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培训对我授课底层逻辑的改变

    来的时候带着对方法论的渴求,我希望能通过化书成课这次培训,解决我课堂上工具使用的困惑。说白了就是想怎么能让课堂变得更加热闹有趣一些,但是经过两天的培训,我收获的不仅是工具的使用,还收获了课程设计的框架搭建、逻辑结构、学习活动设计和促进学习转化等一系列干货,光是消化这些就得花上我好长一段时间,我想通过实操去更好的理解消化。

    这个课堂对我而言,冲击最大的就是授课认知的变化。在我过去的经验中,课堂的核心是讲师,讲师向学员输送信息,学员接受信息,但这个过程中学员的参与感并不高,讲授式教学在培训24h小时后仅保留5%的记忆。

    培训第1天袁老师就提出了建构主义教学的模型,讲师是一种引导的角色,学员随引导演练建构出属于他们的课程。


图片发自App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和讲授式教学不同的是整个过程,不是灌输而是点燃课堂

    内容设计围绕问题,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讲授变研讨,通过团队学习弥补个人的不足;答案变共识,在课程中讲师提供技术标准和模型,而学员通过协作完成自己的建构。

    建构主义教学大大颠覆了我对教学这个事的认知。讲师,应该更多是一个服务者,而不仅仅是表演者。讲师服务于学员服务于课程,关注点要更多放在怎么让学员更多的理解自己的课程内容,多设置和课程目标相关的活动提升课堂质量上。天马同学在8分钟课堂演绎中,更像是有人在我头上狠狠敲了一下,让我明白作为讲师不能过于在乎学员对自己的看法,而是要关注自己能够给学员带来什么。

    课程结构的搭建一直是我的弱项,课堂上老师分别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书化课程搭建,一种是从外到内,先把书中的内容罗列再筛选内容,用CSRP模型进行化书。还有一种是从内到外,先确定要讲什么内容,再画出课程框架,最后用书中内容去填充课程结构。课程结构设计的5种逻辑也非常具有实操性。在课程结构搭建上我的经验太少,希望未来能够多运用,可能体会会更深。


图片发自App

    学员可能不记得你在课堂上说过什么,但一定记得他们体验过的环节。设计学习活动也是我在这两天培训中记忆最深刻的点,袁老师直接把她的学习内容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活动,通过我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加深我们对学习内容的印象。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整个课堂当中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事,搭积木、连线法、破墙而入,五星教学法、角色扮演等各种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学员自己的体验说出你想要说的话。比如最后半天的现场实战演习,虽然呈现很仓促,但是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问题,也是这一部分我的感受最深,很庆幸我和阿潘都完整参与了演习,没有当逃兵。


图片发自App

    作为阅读界的爱好者,培训界的小小白,希望自己能够把书中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智慧融为一体,化出更有价值的课程,知行合一,以生命影响生命,这也是我的志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次培训对我授课底层逻辑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