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及次级防御

01 什么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防御机制?

 防御可能会改变一个人对自己、他人、思想或情感的防御感知。比如,在认知上通过操纵思想来缓解痛苦;在情感上,通过转向反面来处理令人不安的情绪;在行为上,通过外部行为来逃避痛苦的内心冲突。 

 心理治疗师肯柏格认为:较原始的防御机制涉及自己和外界的界限,而层次较高的防御过程处理内在界限。 如:压抑和诸如反向形成、隔离、抵消、理智化和合理化等属于相对较高水平的防御机制。通过拒绝来自意识自我的内驱力衍生物或其观念表象,来保持自我免受内心冲突。 分裂和其他相关机制,则通过分离或主动避开自己和重要他人的矛盾体验,来保持自我免受冲突。其他相关机制,包括原始理想化、投射性认同、否认、全能感和原始贬低。 

 人的防御模式几乎与他们的声音、指纹一样,都具有个性化特点。某些人以悲伤防御愤怒,而有些人以愤怒防御悲伤。有些人防御羞耻,而有些人设法摆脱内疚。有些人防御技能很广泛,有些人一变应万变。

对心理咨询师来说,判断来访者的心理异常包括:情感虚假、缺乏良知、因优越而张狂的愉悦、追求极端刺激、缺乏同情心、自我中心或自命不凡、情感淡薄等。


02 什么是合理化防御?

合理化防御,它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概念之一。当人们无法得偿所愿,便自然觉得原先的追求毫无意义;或者觉得某些不幸降临,感觉也没那么糟糕,这就是合理化发挥作用。

合理化防御当人们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不能符合社会规范时,尽量搜集一些合乎自己内心需要的理由,给自己的作为一个合理的解释,以掩饰自己的过失,以减免焦虑的痛苦和维护自尊免受伤害,此种方法称为“合理化”,换句话说,“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合理化防御的危害是,过度使用合理化可以泛化所有事件。

比如,当你一时兴致很高做的事,合理化后很少承认自己做事欠考虑。当父母打骂孩子会用“都是为你好”合理化他们的行为。销售员工业绩不达标,不承认自己不努力,而是说领导没有管理好。

合理化防御,说到底就是一种推诿用的,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推诿于其他理由,找人担带其过错,自己的心灵达到平静。


03 人格结构的次级防御:内摄。

内摄是将外部信息归为内部心理的过程。

它的好处,通过内摄可对重要他人形成原始性认同。人在最初几年仿效重要客体(双亲、养育者)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很多心理学家称这过程为镜像神经元。

内摄在使用不当时,会像投射一样产生高度的破坏性。在恐惧或受虐的情境下,人会通过努力接纳施虐者的特性,来控制自己的恐惧和痛苦。

曾有一个案例,叫他小曾吧。在他回忆受创伤的一个情景中,看到女同学受到男同学侵犯,他害怕男同学会打他,没有上前制止。在他见证这个过程,无法区分内心想法与外部现实,陷入了混沌的投射性认同。他的潜意识里有一个防御机制:“我不是无助的受害者,我才是施暴的强者。”他后来说,觉得女同学不检点,才会被男同学侵犯。

投射性认同,当他表现出自我反省能力,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想象可能与事实不符,他的投射具备自我不协调性。投射很大程度取决于能否达到个体防御的目的,即能否帮他摆脱焦虑。

自我攻击是与内摄型抑郁密切相关的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个体在抑郁驱力影响下产生的差强人意的应对方式。


04 人格结构的次级防御:置换

我有一个同学跟我讲,每次坐大巴回家上高速都特别害怕,甚至看到大巴都害怕。她有过坐大巴高速上出车祸的经历,本人受伤不是很严重,但这个创伤画面对她的影响挺大的。

这属于创伤后应激现象,也是“置换”次级防御过程。

“置换”是指将驱力、情感、关注或行为从初始目标客体向其他客体,因为若将其施加于前者,将引发焦虑。

在一个家庭里你可能会看到“置换”现象。男主人在外受到上司的批评,回家对妻子发脾气,接着妻子斥责孩子,而孩子一脚将身边的宠物踢向一边。

若个体惯用转换“置换”防御,并使生活时常陷入恐惧,通常称为恐惧性格。置换也有正面的形式,将攻击转化为创造力。


阳兰心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防御及次级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