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婚教练看某产品架构

梁宁在得到上有个专栏,叫产品思维。什么是产品思维?这个话题,某位从来没有接触过设计的同学,在春节期间突然对这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春节期间各种找design thinking相关的书,最后在看了日本某位同学些的设计与革新之后,似乎他明白了些什么,之后就再也没触碰了。

至于这位同学明白了什么,某天我曾经问过他。他说,他理解的设计思维就是一切设计会用到的思维。这个看起来不就是无比正确的废话嘛。这个从设计与革新的那本书里面来说,一个最简单的原则就是,你能不能用最简单的方式能把这个概念给呈现出来,这个貌似也是设计在解决的问题。所以,对于我们这种门外汉,凡夫俗子来说,能把设计思维,产品思维说清楚,其实也是需要很大功力的事情。

我理解的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我觉得是非常一致的,用我的话来说,就是以客户需求为出发,来用一切方式解决客户问题的方式,都会用到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我觉得产品思维,是一切商业运行的最基本的原则之一。有需求被满足了,才会有价值的交换。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就是解决如何满足需求的问题。

设计思维和产品思维的很大一部分的工作其实是在于需求。然而需求又是人产生的。所以研究人,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之前去学教练,在教练的课程里面发现了三个很重要的测评,虽说历史很悠久,很多同学都跟我说,那些个都是10多年前流行的老古董,但是你如果把这三个测评放在一起看,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系统。这三个测评分别是4P的测评,关于人的行为的,另外一些跟这个类似的叫DISC;第二个测评是霍兰德测评,关于性格特征的,性格特征的形成一般是环境造成的,所以霍兰德又看成为环境的影响;第三个测评是MBTI,据说是最本源的你的需求,宇宙给你的不变的特质,一般来说不会变,但测评的结果可能会变,因为你会对这个不变的特质越来越清晰。当然,作为不能证伪的东西,作为理科生的我还是有点质疑的,测评嘛,权当是了解下自己把,其实不要给别人贴标签的同时,给自己贴标签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图片发自App

这个是我上课的时候画的关于这三者的关系。如果你想发展你的各种优势,这三者必须匹配,环境就是你生长的土壤,你自己本身就是一颗种子,只有适合你这颗种子的土壤,才能把你培养成参天大树,结出丰盛的果子,就是你表现出来的行为。同理,再回到研究人本身,其实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去分析。

梁宁在得到专栏中讲结婚教练的时候,也提到了识人的方法,跟这个比较类似。

1.行为层次:这个也就是梁宁讲到的感知层,就是你看到这个人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这个人的打扮,穿衣风格,做事的风格,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外表看出来的。在时尚剧里,穿prada的恶魔,在时尚杂志工作的总编通过你穿的衣服就能知道你是什么层次的,很多时候,以貌取人这个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很多时候我们看人特别是做产品的时候看人,都停留在这个层次。看的最多的就是这个人干了些什么呀,所以有时候做出来的产品只能停留在人家做的事情,这样出来的产品怎么说呢,可能对于一些客户是可以的,看起来解决了他们的问题。同理来说,因为行为外表是最容易被观察到的,所以在每次的demo meeting里面,这两个也是最容易被老板和上级所诟病的,我们也最容易争论说,这个界面好看不好看,用起来趁手不。

2.更高的产品大师会从环境层次去考虑问题。作为一个人的环境,就包含了梁宁提到的角色框架层,她在组织里面处于一个什么角色,这个角色的目标是什么,这个角色会和哪些其他角色互动。其次环境还包含了这个人的资源层,资源包含了物质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的总和。除此之外,还包含了这个人的能力。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结婚教练看某产品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