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职场最常提及,也是最常让人想揪起脑袋往墙上撞的一件事,不管是自己的头还是对方的头。
“画面设计上,往左挪一点地方”(纸上的一点,是多少?)
“文件交给我”(文件以什么样的形式,附上什么内容,什么时间交给他?)
“客户需要方案更直接一些”(是主题直接,还是方案呈现直接?还是对消费者直接一些?我们需要坚持哪些不变?)
……无数的沟通最后以失败告终,特别是一些设计、产品需求,经常丢出来一句话,任凭设计人员自己去理解,然而需求方拿到之后,发来一堆透露着不满但又不好意思发泄的情绪。
沟通失败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该沟通的话没好好说;第二,认为沟通仅仅是把话说完就行了。
先说第一点,该沟通话没好好说。
百度上关于“沟通”的解释: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沟通(communication)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有效沟通》(美)桑德拉·黑贝尔斯 理查德·威沃尔二世
上面讲到的沟通,都不仅仅是单个言语上的表达,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词“生态”。任何问题,都是一项生态性的问题。背后关联到千千万万个小问题,很多电影的剧本写作手法都是这样衍生开来。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和当下情绪是不一样的,都是属于他当下生态状况,所以任何的问题沟通,都是跟他当下的生态状况进行沟通。我们对所接受事物的瞬间反应,是来自于我们所有生活的经验总和,那一刻就决定这个东西的理解程度。
有句老话说的是:比起无知,一知半解的知识更危险。放在沟通这件事情上,如果不到位的沟通,比起不沟通更严重,因为沟通理解歪了,很可能产生很多无用功,浪费人力物力,还影响项目进度。
所以沟通必须是准确而到位的。假如是一个市场推广计划书的修改沟通,沟通的“生态”表述,应该含有但不仅限于以下的内容:
01 心平气和(如果有需要,可以加进情绪,例如对方皮太厚拖延严重,这是就可凶狠一点),确认了对方有时间,知道你要讲的事情之后,进行针对性沟通,即使有相关的事情,说完后再讲,即使某些内容要重复一遍;
02 说明:修改的重要性,关键地方(让对方知道这件事情的影响性);
03 修改需求描述,尽量用数字表达。如传播量达7000万,销售额增加20%等;
04 简明扼要地说明需求背后的原因,内容详尽而不互相重复。第一点是讲述消费者洞察的,即使只有一句话,也不要放到第二点上去讲(有例子说明的,就摆具体例子);
05 各方意见,能影响决定的甲乙丙分别是什么样的反馈。如,甲方需要主题更直接点,号召消费者年末去网上购物;我们的考量:直接可能不能引起兴趣,因为现在娱乐内容大行其道,所以我们简单的同时要保持娱乐性;
06 修改方案提交时间、形式、详尽程度,希望达到的目的;
07 重复确认,修改需求清楚了吗,产出需求明白了吗?有其他疑问吗,需要哪些协助?
这样完整地表达下来,然后“沟通”还没有完。回顾刚才引起沟通失败的第二点,认为沟通仅仅是把话说完就行了。
在项目进行当中,要定时检查,例如在方案修改的策略阶段,内容产出阶段,设计阶段,都要和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确认沟通,确保项目的每一个节奏都踩准。
有人会说,这不是项目管理的事吗?部分说对,因为沟通也是属于项目沟通当中的内容,因为该说的你都说了,但发现有没有根据沟通内容走下去?那这次沟通就算完蛋了!所以涉及沟通内容的是该把控的,沟通应该是贯穿整个项目“生态内容”,而不是开始的一两句话。
上面以“沟通”为例子,这样需要用“生态”眼光看待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例如,兴高采烈花钱买了中国移动的20M宽带,速度却比不上电信的2M的?因为电信的基础建服务和信息处理都是最厉害的,电信是国家的骨干网,其他运营商的网络都得从这衍生,所以又贵又牛气又不怕你投诉,因为它的“生态”是稳固强劲的;
相信了傲气的广告语,买了8核国产手机,终究跑不过苹果的1核!苹果手机的硬件从来就不是最顶级的,但是软件、任务处理、用户体验做的好,功能完善,它的品牌价值2018年仅次于谷歌;
还有我们熟知的“下班后的八个钟”理论,下班后的时间你干嘛了?是你职场生态的组成部分。假设你的亲戚是公司股东,会成为你的职场生态营养之一。当然,不建议通过攀亲戚来改善自己的晋升,即便本人有亲戚在咱们公司,我也会谨慎思考后再好好进行利用的。
包括,不要再认为你的老板什么都不懂,却压榨你的血汗,指使你干这干那而愤愤不平。不否认,确实有很多领导庸庸无为,但是大多数,他能当你的老板或者上级,他所处的位置能看到的“生态”是不一样,公司各项的成本,市场的消息,对应的人脉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很多决定你不理解是正常的。只有当你坐上那个位置,才能看到“生态全貌”。
当然不是奴化大家的锐气,我们可以学习“生态化”眼光看待问题,这样自己必然会辛苦一些,多做一些,但是这正是超越别人的一种好方法,不是吗?
