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从庄子看现代社会

文/祝小妞

图片发自App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最喜庄子。总是想着,在那个战火纷飞、政权倾轧的时期,偏生出了位“在僻自处自说自话”的人。

看《庄子》总不由得赞叹文风之莫测、想像之奇特。那种奇思妙想,不由得让现如今信息更加丰富的现代人羞愧难当。

庄子自称“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如此自嘲,倒和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有异曲同工之妙。

高中时讲,道家思想“消极避世”,教材上印着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思想也不过寥寥几笔,完全被孔孟思想强尽了风头。私心想着“这个老头儿一定是郁郁不得志,产生了厌世的情绪”,如今细读《庄子》不禁有些羞愧,深感自己的无知与浅薄。《庄子》是一部值得我们用一生去揣摩、去研读的经典,恐怕如今我读《庄子》和十年后、二十年后再读都大有不同,但先姑且谈谈,我个人知识实在有限,也望大家的补充指正。

正值多事之秋,庄子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却一生清贫,以编织草鞋为生,做过最大的官也不过是个“漆园吏”。当时在漆园干活的都是一些奴隶或者犯人,但是庄子却丝毫没有瞧不起这些人,在《庄子·徳充符》还记载了像叔山无趾、申图嘉这些因刑法而身体有缺陷的人,他们虽然因犯错导致身体缺陷,却早已改过向善并有很高的德行。莫言在檀香刑里就说过“中国什么都落后,但是刑罚是先进的,中国人在这方面有特别的天才,让人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死去,这是中国的艺术。”庄子在这方面的思想就特别的先进,在他眼里“盗钩者诛,盗国者为诸侯。”庄子是绝对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的。

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很明显的把像老子、庄子的道家思想放在了不置可否的地位,其原因为“没落贵族的消极避世”。但我却认为,庄子是真的力不从心。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各家学说都积极发声,希望统治者采取自己的治国方案。庄子不可能没想过,但他却悲哀的发现这个社会早就完了,要改变只能重新来过。但是谁能让历史的车轮倒转呢?

庄子认为那是一个没什么盼头的时代,兵荒马乱,各国君主想法设法的争夺地盘、财富,士大夫知识分子想的是如何游说各国、一朝名声震天下。但是现在看,正是因为兵荒马乱,才让各家思想都有发展的空间,行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私以为,春秋战国时期和现如今社会有着太多、太多的共同点。都同样空气中浮动着不安分、同样混乱、同样浮躁……

同样,春秋战国时期,很多知识分子用知识来谋求进身之道,正是所谓的“学而优则仕”。他们学习知识不是为了提升道德修养,而是为了飞黄腾达、出人头地。和现在多么像啊,原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诚不欺我。可那学到的只是知识,并不是智慧。

庄子一生清贫,其实他在那个时候也是名声大得吓人,有不少人想要拉拢他,但都被拒绝了。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楚威王闻庄周贤,派使者持重金去请他,并许以为相,庄周不为所动,笑辞楚使,终身不仕。张守节《史记正义》也曰:“庄子钓于濮水之上,楚王使大夫往,曰:‘愿以境内累。’庄子持竿不顾。”

贫穷是可怕的,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这赤裸裸的按财产划分人的观点也不禁让人深思。中国一直是一个很讲就“辈分”、“尊卑”的国家,就是现在也是如此,有的时候财富也是划分的一大标准。

但庄子不,他依旧坚守他的理想,拒不出仕。就这份坚定,怎能说是“消极”“”悲观呢?

庄子一直对当权者、追名逐利之人没有好感,常持抨击和嘲讽的态度。在外物第二十六篇,庄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儒以《诗》、《礼》发冢,大儒胪传曰:“东方作矣,事之何若?”小儒曰:“未解唇襦,口中有珠。”“《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死何含珠?’接其鬓,擪其顪,而以金椎控其颐,徐别其颊,无伤口中珠。”意思就是说儒生盗墓还要引经据典,暗讽其虚伪可恨。

仔细想想,那时儒家思想也不过是为统治阶级服务,教统治者如何教化民众以维护自己的统治。但在庄子看来这和教统治者如何更“温柔”的剥削民众没有区别。

老子的《道德经》中曾提过“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混乱,有忠臣。”这些仁义、智慧、慈孝都被老子看成了祸乱的根本。

《庄子·天地》有个典故叫抱瓮灌畦,大意就是:子贡到南方的楚国游历,返回经过晋国,到了汉水之南,见一老人正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了一条地道直通到井边,抱着水罐来浇地,很吃力,但功效甚少。子贡说:"如今有一种器械,一天可以灌溉上百畦地,不用什么力气而且很有成效,老先生您不想试试吗?"种菜老人抬头看着子贡说"怎么做?"子贡说"用木料加工成机械,后面重而前面轻,取水就像抽拉出来一样,多如水开后向外飞溢一样,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种菜老人听后很生气,脸色大变,讥笑说"我从老师那里听到,有了机械必然用于取巧,做事取巧必然会有取巧的心。取巧的心停留在心中形成习惯,那么本真就不严密;本真不严密,那么精神就会变化不定;精神变化不定,就无法承载大道了。我并非不知道你所说的,只不过感到羞愧而不愿意去做。"子贡满面羞愧,低头不能作答。

这则故事看来难免是安于现状、不求上进的体现,中国古代素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所以中国轻技术、重理论,这也就导致中国近代的贫困落后。可转换个思路来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依旧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束缚我们的只不过从"土地"变成了"网络""房贷车贷"等等。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这句话犹如点醒梦中人。在忙忙碌碌的现如今又有谁能在回归传统的仔细思量老祖宗们的智慧呢?

《庄子》是一部需要用一生去慢慢体会的人生哲学,读《庄子》时片刻的安静与闲适怕是现代社会难得的清净。

要,细细体会,才好。

p.s今天难得清净,少了几分浮躁,真好。

大家好!我是祝小妞(^3^)在校大学生一枚,分享点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与心得。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成长!愿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如果觉得小妞的文章不错,就顺手点一下❤,或者关注一下再走! ٩(๑^o^๑)۶么么哒!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从庄子看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