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
1962年6月22日,周星驰出生在香港九龙贫民区,母亲凌宝儿是广东宝安县人
他的名字是母亲起的,出自《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来香港后,凌宝儿先和来自上海的移民结婚,生下两女一子,他们住在九龙穷人区,过着清贫的生活。一家5口挤在一间狭窄的木板房里,睡的是“上下铺”的架子床,把豉油捞饭当作天下美食。
最后凌宝儿与丈夫因为性格不合离婚,单身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其艰难可想而知,同时打着两份工,照顾着三个孩子。
或许由于他小时候的遭遇,很早就见识到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从小就深刻体会到心酸和无奈是什么感觉,这为他以后饰演小人物能够得心应手
在对周星驰后来的采访中,他谈到:对他影响最深的是自己的妈妈,不仅看到妈妈抚养自己有多辛苦,更重要的是,妈妈总是能够容忍他的胡思乱想,让他天马星空的想法得以驰骋。
在后来的很多作品中,女主角都或多或少有他妈妈的影子。在《喜剧之王》中,借助尹天仇的那句:你祖母才是真正英雄。表达了他对妈妈的感恩之情。
小时候的周星驰沉默寡言,不喜欢说话,而且相当害羞内向,带他出门吃饭,只要有外人在,他都拿著菜单挡著脸,就这样吃完一餐饭,不敢见外人。
但他却喜欢观察,会站在窗旁看两小时的街景,盯着来来去去的人观察,猜测他们的职业,这样的经历才让周星驰能够在揣测人物心理和表演情绪上有了基础。
在心理学家看来:成人以后的很多人格养成可以追溯到小时候7岁之前。因为从小贫穷的经历,塑造了另一面的周星驰:对钱及其的看重;有些依赖母亲甚至是恋母情结(这一点在单身妈妈抚养长大的孩子身上很常见);不善言辞和羞涩,害怕面对大众。
第一点他也不曾讳言,他对钱及其看重,赚钱作为他达到目的的一部分,也是最直接的部分,当然前提是把自己专业的事完成。
而第二点或许导致今天的周星驰迟迟没有结婚,在单身家庭长大的孩子,在人格上总会有缺陷,失去了爱人的能力,不懂得怎样去表达爱。
第三点在今天的周星驰身上依然常见:即使成名之后,他在面对大众或媒体时,也显得极其的羞涩和不善言辞,甚至让外界看来有些孤僻和格格不入
在他小时候,当时的香港正在流行李小龙的武打片,和很多小孩子一样,周星驰也把李小龙作为自己的偶像,想要学习功夫。
曾经一度以为是这个世界上同龄中最能打的人,每个月还拿出一百多元钱去拜师学艺,只是后来没钱交学费,才放弃了这个梦想。
1982年,周星驰和好友梁朝伟一起报考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同去的梁朝伟考上了,而自己却落榜了,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后来自己连考两年,才终于考上了训练班。但是一毕业却被分到去当儿童节目主持人。随后便是6年默默无闻的日子,他郁郁不得志,但是正如“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在那段时间里,经历了一种淬火之后的重生。
为了演戏,他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更多只是跑龙套的角色。在83版《射雕英雄传》中,他扮演宋兵,台词总共不超过5句,时间只不到一分钟。
为了一个死尸角色,他央求导演甚至“浪费一升口水争取”,在私底下钻研演技,看书学习,在片场观摩看看别人是怎么演的。
在这段时间里,对他最大的冲击就是他觉得那些主角人物太过“假大空”,一点也不真实,不是真实生活中的人物。
随后当他有了表演和导演的机会,他就开始不断地解构中心人物,颠覆在传统意义上被世人广泛传颂的经典人物,掺杂很多现代元素,例如唐伯虎,孙悟空,甚至将后者赋予一段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表演形式更加注重表现,在故事中增添一分戏谑和嘲笑,电影的情节不再是第一重要的位置,因为没有太多的逻辑可言,而是更加注重演员的表现力。
这让人物显得更加立体真实,有血有肉,才会让观众铭记于心,而他也开创了自己的无厘头的风格电影形式,注定在影史上留下自己的位置。
为什么周星驰演技生涯如此成功,但是导演出的影片却让人不尽满意呢?
周星驰做导演有个特点:他需要在现场亲自演示一遍动作,示范给演员看,让演员演成他这个样子。但是周星驰毕竟是表演大师,他表演的张力,节奏的掌控力都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当然其他的演员自然做不到,
周星驰无厘头式的电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无厘头的风格只有自己能够驾驭,只有这种富有感染力和夸张力的演技才能撑起影片,而当其他演员达不到这种要求后,就会让观众感到尴尬和出戏。
最明显的就是今年大年初一上映的《新喜剧之王》,根据《喜剧之王》改编的作品,故事情节和人物设置都基本一致,如梦的原型就是尹天仇,都是追逐演员梦想却不得志的人,但是鄂靖文的演技和周星驰相差太多,导致观众对这部戏评价不高,豆瓣评分只有5.7分。
天才与白痴只有一线之隔,周星驰就是如此,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严重,正面评价就是对身边人很好,显得温文尔雅;而对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的人品:情商低,不尊重同行,不顾人情面,甚至被称为“片场暴君”。
但是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基于对电影的无限热爱以及对职业的无限尊重,对于这份工作,他不是和别人一样:仅仅当作谋生赚钱的工具。而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最多的时间给了电影,所以他必须认真,而认真就有可能得罪人。
在他心中,没有最好的作品,只有更好的作品,所以对于每一个细节都要求完美。他把对自己的要求放到其他人身上:认为既然自己能够做到,那么别人应该也能做到,希望每个人都像他一样不断地追求极致,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而在当导演时,他将这种专业精神贯彻到底,经常事必躬亲、一丝不苟,往往会因为一个细节做的不到位,让演员反复的NG重来,而且在现场经常大声的呼喊甚至谩骂,这才得罪了业内多名同行,认为周星驰不尊重他们。
《少林足球》中黄一飞饰演的大师兄有少林铁头功,有一组在歌厅被老板用啤酒瓶砸头的戏,据说周星驰追求完美让黄一飞挨了100多个瓶子最后头破血流才喊停。
但正是周星驰这种专业态度才塑造了一部部炙手可热的作品,才让戏中的配戏演员能够被观众记住,她们的演技甚至是生涯最巅峰的时刻。我们今天记得的这些演员的巅峰时刻也是在周星驰的电影里。
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轻松完成的,背后都承载着作者无数的呕心沥血,甚至是以生命为代价。路遥在写《平凡的世界》曾经一度口吐鲜血,后期创作时是一边流泪,一边写作,眼睛三天两头出毛病。而路遥完成这部巨作后,不久就因为身体问题病逝。
而现在的中国影视圈因为更看重人际关系,而不看重作品,导致演员和导演都是敷衍了事,营造一种“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气氛,唯一对不起的就是作品。
而以后的周星驰或许不会在出现在荧幕上了,只是他对电影的专业态度却不知能够又何人能接棒?虽然中国电影每年都在诞生影帝,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有周星驰对电影的专业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