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里“肉食者鄙”的鲁庄公,真的很鄙吗?

《曹刿论战》的故事,上过中学的人都耳熟能详。这段故事火了一个成语“一鼓作气”,还有曹刿那句名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可是,我们仔细研究这段故事里的肉食者鲁庄公姬同,并不容易看出来他未能远谋。而且,正是因为鲁庄公的纳谏如流,他听从了曹刿的建议,才在长勺之战战胜了强大的齐国。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鲁庄公是一位虚心纳谏、知人善用、尽职尽责的好国君。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位“肉食者鄙”的鲁庄公。

鲁庄公的父亲是鲁桓公,非常喜欢他的母亲。鲁庄公的母亲是齐国人,叫做文姜。一次鲁桓公带老婆去齐国串亲戚,无意中发现了文姜与自己的大舅子齐襄公有一腿。然后,就像《权利的游戏》里的劳勃国王一样,他被谋杀了,而且是死在了齐国。

消息传来,年仅12岁的姬同即位,成为鲁庄公。鲁庄公很憋屈,一方面舅舅齐襄公与自己有杀父之仇,另一方面母亲文姜也与自己有杀父之仇。而且嚣张的齐襄公还时不时欺负一下自己的外甥,没事就派兵攻打弱一点的鲁国。

鲁庄公八年,也就是长勺之战的前年,齐襄公被杀,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王位,管仲辅佐的公子纠败给了小白。因为公子纠姥姥家是鲁国的,鲁庄公自然而然地就支持公子纠,也因此迁怒于公子小白。

小白当上国君之后,就是齐桓公,话说他也是鲁庄公的舅舅,但还是一如既往地欺负鲁国。鲁国战败后,杀掉了避难在此的公子纠。齐桓公又向鲁庄公索要管仲。手下有人看出了管仲的重要性,就劝鲁庄公杀掉管仲,以免将来对鲁国不利。而鲁庄公并没有那么做,而是把管仲归还给了齐国。

又过了一年,齐桓公又派鲍叔牙来攻打鲁国,才有了曹刿一战成名的“长勺之战”。

从长勺之战之后,鲁庄公也算是把鲁国带到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隐隐能够与齐国分庭抗礼。但就综合国力来说,鲁国和齐国还是有相当大差距的,所以鲁庄公扬眉吐气不久,在五霸之首的舅舅面前,还是矮了一等。

所以,他后来不得不委曲求全,娶了齐国的老婆哀姜。同时也不得不矮下身子,如齐观社。

鲁庄公在长勺之战能够听从曹刿的建议,但在《国语》里,还记录着曹刿另一次劝谏。

庄公如齐观社。

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正民也。是故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夫齐弃太公之法而观民于社,君为是举而往观之,非故业也,何以训民?土发而社,助时也。收攟而蒸,纳要也。今齐社而往观旅,非先王之训也。天子祀上帝,诸侯会之受命焉。诸侯祀先王、先公,卿大夫佐之受事焉。臣不闻诸侯相会祀也,祀又不法,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齐国强大起来之后,要号召各路诸侯到齐国观看社祭,来彰显本国的强大。鲁庄公就被震慑到,想去参加这个集会,被曹刿劝谏住了。

曹刿说,礼是用来正民心的。周王朝要求诸侯五年要派使臣觐见天子四次,诸侯要去朝见一次。完了之后就集中在一起讲习礼仪,来排定长幼尊卑的次序,确定纳贡的标准。这是不能缺席和怠慢的。现在齐国违背祖宗的法度,自己搞一套活动,让大家去齐国观社祭,您怎么能去呢?如果您去了,以后还怎么来训诫鲁国百姓呢?

曹刿说的在理,可是庄公不听。

公不听,遂如齐。 

从曹刿的角度来说,礼法怎么能够随便破坏呢,庄公去了就是助纣为虐,助长了齐国的气焰。他内心肯定又要说一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可是从鲁庄公的角度来看,面对强大的齐国,当真是得罪不起的,所以他还是去了。

长勺之战,应当是鲁庄公44年人生中的亮点,在位32年间,他很想创立一番事业,但限于国力和才能,以及太过强大的对手齐桓公,他只能在取得些许成就后,选择苟着去保存自己鲁国的实力,不被齐国侵占。

屁股决定大脑,一介平民曹刿评价的一国之君“鄙”,对这位忍辱负重的鲁庄公来说,真的不太合适。

参考文献:《左传·庄公十年》;《国语·鲁语》;《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

你可能感兴趣的:(《曹刿论战》里“肉食者鄙”的鲁庄公,真的很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