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0

              这天,与阿德勒“强人的生活哲学”相遇

        近期,迷上了“得到”(一个收费知识传播平台)。一天,偶然从“得到”的电子书推广文稿中看到《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经万维钢老师的“精英日课”解读,引起了 很大的反响,据说,听了,会获得了很多颠覆“三观”的认知。这极大地刺激了我的好奇心,于是,饶有兴致地跟着万维钢老师走进《被讨厌的勇气》的世界。从“强人的生活哲学”,到“什么是真正的自由”,再到“幸福=贡献感”,接着“生活哲学有啥用”,最后到总结“通往强者之路”。一路听下来,对个中观点深以为然。为了对该书的精髓有更深入的领会,于是从京东商城购买了一本纸质书,连着读了两遍,将读书的体会简述如下:

       一、书的简介:

      1.作者: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

      2.这是什么类型的图书:心灵哲学类图书。

       3.这本书主要从看过去,看进步,看关系等方面论述如何获得自由和幸福。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实用性书籍,而是一本教你如何获得幸福的生活哲学书籍。

       4.本书以对话体的形式来进行论述,主要讲了自由、进步、幸福三个人生课题,分四个部分论述。第一部分:你怎样选择决定你怎样的人生。这一部分有三个重点:(1)愤怒是一种手段,是捏造出来的,之所以产生愤怒是想用愤怒作为手段控制别人;(2)不要时刻想着变成别人,要悦纳自己,重要的不是关注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3)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怪不得别人。第二部分:主要论述自卑和竞争。这一部分也有四个重点:(1)讨厌自己的原因;(2)自卑感和自卑情结;(3)比较;(4)追求进步。第三部分:自由。这一部分有四个重点:(1)认可欲求;(2)课题分离;(3)人际关系中的“横向关系”与“纵向关系”:(4)价值问题。第四部分:幸福。这一部分有四个重点:(1)自我接纳;(2)他者信赖;(3)他者贡献;(4)甘于平凡。

      二、与作者达成共识:

    (一)不自由的四种状态

      1.极端不自由——生存;2.被钱收买——利益和贪婪;被感情驱使——感情;被同理心绑架——同理心(如慈善)。

     (二) 获得自由的途径

     (1)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自己不为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自然“他人也不会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期待时,也就不可以发怒,这是理所当然的。被认可驱使的人爱跟人比较,爱跟人炫耀。

    (2)自由就是要做到“课题分离”。与孩子的课题:不妄加干涉也不过多关注,而是在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守护,提供帮助。与父母的课题:自己的人生能够做的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无法左右。与上司的课题:分清上司怎么样那是他的课题,不是自己的课题。与他人的课题: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应该喜欢我”、“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不喜欢我也太奇怪了”之类的想法都是一种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的思维。

      (3)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要获得自由就要做到毫不在意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他人认可。比起别人如何看自己,更应关心自己过得如何,也就是想要自由地生活。

      (4)自由就是要构建横向的人际关系。在关系中不要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应该考虑“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三)进步

       1.所谓的“进步”(追求优越性)是指自己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的意思。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2.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就会不知不觉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看成敌人。

       3.不要陷入权力之争,不要依赖“发怒”这一工具来进行沟通,自己不把别人当工具,也不让别人把自己当作工具。

      (四)幸福

       1.幸福来自共同体感觉。就是你处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来自贡献。

       2.贡献感不在于大小,不需要达到一个客观的标准,不被外界的东西牵引,不被内心某个永远不可满足的欲念驱使。

       3.获得幸福的途径。通过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三步建立共同体。

       (1)自我接纳:接受自己——我有这个缺点那个缺点,我承认,但是我能接受我自己。人生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2)他者信赖:无条件地相信别人。将别人视为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不要害怕遭到别人的背叛,决定背不背叛的不是你,那是他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考虑“我该怎么做”。如果不敢去信赖他人,最终将是不能与任何人建立深厚的关系。只要能看清真实的自己并看清“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做不到的”,也就可以理解背叛是他人的课题,继而也就不难迈出迈向他者信赖的步伐了。

       (3)他者贡献:幸福来自对共同体的贡献感。要帮助别人,而不是只顾自己的需求。要关注别人,而不是只想要被关注。要让别人感受到接纳和欢迎,而不是感觉高人一等。但贡献感不是让你自我牺牲。

        (4)自我关怀:就是看自己,应该跟看自己的一位好朋友一样。我们看朋友总是比看自己更客观,你不会觉得朋友是神,也不会觉得朋友一无是处。如果朋友犯了一个错误,你不会把他骂得一无是处。如果朋友犯了一个错误你会鼓励他。你会跟他说是人都会犯错,下次改正就是。那么对自己也应该这样。

        所以“自我关怀”就是要从一个友善的外人角度看自己。

         (5)获得“自我关怀”这个技能的途径:

          鼓励自己。像奶奶一样,用特别温和的语气跟自己说话。

          接受自己。我并非无所不能,只是一个普通人,普通人都会犯错。

          面对错误。要承认这是一个错误,但这个错误不是世界末日,只要我吸取教训就行。


金句:

       1.弱者很善于把过去的不幸和性格的缺陷当做武器使用。他会抱怨这些不幸和缺陷,但是他*需要*不幸和缺陷。他拒绝改变。

       2.这个世界给了你什么,那是你决定不了的。但是怎么看待、怎么利用手里的东西,那是你可以决定的。

       3.不再担心别人的认可,这也就是“被讨厌的勇气”。

       4.弱者追求幸福的路线图是先进步,认为自己只有进步了才能获得幸福 —— 而强者的路线图则是先要自由。

       5.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个目的地才算旅游——从跨出家门的那一瞬间,旅行就已经开始了。

      获得幸福和自由的方法都一样,斯多葛主义对寻求幸福与自由的方法与阿德勒“强人生活哲学”是异曲同工的。爱比克泰德斯多葛主义论述:

       1.要想获得幸福与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自己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2.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或阻碍我们,他人也不会。真正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并非外在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它的方式。使我们不安的并非事物,而是我们对其意义的诠释。

       3.邻家的小孩打破了碗或者其他类似物品,我们会轻松地说:“这件事发生了。”当你的碗打破时,你也要以同样的方式作出反应,就像别人的碗打破一样。要把这种认识扩展到那些更令我们牵肠挂肚、后果更为重大的世俗之事上去。

       4.要清晰地辨别你允许什么样的思想或观念进入你的脑海。

       5.将人生视如赴宴,在其中你的举止应当优雅得体。

       6.如果一个人只在力所能及的、不受阻碍的范围内寻找他的“好”,他的最高利益,他将获得自由、安宁、幸福、平安、高尚与虔诚,他会为万事万物的成就而感恩于神,不会对任何事情吹毛求疵。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