

(二)古为今用的原则

古为今用的原则要求我们在借鉴古人的读书法时,应把古人的读书法纳入现代读书法这个大系统之内,让其有价值的部分成为这个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以为,只有这样看待古人的读书法,才是恰当的、合理的。

(三)推陈出新的原则

推陈出新即强调我们在借鉴古人的读书法的时候,可以结合现代读物的特点、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古人的读书法。应该说,这是发展古人读书法,创新读书法的一条最佳途径。古人有关读书法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我们在借鉴运用的时候,基本的方式不外乎两种:继承和创新。本文前两条原则主要是从继承的角度来思考的,而这后一条原则则主要是从创新的角度来思考的。在具体的读书实践中,我们只有把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运用,方能使我们今日的读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借鉴古人读书法需要注意的3个问题

(一)就阅读对象来看

古人的阅读对象从现在学科分类的角度看,主要集中在哲学、史学、文学等这几个领域,这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读书治学文史哲不可分的观点。而且在这个领域里又因为中国社会的特点和科举考试的影响,读经(即哲学)一直贯穿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读书的一条主线。

我们知道,阅读对象决定阅读方法。因此,古人的许多阅读方法主要是服务于这类读物并从阅读这类读物中产生的,在这个方面,宋代理学集大成的人物朱熹关于读书法论述最为典型,这里,我们不妨抄录几则朱熹论述读书方法的言论,读者诸君可体验体验。朱熹论读书的著名言论:

1.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之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耳。

2.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3.为学读书,须学耐烦,细心去体会,切不可粗心。若曰何必,读书自有个捷径法,便是误入的深坑也。未见道理时,恰如数宝物,包裹在里面,无缘得见。必是今日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明日又去了一重,又见得一重。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使粗心大意不得。

4.读便是学……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5.你以后读书,每次只读五十字,一连读上二三百遍。

6.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

7. 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

8.读书须痛下功夫,须要细看,心粗性急,终不济事。

(二)就阅读方法看

古人读书贵精、贵专、贵实用,这一点,读者诸君从我们前面列举的朱熹的那8条论述读书的言论上可以明显地看到。

那么,古人读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有二:一是读经的需要,一是科举考试的需要。前边说过,读经位居古人读书之首,经书是古人读书治学必读之物。不仅如此,在效果上还要求必须烂熟于心,融会贯通。有鉴于此,古代许多读书人穷其一生都在研读经书。科举考试是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一条主要途径。凡学林士子只要一朝高中,就能获得一官半职,从此荣华一生。社会读书导向如此,学子读书的目的自然不能例外。

从现代的眼光来看,古人的此种读书法只有作为现代读书法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时,方能显其价值。否则,简单地将其奉为圭臬,奉为万世不变的、唯一正确的读书法,就是不合时宜的了。

(三)就阅读规律看

古人的读书法虽存在许多局限,但细细思之,古人所倡导精读法和诵读法可能体现着汉语的阅读特色。大家知道,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土壤中,这是古人读书法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体现着汉语的阅读规律,比如汉儒重视训诂、章句的读书法,宋儒重视精读、诵读的读书法,就是这方面的典型。对此,我们应该积极地从多方面展开研究。

总之,古人的读书法十分丰富,如何借鉴古人的读书法,这是一个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采取轻视,或盲目自大,或回避不谈的作法都是不明智的。

愿钟情于这片肥沃的土地的有志之士都来耕耘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吸收借鉴古人的读书法?3个原则须遵循,3个问题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