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30 《幻想即现实》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书是《幻想即现实》。

这本书是“国内精神分析界的旗手”曾奇峰老师的著作,这是一本写给普通人看的关于精神分析、人格的形成、还有潜意识的一本心理学的科普类书籍。

人们常常会说“性格决定命运”,那又是什么决定了性格呢?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人格决定了我们的性格。而人格,是我们早年在和父母的关系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今天呢,想和大家聊一聊关于金钱的话题。你想赚钱吗?在2017年之前我认为我是不想的。

在2017年年初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财富课程。在这次课程,我的目的并不是钱,而是生命中其他的问题。课程要求每个人带108张纸币去上课,可以是100/50/20/10元,我带的是108张100元的。为了激发起大家内心对钱的恐惧,老师没有让大家互相确认每个人到底带了多少钱去,所有的钱被混在一起做游戏。游戏结束后每个人从钱堆里把自己的那一份拿走带回家。那次的活动发生了意外,有几个人的钱少了。而我就是其中之一,少了3600元钱。当时我的心中除了担心家人的责怪,压力不算大。一是相信主办方一定会解决的,另一方面即便退一万步说最后钱拿不回来了,这个数目也还能Hold住。最后整件事情出人意料的解决了,对我也没有太大的触动,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提醒。

时间来到了2017年10月,我又去参加了一次财富课程。同样是拿钱做游戏。老师让我们像击鼓传花一样把钱放在一样的钱袋中向旁边的人传递下去。我没心没肺的传着,慢慢的我发现坐在上手的阿姨手上总是攥着好几个钱袋子不乐意往我这儿传。我心想:这个阿姨好匮乏啊,抓着钱不放。下一秒突然意识到我自己完成是她的反面,手里完全留不住钱!在我这儿钱就像是烫手山芋,总是在第一时间就被我迅速丢给了下家。当我往内心更深一点看时,我看到了来自我妈妈和奶奶的扭曲的金钱观。在内心深处我既渴望又鄙视钱,然而清高如我是怎么可能承认我是爱钱的呢?!我希望就像玛丽苏文中的男一男二男N对待女主角一样,小钱钱们都上赶着来找我,然而我还是要高傲的不带搭理它们的。现在看来,上次丢钱也是老天给我的一点小提示吧,我不爱钱,钱也不爱来找我。但是当我能够看到内心的那一点小心思的时候,突然就释怀了:好吧,承认自己爱钱也没啥!

于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开始认真的学习如何赚钱,如何投资理财,如何通过工作去提升自己的收入。可是我发现这一切进行的并不如人意,我仍然做的非常的艰难。尤其是在工作方面,因为怀孕生老二,我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产假休完后回到了原先的部门却换了新的岗位,曾经积累的工作成绩似乎一夜之间没有了,甚至感受到很强烈的被排斥的力量。我有时候隐约知道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有时候自己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情绪是非常的沮丧的。

带着这样的关于金钱的疑惑,我试图从书中找到解答。在这本书里,有一小节就是关于钱的,标题是“无钱型人格障碍”。这其实是作者用来形容某一类人的代号,这种人的特点就是穷酸,迂腐,刻薄又懒惰。和他们打交道时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巨大的人格变异和空洞。其实钱本身是一种中性的东西,本应获得应有的尊重。然而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其中有些人会认为它包含着很多阴暗面的含义,比如肮脏堕落丑恶。

对于钱呢,又有两种不同的不正确的态度,一是“视金钱如粪土”。这类人可能就会将我们生活中其他一些同样珍贵的东西也唾弃了,比如友谊、爱情、生命。2017年以前的我,其实就属于这一类人。

而另一个极端则是把金钱看得过于重要了,甚至高于其他一切事务,不惜一切代价去追逐它。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他在追逐的并不是钱本身,而是某种精神层面的东西,比如爱和关注。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在错误的路上,永远也找不到你想要的答案的。替代物没有办法代替原物,一切的努力可能是引鸩止渴。比如说很多人虽然赚了很多钱,然而他并不快乐,内心仍然有黑洞无法填满。

看到这里,我才意识到,是的,我想通过赚钱来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什么呢?因为这是我从我的原生家庭中唯一能够获得认可和关注的方式,只有当我有能力,只有当我的能力可以碾压别人的时候,我才有生存的意义。因此成年之后的我,还在不停的追求我要赢我要胜利。这样的我,带给周围人的感觉一定是非常不舒服的,他们会回避会抗拒会不屑,但唯一没有的就是认可。而我也因为就是无法赢过所有人的事实而变得非常的沮丧。

曾经以为解决了渴望得到爱和关注的问题,至少也已经解决了大半吧,结果它换了个面孔又一次出现在我的生命中。所以啊,人的自我成长就是这样一次一次不停的剥洋葱的过程,痛并酸爽着啊。

你在金钱上有什么困惑吗?欢迎也分享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哦。书中自有黄金屋,我是今天的说书人肖颖,谢谢大家的聆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6-30 《幻想即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