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弹钢琴,我再次看见了自己很多模式:
1、刚开始的证明模式;
第一节试听课,几年没有看五线谱了,然后现场直接要看五线谱弹下来一首中级曲子。
出于“不能丢人”的想法,我100%集中注意力弹下来了。
自信满满。
2、接下来的几天,我对自己便放松了,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也很容易混乱。
特别是老师要检查作业时,我居然发现自己还会紧张;老师在指点我弹琴的感觉时,我居然还会不好意思;老师让我试弹时,我居然还会贬低自己;老师在表扬我的时候,我居然还会假装谦虚不承认!
这tm是什么鬼!
好在我可以觉察到自己的很多情绪和念头,好在我知道该如何跟它们相处,所以意识到以上自己的这些模式时,我内心便迅速做调整,一般几分钟内就可以搞定。
后来我想了想,如果我能用我第一个“证明的模式”去面对我生命的每一个时刻,那我人生的效率岂不很高、岂不也会有很多收获?!
是的,每一个片刻,都尽量集中注意力活在当下,这也是我自己灵修想要去到的位置。
只是当然,“证明”的能量是没办法持久的,肯定是要发自内心的集中注意力才行。
02
有了我上面案例的参考,邀请正在读文章的你可以去觉察自己的做事模式:
你是在心无旁骛地一心一意地做事情,还是心有旁骛呢?比如你在无意识地关注别人对你的看法,你很怕做不好了会被鄙视的,你很想被各种称赞,你觉得这个好难不想做,你在牺牲讨好根本不情愿做,你……
如果我们带着这样一堆内心戏,可以把事情做好么?就算能做好,那又要花费多少时间呢?!
我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理论,说人一生假设活到80岁,如果按“十万小时就一个专家”的定律来看的话,一生可以做7个专家。(80岁是700800个小时)
但我觉得不是这样,十万小时不算睡觉时间吧?!但是80岁里应该算了睡觉时间的,所以我按每天睡8小时,将睡觉时间排除后,再按十万小时定律来看,那人的一生也可以做成4.67个不同职业的专家大师了,我们就再打个折,姑且算4个吧。
我为这个事情震惊:我们的一生,又有几个人能在自己的1个职业中发展成专家大师呢?更不用说4个了!
而且十万小时,一定包含了你效率低下的时间,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保证高效的话,那我觉得不用十万就一定是某个领域地专家大师了。
既然是这样,然而当我们目前都还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的话,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下本段刚开始的问题:我们在做事的时候,是心无旁骛还是心有旁骛呢?
03
没错,如果你的投入度越高,相信你提升得会越快,创造结果的速度也会越快。
可如果我们在单位时间里敷衍了事,打发时间一样,那同样,相信就算用一生70万小时的时间,也没办法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大师。
想起《士兵突击》里马班长说的一句话“不要混日子,小心让日子把你给混了”。
这里面说的“不要混日子”到底是什么概念呢?我自己觉得是在每一个当下是全然投入的,认真没有敷衍的,那么日积月累的话,效果自然会显著,也就是所谓的“你没有混日子,日子也就不会混了你”。
当然,有人可能会问“要十万小时都是这样不混的状态么”?
我觉得,咱可以不用那么较真儿,要“先着相再破相”,先“着十万小时”的相,再破“十万小时”的相。
比如,当我知道10万小时定律后,我算了算,如果我每天弹钢琴弹2个小时(目前能拿出来的最多的时间),一年也就730个小时,那如果要累积到十万小时来到一个专家大师的话,需要137年…算完之后,我都打算放弃了。
本打算放弃弹钢琴,到后来还是放弃了“要成为钢琴大师”的念头,这才得以让我轻装上阵,不带任何期待,只是全然享受在弹琴的每一刻就好。
先想好你要什么,然后在每个当下就去全然地做好了,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04
刚开始去学芭蕾形体矫正的时候,当老师说“抬头挺胸高傲一点”时,当老师说“指尖拉长要充满灵魂”时,当老师说“眼睛看出去,看向远方”时,我很不好意思,觉得自己又不专业如何做出人家那种专业的感觉呢。
然而当我意识到专业是在一次次看似不专业的练习中来的;当我意识到没有每一个放下全然地投入看似不专业的练习,就永远来不到专业的质变里程碑;当我意识到我自己带着什么样的感觉能量做事,决定了我的人生整体感觉和结果时——
在今天的形体课程中,我调整了自己的能量,面带微笑,眼睛看出去,看向了远方……
END
亲,左下角的红心️,点个赞再走啦~
我是果然,感恩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