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诞的吐槽辩白和高晓松的沉默顺受

李诞在上一期的吐槽大会上,顺带吐槽了自己深夜买醉的事情,同时还吐槽和辣妹的事情。节目中,吐槽其他嘉宾,顺带替自己洗白,大家哄堂大笑,秒懂。李诞看似很聪明替自己解释了那天的事情,把那一件严重的事情吐槽了一件逗比的事情。

很多人觉得那件事情已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是我听了之后反而觉得如鲠在喉,第一,这件事情是真的话,那不是几句调侃就可以解决的。第二,如果这件事情是假的,那么清者自清,也不是几句吐槽可以解决的事情。本来很是喜欢李诞,因为他让我看到很多事情可以吐槽之后一笑了之,而且很多明星也通过这个节目成功洗白了自己。但是最近对他有一丝丝厌恶,因为他把一些涉及道德层面的事情也当成吐糟,让我觉得没有了一些界限。

李克勤吐槽的时候,他会注意分寸,既吐槽到位,也不乏让人深思的地方。张蔷吐槽的时候,也是可以吐槽自己深一点,但是不涉及道德边界,不涉及他人过于敏感话题。

李诞最近一期的吐槽,和最近在其他综艺的表现,让人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不当真。吐槽作为一种沟通文化,除了缓解我们的尴尬之外,更多的还有一些发人深醒的意思。吐槽只是换一种沟通方式而已,但是仍然不能无视道德边界,不能把懒洋洋/不遵守规则(李吐槽自己玩手机为了现场调度)/不认真待人当成理所当然,反正吐槽一下就可以。这样的吐槽让我升起很多反感。

反之,高晓松当年的酒驾也是惊动媒体/民众,舆论一片哗然,但是他没有多一句的辩白,没有多一句的解释和推卸,反而是心平气和接受法律的制裁,有期徒刑1个月,他一声不吭拿起包裹到监狱里面,该蹲守监狱的时候蹲守,该社区服务的时候社区服务。最后服刑完成后,还做起了禁止酒驾的代言人。

高晓松的这一番行为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是啊,犯错了我认,该我受的处罚,我受。犯错误之后的狡辩和辩白都是多余的,而且也是讨嫌的。

大家对高晓松的事情不再评论,也不作为讨论的谈资。大家不但理解接受了他,人非完人孰能无错。我也相信高晓松以后不会再这样做。

但是李诞对自己的行为不但没有一个认错的态度,而且还试图通过一些小聪明滑过去,不但让人担心他根本不认为自己是错的,还让人觉得他把一切事情都看成是一种调侃和一种不在意,这样的行为真的好吗?这样的价值导向真的可以吗?

高晓松之后的路还是一如既往,但是我不禁担心李诞以后的人生路向,虽然他一手捧起了吐槽大会,而且创下了收视届的神奇,但是一样事物没有一个底层的文化和传统积淀在里面,他能走多远呢?站的越高,不也意味着跌的越惨。

包括这几期的吐槽大会,除了相似的段子,相似的角度之外,看不到太多新意。看来看去,就是那一套而已呀。我也从刚开始的每期定时追看,变成了现在可看可不看。这也是一种信号吧。

一样事物,跳得高不重要,关键是能够跳得多远,这才是最重要的。

历史上昙花一现的人事物太多了,但是能经过时间的洗礼,仍然能够站好站稳的,才是真正了不起的人。比如李克勤,张蔷,蔡明。走得越久的人,看了觉得越有味道。

回头再看看高晓松和马东,虽然奇葩说节目没有了那么高的收视率,但是仍然愿意去看到他们的聊天,仍然有很多回味,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这本身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回头看看,我们的影视圈,多少人如过江之鲫一样来了,但是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精英。明星就像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多得现在看一些大v的文章,都不认识那些名字了。一些80/90/00后的明星出来,名字还没记全,他们人已经不见了。好听点,叫闭关学习,不好听的,就是被淘走了。

本人不太看好李诞,觉得他要么会过气,要么会被其他一个更搞笑的人替代。因为他主张的那种丧文化,实在不适合青年人效仿。一时的好笑可以,但是时间久了这种丧文化让人会觉得生活这样好吗?

吐槽可以,但是如何拿捏那个度,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过犹不及,同样适用于吐槽这个以搞笑为主的节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诞的吐槽辩白和高晓松的沉默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