如何运用生态眼光?
01 抱有怀疑精神。大家说好,不一定是真的好。
举个例子,夏天家里蚊子很多,在某商城上买了一个灭蚊灯,号称用紫外线吸引蚊子,“物理灭蚊”!想着本人就可以随意在房里走动肆意睡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效果,但为何评价里那么多蚊子尸体?查了科普才知道,灭蚊灯里吸进去的那很可能不是蚊子,而是蚊子的表亲——摇蚊,它是不吸血的。
而且更多实验证明,紫外线灭蚊灯并不吸引吸血蚊子,只是因为紫外线灯“吸引”了大量摇蚊,让人们错误的认为吸血蚊子喜欢紫外线。可以判断商城上的好评大部分是刷的。
最后重重考量,最合适防蚊的,果然还是蚊帐!怀疑精神能粉碎很多谣言,打破很多边界帮助你活跃思路,扫除盲点。
02 找出关联因素,具体化问题生态。一个问题出现,肯定是很多事物运转的凝练总和 ,不是一个忘记、或是疏忽这么简答。为什么创作一句8个字的广告语需要数个月?而一篇2000字文章一两天就能挥毫定稿?越是凝练的事物,涉及的复杂因素越多,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韩国地方这么小,为何经济这么发达”相关的问题。我们都知道韩国经济发达,如此简单的一个问题,到底是为什么呢?涉及的历史不是一丁半点,这种特色经济发展背后衍生的电影、文化又是重重叠加。
再如上面那个“灭蚊”的问题,这么傻的灭蚊灯为什么这么多好评?差评就没有?原来该电商平台的做法是故意屏蔽差评,“差评”被归类为“和购买无关内容”,被“忽略”显示。我的天!才发现平它如此大,做法这么流氓,怪不的都是好评。
把各个细小的问题和答案用思维导图连起来,你就是一个骚气的小专家。下次关于某些问题吹牛你就能用上场了。
03 根据你的需求策略性进行处理。我们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用生态眼光仅仅是为了了解?还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假设我的目标是要说服不吃生鱼片的朋友,去尝一尝。我就要了解他的兴趣,他知道生鱼片的好处吗?尝鲜的胆子小?他喜欢谁?是不是一个妹子就能把他搞定,让他为了逞强而去吃?这里仅是一个示意,我没有这么无聊做这样的事,我的做法是直接把他摁下去吃就得了。
用有限的精力去解决一定的问题,就像吃东西一样,吃不完的就会造成浪费,无法消化或者不适合吃的,对自己没有多大益处。不要太完美主义,最好留有一定的时间,用于纠错、反思。
04 细化执行解决你的问题。每个人家里很多衣服都是乱堆着,然后他们便去学习如何储藏衣服,结果还是一个样,三个月后衣服乱糟糟。没有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习惯,洗衣的周期,整理的细节规则,都会影响结果。执行不到位的,整理衣服便成为一种累赘。
细节是魔鬼,也是天使,爱情当中很多人不用问就能感觉到对方的变心,这不是细节的神奇力量是什么?泰坦尼克号和乡村爱情故事,本质上都是讲述情感问题,每个手法的处理不一样,到最后的呈现就完全不一样。
05 最后,连接生态。每个用生态眼光看待的事物,连接起来就会让你的知识产生交叉,有灵感迸发或者是独特见解,这收获就难以估计了……
有全局“生态”的眼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多多实践是必要的,否则即使看遍五车的书,和有丰富实践或者大平台的人相比,还是会逊色一些。
还要锁定自己喜欢的主题或者领域,持续发展下去,这样才能在弯道实现超越。想着抱着西瓜还能细细数着芝麻的同学,只能说看你天赋了。
最后的最后,是不是每件事都要以生态性的思维去考量呢?不一定,会耗费精力。标准就是,属于你关心的,你就多思考。
假如你在地球负责扫地,就考量地球的事,火星的事,等你能力有富余的精力再去考量。假如天上不断有石头掉下,影响你的扫地工作,这时候你可以去思考火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