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读,《史记》之张释之冯唐列传。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从司马迁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得出张释之冯唐都是刚正不阿、坚持正确意见,敢于向当朝皇上提出不同意见的杰出人才。司马迁对他们充满景仰之情跃然纸上,由衷感叹,他们的言论是意味深远的、有大智慧的。

事实上,司马迁心底下最由衷赞叹的是,张释之和冯唐二人在自己的从政生涯中遇到一个明君;一位从善如流的开明皇上,并且还能知错就改,平易近人。潜台词也许就是,你们俩侍奉的君王多么开明,而我司马迁侍奉的君王则是如此的不近人情,刚愎自用,真是相差的太远了。

文章中写张释之刚正不阿,执法严明最经典的几件事,司马迁都用了浓墨重彩详细加以描述。其一是,张释之随从汉文帝到虎圈视察参观,主管虎圈的山林尉回答不出皇上的所有问题;虎圈的看守在旁边代替上林尉回答了所有的问题,而且回答的相当周全。汉文帝很不高兴,想让看守代替了上林尉做虎圈主管。

张释之很聪明,过了一阵子以后,连问了汉文帝两个问题,然后引经据典告诉了汉文帝,越级提拔是有风险的;特别是越级提拔伶牙俐齿的人官员,助长天下人追随呈口舌之能,而不求实际的风气。秦始皇和秦二世都是因此,听不进自己所失,国势日衰以至土崩瓦解。汉文帝马上打消了越级提拔的念头。

其二是,太子(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和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司马门没有下车,犯了“不敬”之罪;张释之及止阻止太子和梁王进宫,同时检举揭发他们的罪行并报告皇帝。最终逼着汉文帝在薄太后面前主动摘帽赔罪,太后下诏赦免他太子二人罪过,事件才得以解决。这件事过后,汉文帝反而高看了张释之并升了他的官职。

其三是,汉文帝出巡,突然有人跑出来,皇帝车马受惊,冒失者被抓送张释之审讯。皇帝自认为冒失者的行为应该是死罪吧,因为今天自己也吓了一大跳。结果张释之按朝廷的律法,只判了个罚金。汉文帝不满,张释之坚持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都应该共同遵守的,如果随意加重处罚,这样法律就不能取信于民了。汉文帝承认判罚正确。

其四是,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的玉环,汉文帝大怒,偷盗者被抓送张释之审判。皇帝以为偷盗者应该是灭族的,但是结果相当意外。张释之只判偷盗者死刑,其族人无连带坐罪,适用法律就是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按律判死刑。汉文帝不悦,转而与薄太后讨论此事,最后还是同意了张释之的判决。

其三其四两件事情让司马迁触动很大,在文章中他不断的感叹汉文帝的开明,同时也许是在感叹自己,如果汉武帝有汉文帝一半的善良或者开明,自己也许就不会落下宫行的残酷刑法了。

汉文帝的朝堂上有刚正不阿的言官张释之,汉武帝的朝堂之上有谁呢?我多么想做张释之啊。如果汉武帝能听得进言官的意见,又或者朝堂之上有刚正不阿的言官,按朝廷的律法,我司马迁也不会判这么重的刑罚吧。如果刑罚再轻一点,也许我家的钱也足够赎罪了,这个挨千刀的汉武帝,你跟你爷差太远了。

冯唐这个人比张释之说话更加直接,大庭广众之下,一点也不顾及皇帝情面实话实说,如果在汉武帝时期,可能直接就斩首了。

汉文帝和冯唐讨论老赵国时期的名将李齐,满脸充满敬佩之情。冯唐当面就泼一盆冷水说,李齐根本比不上廉颇和李牧二人。满脸不高兴的汉文帝,听完了冯唐的解释之后很高兴,拍着大腿说,”我如果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将军,我还担忧匈奴吗?“

一根筋的冯唐马上接着说,“皇上您就算有这样的将领,你也不会用他们的。”汉文帝大怒,起身走人。改天又私下召见了冯唐,当面责备他为什么不能给点面子,偏要当众数落他的。

匈奴犯境,汉文帝忧愁问计于冯唐,又重新提起之前的对话。冯唐说,古代君王派兵作战,双方约定,国门以内的事皇帝决断,国门以外的事将军裁定,也就是著名的潜规则:”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

军功的赏罚全由将军决定,归来再奏报朝廷。所以,李牧将军在赵国边境统率军队,才能屡战奇功,因为所有征收的税金,他都可以自行用来犒赏部下。君王交给他重任,只要求他成功打胜仗,其他一概不干预。也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汉文帝听完冯唐的建议之后,马上回去下诣遣使释放云中郡守魏尚;之前他因为多报了杀敌人数6人给举报了,所以被朝廷削爵,判刑。从此,匈奴人远远躲开,不敢靠近云中郡的边关要塞了。

冯唐耿直更与国家利益为重,不怕生死,在汉文帝面前直抒胸臆,直陈事实,引经据典盘敲侧击,最终成功让汉文帝理解了他的苦心,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做法。

写到冯唐的事迹,司马迁心中可能感觉得更苦啊。如果汉武帝的胸怀有一半汉文帝的大度,自己为李陵将军说上的那几句真实的话语能算什么呢?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何况生死决择?君子坦荡荡,他的选择总有他自己正确的原因吧。

“不了解一个人,你去看看他结交的朋友就可以知道了。不结党营私,王道就会平坦宽阔、明辨。张释之和冯唐就是这种人吧”太史公这段话也许是想写给后人看的,但是我觉得他是想写给汉武帝看的。

汉武帝你自己看看,李陵将军身边的是什么人,他结交的是什么朋友,他怎么会叛国呢?我司马迁,一心为了大汉朝,忠心耿耿,你丫心中怎么那样狠?朝庭律法条文,你看也不看,量刑定罪全凭自己高兴,你那心胸连文帝的脚趾头都达不到呀。

司马迁其实是想学张释之与冯唐,为大汉朝建功立业,为天下开太平,同时也希望汉武帝是汉文帝啊。可惜了…我将衷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读,《史记》之张释之冯唐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