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又集五福了,你还想参加吗?

不知不觉间,新年的脚步又近了,一年一度的支付宝集五福活动又来了。

随手写个“福”字,或者在身边找个“福”字,说不定就能扫出个“福”来;要是找到最稀有的那一张“福”,就能开心上好半天;当然,这么有趣的事情,肯定得拉上自己的亲朋好友一块来玩——相信很多网民朋友,每年都沉浸在这样的集体欢愉里,乐此不疲。

但是,也有很多人并不喜欢这样的活动,每次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那么,今年的你,还想参加这样的活动吗?

为流量殚尽竭虑的阿里

集五福是支付宝史上较为成功的社交活动之一,让支付宝每年都能在农历新年里出一把风头,招揽一批新粉丝使用支付宝。

回顾阿里漫长的运营史,这样的活动层出不穷,足以见得阿里的心思之多。

此前,阿里曾在支付宝中推出了争议颇大的“圈子”,让支付宝一瞬间“万象更新”,成了“支付鸨”,各式“美女猛男”甚至有些淫秽的信息在“圈子”泛滥开来。一片喧嚣中,阿里迅速叫停了这样的“圈子”,相关的高层领导也被变相降职。阿里扩张社交圈子的野心,可见一斑。

几个月前的双十一活动,阿里也加码发力,推出了一波又一波热乎乎的新鲜活动。光是一个拉战队拼能量的活动,就搞得整个社交圈风雨欲来“能量码”群飞,不少网友甚至对这样近乎“传销”的战队活动表示反感。

诸如此类的活动,阿里推了一波又一波,效果有好有差。毋庸置疑,阿里整个的重心,都在“揽客”“拉流量”上。

理财工具与社交产品的矛盾

一直以来,大家对支付宝的感知就是理财工具,对淘宝的感知就是购物工具,对整个阿里集团的感知就是一个理财助手,这显然不符合阿里的预设。

阿里的愿景,是要“改变生活”,融入到中国亿万网民的生活之中,然而这样宏伟的版图,似乎总是因为“社交”大陆的缺失,显得尴尬和缺憾。

没错,阿里一直以来的心头恨,就是社交板块的无力。尽管次次发力,但又次次黯然收手。

年关上发出“五福”大招的支付宝,也难免陷入这样的一个悖论:支付宝既想做万能的理财服务工具,又想插手用户的社交生活,而这两者仿佛天然相悖——用支付宝转账买单理财可以,但好像用来聊天就不太习惯,甚至有些不安感?大部分用户对于支付宝都抱有这样的心理,这使得支付宝难以兼顾理财和社交。

可支付宝从不轻言放弃,反倒持续加码。

最有力的证据便是阿里收购饿了么。六百亿现金,阿里直接将整个饿了么收入麾下,使其成为支付宝内部的一个功能。

当下,支付宝还在强推花呗和口碑,这也是阿里抢占用户流量、攻入用户的社交生活的重大举措。

一边强化理财的基本盘,一边向社交和生活领域进发。阿里仿若一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不达目的不罢休,屡败屡战。

被野心侵犯的至简哲学

在实现宏图霸业的过程里,阿里还不可避免地侵犯了许多互联网产品奉若圭臬的至简哲学。

微信就是至简哲学的坚定捍卫者。纵观微信的数次迭代,几乎从未添加过任何繁复的功能。即便是前不久最为人所诟病的7.0版本,在功能大改版之后也仍然保持着极简的风格。

反观阿里,旗下几乎所有的产品都沿袭着“怎么复杂怎么”来的风格。淘宝、支付宝、钉钉……无一能够跳出这种桎梏。许多互联网的产品经理,都对阿里系的APP成见很大。作为普通用户的笔者,也时常迷失在支付宝和淘宝花哨的布局里,不愿深入使用这两款产品,尽管支付宝和淘宝有很多神奇强大的功能。

简洁即美——这样烂大街的道理,阿里好像并不认同,或者说因为野心太大而忘了这样的道理。

很遗憾,在野心膨胀的路途上,阿里不仅“没有朋友”,还渐渐放弃了用户体验。

被野心侵犯的至简哲学,也许再难回归到阿里系产品的设计理念里。

写在最后

为什么要写这篇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和倾向的文章?

笔者并无意diss支付宝或者其他任何一款阿里系的产品,只是想站在一名普通用户的角度,谈一谈“集五福”活动背后隐藏的一些问题。

笔者仍旧希望阿里能够改变世界,带给用户更多福利,也迫切呼吁阿里系的产品设计者们能够更加重视一名普通用户的感受和体验,在商业版图与用户体验间取得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支付宝又集五福了,你还想参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