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暴发期,我在国外留学的经历

​梦澈STA,00后,留学生。


01

我的故事开始于一场编剧都不敢这么写的巧合。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祖籍就是个摆设,从来没回去过。

在江城待了整整十六年,离开最久的一次,也不过是在外地的亲戚家住了一个月,妥妥的一只笼中之鸟。

十六岁那年,这只笼中鸟耐不住寂寞,想飞去更遥远的天空。

东奔西走几个月,解决了留学相关的手续,2019年的年末,我踏上了另一片大陆,美洲大陆。

是的,你没看错,就是去年年末。很巧吧?

一个在武汉过了十六个生日的姑娘,第一次离开家乡远渡重洋,就碰上了一场全球性的疫情之灾,这百里挑一的运气,也是没谁了。

我估摸着以后试试买彩票,说不定也能这么巧。


02

国内的疫情暴发期,准确来说是今年年初,大概二月份左右,我亲爱的家乡不得不实施封城来控制这肆意蔓延的病毒,危机一度上升到了精神层面,众人的心理防线临近崩溃的边缘。

这话不是说说而已,不光是身处其中的人,我这种远在大洋彼岸的游子也寝食难安,只能从微博热搜上得知匮乏的消息。

家里人是不会告诉你实话的,他们就希望你照顾好自己,报喜不报忧是他们一贯的风格,想从电话里知道具体情况几乎不可能。

朋友同学也差不多,更何况他们忙于网课,又有着十几个小时的时差,能找着机会聊两句都是奢侈,有时候真得感叹,一汪大洋隔绝的故事,可不仅仅是故事。

这样的情况当然没有持续多久。

很快,我就从一个“潜逃”的缩头乌龟,变成了一个疫情肆虐之下,自顾不暇的局内人。

我的家人朋友安全了,我倒是成了他们担心的对象。

角色一调换,就不仅仅是心理上担心了。

父母的电话、消息,是一个接一个,白天夜里都不停,生怕独自在外的孩子染上病,还担心她被别人排挤欺负。

说来也是奇怪,事情到自己头上,自己反而成了最轻松的一个,不用担心家里人了,至于自己,完全没在怕的。

人真的是一种神奇的生物,有时候看着剧中人的故事潸然泪下,真正发生到自己头上,切切实实体会过,反倒容易释怀。

虽然身处疫情现状并不乐观的地方,我倒是没什么心理压力,每天学习娱乐安排的恰到好处,比国内升学压力下过的还更轻松。

只是苦了国内的亲人朋友,忧心忡忡地盯着同样匮乏的消息,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03

日子还是有条不紊地过着,这个“逃到”国外避难的武汉姑娘,已经在这异国他乡生活了半年。

说到“逃到国外”这件事,我这种情况确实很像出国避难的,不过我必须澄清一下,这真的是巧合啊!

我也不知道怎么我刚一走就暴发疫情,这真不是我能管得了的啊。

刚来那段时间,我也真的不太敢告诉这边的朋友我是武汉的,怕他们介意。

事实证明,我真的多虑了。

这不是官腔啊,我百分百保证,真的没有人介意我是不是来自武汉,别说排挤了,一个令人不舒服的行为表情都没遇到过。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来自日本的同学,她跟我并不是同一届,认识也并不久,只是一起上课讲过几句话。

当她知道我来自武汉,她的第一反应是关心我的家人,问我家里人好不好,说疫情严重,要父母他们照顾好自己。

我当时真的超级感动,我本来就是感性的人,那时候又总看到新闻说,留学生、华人被排挤,被歧视什么的,总害怕自己也会成为新闻当事人。

小姐姐那一句话真的直戳软肋,太暖了。

人家担心的根本不是你会不会传染她,这种下意识的关心不是可以伪装出来的。

那可能是我第一次仔细思考,在海外与其他国家的同学朋友如何相处的问题,然后我得出了一个结论:作为留学生,与人打交道绝对不能把偏激的“爱国情怀”放在第一位。

爱国当然是我们扎根在心底的东西,但这种融于血脉的精神并不应该摆在与人交往的第一位。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家庭社会文化背景,对于很多事情可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看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做朋友。

