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老师给学生包场网吧”,这条热搜我得重新审视“老师”

文 | 栩衡宝宝

今天早些的时候,看到一条热搜推送,“班主任带全班学生通宵打游戏”,不禁再次感慨,又是人家的班主任。作为高三班主任,践行了当初所应允学生“三年期间不去网吧,高考结束之后包场”的承诺,而这一行为让他成为“别人家的班主任”。

而我们自己家的班主任,尤其是到了高三,翻来覆去说的,基本上躲不开“你们是我带过的最差的一届”“我就耽误你们一分钟”“这道题讲一下就下课”“...”这几句话。

现在回想起来,我高中的任课老师说过最温暖的的一句话,应该是出自数学老师之口,而这句话也不知不觉陪伴我很多年,在无形之中,它成为我的人生信条:学会了第一好,学不会第二好。

在很多被各种问题纠缠得辗转难眠的深夜里,在无数个陷入困局不断自我否定的时候,因为这句话,我学会放过自己,放过因为纠结而疲惫不堪的自己。

也因此,我才意识到老师可以教书,也可以育人。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我也可以成为一位称职的老师。

可是,不久这个想法被我狠狠地撕碎丢弃在角落,居然一下子坚定了,不走老师这条路了。

“教书育人”,从一份职责,变成需要对孩子的未来百分百承担。

与医患关系不同,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处于非常和谐的状态,毕竟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双方有一个利益结点,那就是学生,只要一切的出发点为了学生,可以说二者的关系轻易不会出现波动。可是近几年,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额关系可以说变得紧张起来。

双方对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成为矛盾的导火索。

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自己与老师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的区别。

甚至有部分家长,很肯定地认为,教育孩子只是老师的责任。

之前有一位家长在微信群里面对老师态度恶劣,最后以教育局出面双方道歉,事情才结束。

事情发生的起因很简单,老师想让家长监督孩子保质保量完成元旦作业,而家长是觉得六年级的课程保质保量地监督完成难度不小,如果家长可以做到,那也就不必去学校接受教育。于是二人就发生了争执。

作为老师,当然希望假期过后看的是孩子有质量的作业,而这个目标对于正处于小学的孩子来说是一个人是很难做到的,所以需要家长的监督。从这一点来看,老师没有错。

而家长却认为,监督本应该是老师的事情,老师这么说无异于推卸责任。

其实作为教育者,深知家长在这个长达二十年的教育活动中所充当刚的角色,监督孩子写作业,表面上是在给家长分配任务,实际上,是给家长一个机会,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所学所思所想。

孩子的成长却少不了家长的陪伴,这是所有家长都知道的,但究竟怎么做才算是“陪伴”?百忙之中陪孩子去看一两次电影,去一两次游乐场,或者是偶尔接孩子放学?

所有以满足孩子日思夜想的愿望为前提的“偶然”行为,都不能算是陪伴。这种陪伴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为了减轻家长内心的愧疚,而对孩子做的补偿。

而最简单的陪伴,就是在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搬条椅子,坐在孩子身边。

陪着孩子成长,是家长最辛苦但同时也是最幸福的责任。这种责任,是老师无法也不能代替的。

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可以承担起陪伴者这个角色。

家长有自己的双标:我可以是不合格的家长,但你不可以是不合格的老师。

去酒吧兼职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那因为打牌没有时间去接孩子的家长是不是也不配成为家长?

一位街舞老师因为有纹身被家长联名辞退、世界上有多少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就有多少需要承受家长双标的老师。

从聊天过程来看,这个家长一直就无关教学的各种问题给街舞老师提看似为了孩子实则纯粹无理取闹的建议,以对孩子影响不好为理由,从要求老师换头像到最后干脆以纹身为理由直接将老师辞退。

最让人无话可说的,是家长因为打牌没有时间,要求老师送孩子回家,而当老师说自己要去酒吧兼职没有时间的时候,直接认为老师要对孩子晚回家负责。

如果说“给老师找不足”是这位家长十分热衷的游戏,那“希望老师送孩子回家”可以说明他完全把照顾小孩当做老师的义务。在那位家长眼中,当他把孩子送到老师那边学习的那一刻开始,自己就无需承担对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这份责任包括以身作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而不是老师的。

辞退有纹身的老师,不等于孩子以后就一定根正苗红,相反,有一个可以因为打牌而把自己退给老师的家长,孩子的未来才是令人堪忧。

但是这些家长在大部分时候,都忘记这一点。

从未去反省自己的家长,又怎么会去考虑怎么样对于孩子才是最好的?

本文由栩衡宝宝(kissbady2018)原创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结束老师给学生包场网吧”,这条热搜我得重新审视“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