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她是潘金莲吗?

(旧作一篇。回忆小学生活的)


图片发自App

学语文,当然是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老师们先教我们认字,然后又教我们组词、辨析词义、造句、写作文。

二年级时,学反义词,我的同桌曾闹了一个笑话。同桌也是我的邻村小伙伴,学习比较吃力,老师讲的东西,他总是一知半解。有一节课,老师让他起来回答“坚定”的反义词是什么,他咕哝了半天,给出了一个答案:定坚。“定坚”一出,立时引起哄堂大笑,把老师弄得也是哭笑不得。只见老师无奈地摇了摇头,就让他走到讲桌跟前,接着一扭身子把他头朝下抱起来,说:“看,这就是你的反义词”。见此情形,同学们笑得更热烈了。

对于小学生来说,造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就会出笑话。现在网络上有好多关于学生造句的段子,如用“难过”造句,就造“门前有条水沟很难过”,用“原来”造句,就说“原来这人是我爸”,句子一个比一个奇葩。俺们那时学造句,闹的笑话当然也是少不了的。印象最深的还是我的那位同桌,那天老师让他用“满意”造句,他先给出了一个:“今天,我哥哥结婚,我很满意。”老师说好,让他再造一个,他很快就又给出第二个:今天,我姐姐结婚,我很满意。老师立时就笑弯了腰。

这老师已不是“定坚”时期的那个赵老师,赵老师只教了我们一年,就换成了钱老师。钱老师是一个已不怎么年轻的男人,与我同桌住在一个庄子里,按辈分,同桌应该称呼钱老师“叔叔”。当时钱老师听完同桌两个“满意”的句子,笑了一阵后,就说:唉,乖乖,你家一天要办两件喜事,那还不把你爹娘忙死?同桌没听出老师话里的讽刺意味,看老师笑,他也跟着傻傻地笑了。

到了三年级,就开始学写作文了。现在回想起来,从三年级直到五年级,作文倒是每星期都写,可现在能记住的作文题,也就是那么几个,不是《新学期打算》,就是《我的XX》,再就是《记一次难忘(有意义)的活动》。《新学期打算》大都被同学写成了保证书或决心书,《我的XX》写的都是父母、老师、兄弟姐妹或同学,且几乎都是千人一面,《记一次难忘的活动》开篇总要写上“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嘹亮的歌声”。《我的XX》是写得最多的,那次老师要求我们写《我的妈妈》,第二周评讲作文时,同桌再次给大家带来了欢乐。那堂课一开始,钱老师先表扬了几个写得不错的同学,然后就开始用夸张的语气读同桌的“大作”:“我的妈妈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红扑扑的小脸像熟透的苹果,水灵灵的大眼睛,一笑起来,腮帮上还有两个酒窝。妈妈的脾气很好,见人总是嫣然一笑……”读完这段肖像描写,看钱老师的表情,那绝对是要“笑尿”的前奏。

很显然,同桌的作文是抄袭的,因为这样的“优美”句子在《作文选》中最常见,我们也偶尔抄用,只不过都是写姐姐妹妹的,而同桌却能不问青红皂白,史无前例地用之美化自己那位饱经沧桑的妈妈,这就叫钱老师无法忍受了。那时,作为一个整日在家务农的农村妇女,三十多岁就已经人老珠黄了,哪还会有“红扑扑”的脸和“水灵灵”的眼?我们也曾见过同桌的妈妈,人又黑又矮,一脸褶子。作为同村人,钱老师当然对她更是熟悉不过。因此,读罢同桌作文,钱老师就一脸邪笑的问:“这写的真是你娘?”同桌低头不语。钱老师又说:“我又不是没见过你娘,还见人就‘嫣然一笑’,你知道什么是嫣然一笑?这样写你娘,难道她是潘金莲吗?”

同学都知道钱老师是嘲弄同桌,所以就都附和着笑。但真了解潘金莲是谁的不多,因为当时课外书很少。之前有次我去邻居家里玩,无意间看到了一本名叫《水浒传》的书,于是就借来看,结果就知道了里面的宋江、武松、林冲、西门庆和潘金莲那些人物,并且知道西门庆和潘金莲都不是什么好人,潘金莲不仅不守妇道,还害了武大郎。

在现实生活中,谁要是称某个女人是潘金莲,对方一定会勃然大怒的,但同桌的妈妈是钱老师的远房嫂子,两人可能平时经常开玩笑,所以钱老师说同桌的妈妈是潘金莲从情理上讲,是无伤大雅的。可是现在想来,课堂毕竟是课堂,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说出这样的话,即使彼此关系再近,也是非常不妥的。

也不知后来,同桌的妈妈是不是听说到了钱老师这样在课堂上说她,即使知道了,她也会一笑了之的吧?那笑,自然也不是“嫣然一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难道她是潘金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