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5~1977年解读:收购公司的标准

本文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975~1977年制股东信解读,说是解读,不过我本人的一点直观感受。第二部分,则摘录了这三年股东信中我认为最精华的理念。包括在写的贵州茅台年报分析,我是当读书笔记看待。记录一下,不仅方便自己看,也方便感兴趣的朋友看。

   在1976年信中,巴菲特提到股权回报率(也就是Roe)是衡量财务业绩的更重要指标。后来,人们解读成巴菲特认为唯一选股指标就是Roe的最早来源。这三年中,1975的股东回报率为7.6%,1976年是17.3%,1977年是19%。

   而1973、1974年的回报率也不高,到了1976年能起飞,是因为巴菲特在保险行业低迷的时候大量投入,这跟他投资公司一个风格,别人恐惧我贪婪。前期做好铺垫,后期才能厚积而薄发。不光经营公司,个人成长也是如此,你看他现在事业有成,实际上他可能已经多年积累,然后抓住时机便能直上青云。

  伯克希尔1967年用860万美元收购国民保险姐妹花(国家产险和国家海上保险公司),当时保费收入2200万美元。到了1977年,累计的保费收入已经到达到了1.51亿美元。它的成长是内生性发展,靠自身的业务,而没有发行一只新股融资。


  用保费收入,巴菲特在美国70年代的熊市期间,买入了不少低估的好公司股票。如下图如示,到了1977年,巴菲特的投资组合已经盈利7400多万美元。而在1974年的时候,这个组合还亏损1700多万美元。可见投资,要着眼于长期。


此外,伯乐希尔旗下的伊利诺斯国家银行,发展也很好。而纺织业务尽管管理层很努力,但是也只是勉强维持。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美国,纺织是夕阳行业,日薄西山,再努力也对抗不了大势啊。

下面是摘录股东信精华

你会发现,我们的主要持股相对较少。我们基于公司的长期表现进行投资,并会仔细考虑如果整个收购公司所需要考虑的因素:

(1)对公司有利的长期经济因素(2)有能力且忠诚的管理层;(3)以收购整个收购企业的标准来度量,价格更有吸引力(5)使我们熟悉的行业,我们能判断其长期的经济特征。

   寻找到符合我们标准的公司很困难,这也是我们喜欢集中持股的原因之一。我们无法找到一百只满足我们投资标准的股票。然而,我们觉得集中持有少量我们已经确认有吸引力的股票是非常舒适的。

   我们投资股票的选择方式与买进整家企业的模式很相近,我们想要的企业必须是(1)我们可以了解的行业(2)具有长期竞争力(3)有德才兼备的人士所经营(4)吸引人的价格,我们从来不试着去买进一些短期股价预期有所表现的股票,事实上,如果其企业的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我们反而希望他们的股价不要太高,如此我们才有机会以更理想的价格买进更多的股权。

公众号:成成日志

写于2021.3.04

你可能感兴趣的:(巴菲特致股东的信1975~1977年解读:收购公司的标准)