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我,更是我们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句话在网上广为流传,配合着互联网对生活的隔绝,人与人逐渐成为不相理解的孤岛。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的孤岛。”也就是说,常常把自己隔绝的人实际上活在一种错觉中——认为自己与他人或是不需要关联,或是不能关联,进而自我封闭,社会成为逐渐冷漠的荒漠。

      那么,是什么在欺骗我们呢?我想,这种欺骗至少可以上溯千年。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大步向前,人的“自我理性”觉醒,神的“共同秩序”被放逐,失去共同价值依托的人们沉浸在探秘的欢悦与狂热中。计算思维与利己主义带来的快生活击碎了“田园牧歌”式的慢生活,进一步的物质发展又给了人们自成一体的底气。到了如今,冒牌的价值多元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猖獗,底线基础一次次被自由的名义侵犯着,天下者滔滔皆是,因此人们常常因为“不值得”或者“不能够”而选择放弃对他人的共情,那些在乎的人也难以继续在乎下去。

        对于这种错误的底气,我要说:“我是我,却更是我们。”就物质层面来讲,我们生活在一个满是他人成果的世界里。没有服务与管理、研发与建造的世界只会是荒芜,享受着人类文明成果的我们岂能遁世封闭,妄图孤立。我们不只在物质上相通,在精神亦有共鸣。泰戈尔行走在星光下,看到无数大地上的家庭共同的欢乐,孟子奔走于各国,呼吁人们发现原本藏在自己本性深处的“怵惕恻隐之心”,墨子云:“”视人之身,如视其身。”这位侠义的宗师把一辈子奉献给兼爱非攻的理想。“我”源于“我们”之中,承认这一点既是理解他人,也是反省自己。没有“我们”,“我”又该被如何定义,被如何审视?许多平时从未思考过,被当成理所当然的问题都会因我们的隔绝而浮出水面,引发社会的风气危机。

        面对封建的桎梏,先贤们大呼“我是我”;面对现在的散漫,则是时候承认“我”其实是“我们”。没有生产力与社会制度能将个体从群体中剥离,因此,是时候停止这样的狂妄,我是我,但我更是我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是我,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