我们可能在某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甚至有可能有着对立的观点,但我们依然可以凭借着一样东西愉快地交往,这个东西叫尊重。

同学都这么友好,我们的教育局就更不用说了。

开学前一周的新生报道会,在一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那时正是疫情严重的时候,一群大多是第一次离开家的孩子们嘴上不说,内心的不安还是从行为举止上透露出来了。

所以教育局的老师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有任何人因为你是中国人而对你做出不好的举动,攻击你或是霸凌你,一定要第一时间上报教育局。

或许是因为在加拿大这样一个多种族国家,大家对于反种族歧视的重视程度和思想传输非常之高。

还记得教育局的局长说,无论你在这里遇到什么样的事,都可以寻求我们的帮助,在这里没有父母陪在身边,但老师们会协助你解决你遇到的任何困难,所以,不要害怕。

不知道是教育局的传统还是什么,虽然国外是不过春节的,但真正过年那几天,老师们还十分热情地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讲解了关于中国春节的故事,甚至还给每人包了一个红包(其实里面装的是硬币巧克力)。

想起这些,心中是豁然开朗,连窗外的天似乎都亮了起来。


04

关于种族歧视的冲突存在已久,根深蒂固的矛盾当然不会因为老师同学的友好就消失殆尽。

弗洛伊德之死引发的一连串后续还未平息,美国对留学生的限制与恶意使得事件不知最终会朝着哪个方向发展。

这是我眼中的国家大事,不是我一个十六岁的女生能想象得到的,所以我不敢妄加揣测。

我所能关心的,只是我这个留学生,以及和我一样的留学生,在这个背景下要如何维持自己的生活。

如今大半年过去了,疫情和种族冲突的双重重压下,许多人选择了包机回国,回到自己祖国的庇护下去,回到一个可以安安全全当一个学生的地方。

但我没有走,我不甘心自己的留学生涯还没开始就匆匆结束。

这时,寄宿家庭的叔叔阿姨用他们的切身体会告诉我,不用担心,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任何事情都会过去的。

这当然会让我宽慰不少,因为感觉到有人在陪伴,有人在身边,至少我不是一个人。

种族歧视并不是很新的话题,但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经历,又给了我们对它新的理解。

但仅仅只站在我自己的角度,并不能发表什么看法。

一来,种族歧视没发生在我身上,这应该要感谢我身边的朋友,很幸运遇到你们,你们都是善良友好的人,能够包容我的不足。

二来,我清楚自己资历浅,对于种族歧视这类事件本就看得不够客观。

三来,我这个人感性,说的话不理智,经常日后打脸。

我一直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冲突,大家认知不同,有矛盾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有时候选择站队,也不过是在自己三观的判断下做出的决定,对是非正邪做出的反应。

说实话,歧视无处不在,无论在哪,无论是什么阶层,无论是什么社会环境。

它也不一定是种族之间,也可能是不同年龄之间,不同性别之间,更多的是不同三观之间,所以我并不认为我们留学生和海外华人应当对这样类似的事情持什么态度。

支持也好,反对也罢,或者更多的是保持中立,只要我们对自己的选择负责,那一切都可以被理解,也值得被尊重。

注:本文配图由作者提供。

今日小知识:

一个人留学在外,出国前一定要在国内买好你能想到的所有东西。

因为一旦你到了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还碰上疫情这种突发事件,真的是天天都在为生活用品发愁。

运费高,选择少,还不适用。所以,一定要珍惜国内的网购APP啊!


这是伍识的第 41 个故事

很高兴遇见你和你的故事

公众号“伍识”欢迎来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暴发期,我在国外留学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