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给孩子读《敦煌莫高窟》,颇多收获。
(一)奇妙缘分的召唤
那天,我正在绘本馆里给孩子们配书,当1500多册绘本齐齐摊置眼前时,我再一次注意到这本绘本,正式产生了给我家姐姐阅读的决心。
当天晚上翻朋友圈时,恰逢又看到了童趣出版社的一位编辑发出的一个关于敦煌的读书会内容,一番交流后,她推荐了往期的一期公开课视频给我看,主题是《欢迎回家——觅觉色敦煌》,视频很长,内容也挺多,但是讲得挺好,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也加强了对敦煌石窟的感受力与兴趣。
因就这奇妙缘分的召唤,我们开启了绘本《敦煌莫高窟》的亲子阅读之旅。
(二)“是我拍坏了墙壁”
第二天,我手拿着绘本《敦煌莫高窟》,真诚地向姐姐发出邀请:“妈妈最近对敦煌石窟很感兴趣,可是我不知道的知识太多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去了解和学习吗?”小姑娘一听,特别爽快地答应了,笑容里除了有一份胜任感,也透露着一股子求知劲儿。
然后我们从绘本的书名读起,果然——“妈妈,敦煌是什么意思?莫高窟又是什么意思?”姐姐发出一连串问号,还没来得及听我解释,她立马又指着封面的小鹿问:“这是不是九色鹿啊?”
而在一旁旁听的弟弟(不足三岁),一直把玩着“莫高窟”三个字,不一会儿就说成了“乐高哭”,还问我“窟”是不是“哭”,让我哭笑不得。
读到中途,弟弟也是抢尽了风头,迫不及待地一再跟我确认:“妈妈,刚才那些画是假的,现在是真的了”——不断的自我理解、判断和确认。
读完后我们开始讨论,我问姐姐有没有在哪里见过佛像?在我绞尽脑汁搜索一番后,本想说出“哦,妈妈没有带你看过佛像”时,姐姐突然非常兴奋地告诉我:“我们在山脚下的一个寺庙里看过!”
读这本绘本,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当孩子们在问“壁画颜色脱落和破损”的意思时,我们房间的墙壁正好有几处硅藻泥脱落,于是现场教学,讲解一番后,也发现有好几处都脱落了。其中有一处,姐姐还主动向我承认是她自己当时看到破了一点,就想拍进去,结果一拍就有了更长的裂痕。
瞧,亲子阅读,不仅能生成自己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孩子审视自己的行为。
这是我们第一次读《敦煌莫高窟》,姐姐要求连读两遍。
(三)神往飞天
第二次阅读,爸爸加入了我们。一家四口围坐在床上,爸爸先读一遍,妈妈再读一遍。姐姐突然跳出来分享:“妈妈,我今天在饭饭家玩游戏时,我说了飞天,我还把一个小女孩当成飞天”。
这次阅读,我给姐姐读了书后的小知识,了解到莫高窟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小姑娘不可思议地问我:“这么长时间,那会不会损坏啊?”于是我跟她说:“这是国家的宝藏,有专人看管,就像我们的国宝大熊猫一样”,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四)“给老虎贴上创可贴”
第三次阅读,当读到“小明看到墙壁上的佛像时,仿佛有无数双眼睛注视着我”,姐姐对“注视”一词提出了疑问。
当我简单地把场景叙述出来,并让她去感受这个场景时,她跟我又分享了一个小疑惑:“妈妈,我有的时时候非常非常……认真想一件事情的时候,我听到我嗓子里有声音,这是怎么回事啊?”
在读到画里的老虎遇难时,我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当我情急之下说出:“可是老虎会伤害我们”时,小姑娘像是一下子长大了,拉着我的手,再拍拍我的胸脯,笑盈盈地说:“哎呀妈妈,你勇敢一下嘛,我们这么善良,它会很感动的”。
我还是不放心,她就说:“那我们想个办法吧,把它关到笼子里,把手脚都绑起来,嘴巴也用绳子绑一下,但是要留点缝隙让它呼吸,然后我们再给它的伤口贴创可贴吧!”我还能说什么呢?办法她都想好了,唯有后面读更多的书,让她知晓并懂得更好的保护自己吧。
(五)“我们假装到了敦煌莫高窟哟”
第四次阅读,我试图尽量做到情境式阅读。我调整了声音和语速、铺垫和渲染了气氛、辅助了肢体动作,生动地讲着故事,并跟姐姐说:“我们假装到了敦煌莫高窟哟”,邀请她进入故事情境中。结果小姑娘没有看书,静静地躺在我腿上听我讲。
我相信这次的阅读经历对我们娘俩来说,一定都很特别。我绘声绘色地描述,她借着自由的想象一步一步走入故事里……
当我们读完这本书,我第一次提出了一个较强的针对性话题——“现在,提问时间到”。让我没想到的是,姐弟俩都很喜欢被这样提问。抢着回答问题,她们成就感满满,我也暗自窃喜,因为这样我也能知道她们的思考模式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了,真好!
(后记)
从读前的机遇与背景知识的铺垫,到发出邀请让姐姐和我一起学习;从姐弟俩一连串的问号,到他们联系生活,生成自己的理解与判断;从担忧莫高窟因存在时间较久是否会损坏,到老虎遇难时笃定地想出解决办法;从刚开始的陌生,到闭着眼睛游历在想象中的旅途里,我看到了孩子们心智的成长,也看到了自己对绘本阅读的新方向。
今天我们刚拿到李星明的新作《小石匠——云冈的故事》,即将开启新的石窟之旅,期待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