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日记(三)

喵喵山

去山脚下的牌楼路程39.3公里,上山大概43.4公里路程,婉延的山路,走过1/4的路程就全是爬升了。

沿途是绿树成荫,路并不宽,刚好两辆车对向驶过,左右可以有半米的距离。齿数比调到1:1,在缓慢的行进中,心率也在飙升,接触公路车之前,很难想象自行车这玩意居然可以用来爬山。萌新入坑(没上锁鞋),在10km/h 上下挣扎(多数时候到不了),第一次推车走了好久,还是觉得骑车快一些,推车走的话顶多能到5km/h。烈日当头,体温上升,水分蒸发,按照自己的节奏在途中阴凉处停下来,补充水分,看着继续爬坡的车手,虽不相识,但互相打气鼓励,那一刻觉得有归属感和信任感,无关乎年龄职业收入,能让你忘记那些凡尘俗事,专注在提升,坚持,动作上。

你要说真好,这样的运动真的很吸引人,但是任何圈子也都有自己一些特点,比如车圈里常见的车的鄙视链,追求装备升级的技术瘾,出门休闲骑结果拉爆你的常见梗,任何玩具玩到极致,都可以极度烧钱。把带换色,涂装升级,碳轮改装,升级电变,炸街花鼓,码表功率计,各式各样的骑行偏光镜,骑行服任你挑选,配件虽小,攒到一起也是价值惊人。

骑行的特点在于,因人而异。

你有自己的身高体重数据,车架的型号就有所不同,座管的高度,变速的长短和手感,核心力量的不同,这些静态数据就够你折腾一阵子了,等到你上了锁鞋锁踏,开始追求码表和功率计上数值的变化,又有专业的fitting测试,最大携氧量测试,纠正你的动作,提升你的功率,还有各种爬坡技巧,转弯技巧,你要问这些动态的精确数据和技巧,对骑车的提升有多少,很难说,可能每公里2-5秒吧,也可能5-10秒,但是有些方面还是必要的,主要是指那些防止运动损伤建议。

在骑行领域,专业运动员背后都有一群专业人士,他们搞研究,做实验,想方设法优化空气动力学,各种骑行升级也源自于这些研究报告。

骑行的周边,各种教学视频,vlog制作者,装备介绍的人……其他类似的圈子也大同小异。

我不由得想起电视剧《天道》里面,王志文饰演的丁元英,也是在音响领域的高端玩家,霸气的音响设备设计,成为贯穿了整个故事的线索。音乐带给人心境和情感的振动与升腾,让我们在声音展现的宏大叙事中心驰神往,对比说来,骑行带给人破风的爽快和酣畅,让我们在自然的绮丽和城市的街道中自在嚣张。齿轮和链条,总能引起男孩心中关于机械的最初向往,使用与保养,一动一静,链条油的气味和污黑的油渍,让人觉得真实而亲近,骑行的确是一段充满魅力的旅程。

以前觉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是一个贬义词,奋斗的年纪,就是推迟满足感,让自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但是观照整个人生进程,这句话是一无是处的么,也不是,当你七八十岁的时候,骑行这样的运动或许已经不适合了,当你四五十岁的时候,你有车有体力,但是很少有时间有同伴可以陪你骑行,所以我发现,骑车的人都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他们就是觉得“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踏实地一次次踩踏,全身心地投入一个过程中,这样的经验一旦丰富起来,人就会比较实际,不会变的虚无缥缈,不会变的知行不一,也许这就是运动的哲学吧。

享受骑行的乐趣,调剂身心,希望在生活中,能够活的更真实,更有力量,在属于自己的故事里,不断变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骑行日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